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改變觀點世界才會不一樣─社會企業的啟發◆文/周宗穎(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碩士學位學程主任)《交流雜誌105年10月號第149期(歷史資料)》

我們鼓勵他人別在死胡同裡打轉時,常會說:「觀點改變,世界就會不一樣!」但是效果如何?往往適得其反,因為,前提必須是要能改變觀點。社會企業目前尚無統一的定義,主要是指運用商業模式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企業經營以回饋社會及公益為導向,且有自主運作能力,而其產品或服務可促進環境保護、為弱勢族群提供就業機會。

近年來,「社會企業」因為被標榜既能解決社會問題(社會)、又能自給自足(經濟)、同時還能保護環境(永續),三重價值底線都能顧及,在很多國家或社會都受到重視和推廣。當然,有這麼好的事,誰能不支持?所以,二○一四年行政院提出「社會企業行動方案」,並宣告「社會企業元年」;今年又聽到中國大陸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聯盟宣稱「未來五年內,中國將成為世界社會企業第一大國」,兩岸對社會企業均表重視。

可是,在我觀察並親身參與推廣社會企業的經驗,多半都是捲起袖子來就急著去做,卻少有人願意靜下來探究,為什麼社會企業可以這麼神奇?

所以,本文的目的無非是想嘗試一下,特別是呼籲那些擁有能力、握有權力的人;當然也是鼓勵那些充滿熱情的年輕人、甚至本身可能就是處於相對弱勢的族群:改變觀點,世界「才會」不一樣!在觀點還沒改變之前,別因為你的有心,反而更加深社會問題。

為了這個目的,以下先分享兩個影響層面較廣的世界性案例:


第一家B型企業認證組織合作夥伴,為何遭全球社會企業聯合抵制?

Salesforce Inc.這家高科技的企業雲計算公司,主要是提供按需定製的客戶關係管理服務的網絡公司,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由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於一九九九年創辦,並快速成長為股票上市公司,在市場與技術方面都是領導者。二○○○年成立了目前已達數百萬美元規模的全球組織salesforce.com基金會,並且制定「1-1-1模型」,標榜「貢獻百分之一的利潤、百分之一的股份,以及百分之一的員工時間,回饋給它所服務的社群」。二○○七年企業公益促進委員會為其頒發企業公益卓越獎、「企業道德雜誌」票選全球最有道德企業、「財星雜誌」票選最適於工作的企業。二○○八年,salesforce.com基金會宣佈成為B型企業認證組織的第一個服務夥伴,承諾用百分之八十折扣提供給B型企業以web為基礎的顧客關係管理平台服務,實踐其百分之一產品捐贈的計畫。

可是,二○一二年Social Enterprise UK卻號召全球各地的社會企業運動領袖,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共同發起「勿以我為名(not in our name)」活動,公開抵制Salesforce Inc.,原因是其以「社會企業」作為商標,並宣稱採用他們的產品就可以變成社會企業。

Social Enterprise UK為此針對全球三十四個國家、六二五個社會企業組織進行調查,其中百分之九十四認為,其對於社會企業運動有負面的影響;百分之八十認為已經對他們的組織產生傷害;百分之八十七認為會降低社會企業的募資;百分之九十四認為會混淆消費者,降低消費者忠誠;百分之八十八認為這使得他們過去辛苦的耕耘都白廢了。

持續五個星期的「勿以我為名」活動,終於讓Salesforce Inc.低頭撤下社會企業商標,並承諾將來不在任何行銷內容中提及。必須說明的是,其實Social Enterprise UK和其他很多社會組織也是Salesforce軟體的用戶,甚至享有他們提供的優惠折扣。


諾貝爾和平獎認證的微型貸款,為何成了糖衣毒藥?

知道社會企業的人,多半也會知道尤努斯所創辦的孟加拉格拉明銀行(Grameen Bank),它主要是向貧窮的人發行不需要擔保的微型貸款,基於一個觀點:貧窮的人都有尚未開發的技能,有了激勵,他們就可以賺更多的錢。

二○○六年,諾貝爾獎委員會授予尤努斯和格拉明銀行諾貝爾和平獎,表彰其從社會底層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努力。尤努斯也曾獲得包括世界糧食獎在內的多個國際榮譽。二○○八年,他更被外交政策雜誌列為「世界百大思想者」榜眼。

因為格拉明銀行成功經驗的揭露,各地很多大型基金會、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世界銀行等,紛紛把大筆資金投入微型貸款類似的扶貧模式。許多微型貸款的非營利機構,甚至還組織共同推廣的高峰會運動(Microcredit Summit Campaign),目標是幫助世界上所有弱勢的家庭脫離貧窮。根據該組織的報告,二○一三年全球就有高達一點九五億個家庭使用微型貸款,其中符合每日收入低於一點二五美元的極端貧窮家庭數為一點二四億。如果以一個家庭五人來估計,全球可能有約十億人受惠。

可是,二○一五年苦勞網用「一顆包裹糖衣的毒藥─為何微型貸款不是扶貧的好選擇?」為題,轉述了一場在北非突尼斯(Tunis)所舉辦的世界社會論壇,其中主題為「滾開!微型貸款,滾開!」(Go away, microcredit, go away)的座談會,並對微型貸款做了痛心疾首的嚴厲批判。最有力事實是,二○一○年,印度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爆發的貧民自殺潮,當地官員宣稱多達七十人(也有一百二十多人的說法)無力償還微型貸款,陸續走上絕路。類似的案例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應該不少,在那場座談會中多達上百位各國運動人士、非營利組織工作者異口同聲,一致公開譴責,微型貸款不僅沒有達到扶貧效果,甚至還讓許多窮人欠下難以償還的債務。


值得追究的觀點問題

看完上述的案例,不知道讀者是否有些震撼?若覺得世界性案例有些遙遠,那麼再舉一個身邊的小案例。

眾所周知,慈濟是個慈善組織。記憶裡,聯合報在一項針對一般民眾社會企業認知的調查中,還是大家心目中最典型的社會企業。慈濟在許多公益問題上不落人後有目共睹,特別是在資源回收方面,不但在環境意識上領先,甚至還大力引進科技解決問題。根據慈濟統計,從二○○九年起已經回收三億罐寶特瓶,回收寶特瓶經過旗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努力,製成毛毯、圍巾、環保衫和醫師袍等,再分贈到各個有需要的地方,提高環保再利用的價值。

可是,帽子大王戴勝通二○一四年在其臉書上的一篇文章卻點名慈濟,「請留口飯給艱苦人吃!」,批評慈濟等團體資源回收的舉動,是與「艱苦人」爭利。更直指,他相信宗教,但他反對宗教團體對社會公益的曲解。文章一出,引發連環效應。可惜,慈濟的回應卻是:「一整年回收的寶特瓶只佔全台百分之二,沒有爭利,希望外界多看看志工們的努力」。

無獨有偶,這回被討論的是戴勝通的弟弟,另一位成功企業家,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打造的「益品書屋」就在兩個月前開幕,自稱是社會企業,竟被關心社會企業人士嘲諷,莫名其妙搞了一個「仿漫畫王」的書店,請他「別再誤會社會企業了」!

小問題願意拿出來討論真的很好,千萬不要等到像Salesforce 傷害了全球性的努力;也不要像微型貸款那樣大規模、嚴重地迫害弱勢者。


問題可以很簡單看待

多年在第一線觀察研究社會企業,我們當然可以理解其中的問題癥結所在,可是拜盲目全球化之賜,世界早已連成一塊兒,許多問題治絲益棼。對於關心弱勢者層面,我想建議,去看看英國的Aston Moor,一個極為偏遠的小鎮,甚至被稱「英格蘭最後的荒野之地」。沒什麼偉大的創新,單純到只是每個不起眼的小企業都為社區而存在,社區整體就得到改善,無論失業率、人口流失、所得、生活水準、甚至環境都可以改善,做得到、看得到、享受得到,道理很清楚,因為「生產本來就該和分配同一件事」。不必期待什麼偉大的「社會創新家」教你如何做大又做強,然後再來擔心害怕受傷害。


問題也可以很完整看待

對於那些擁有能力、握有權力還有充滿熱情的年輕人,我想奉勸,不妨看看羅伯.瑞奇所著的「超極(級)資本主義」,然後再對照百年前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回頭認真想想,自己是否也處在馬克斯筆下的異化或疏離狀態?你或許也會想知道,一九八四年就有「M型社會」 的提出,而且還討論了社會治理的不同可能。

「洪荒之力」,可以是來自「人在被上帝創造時的原始力量」,也可以像「花千骨」故事裡那般成為妖神。最重要的是,改變觀點,世界「才會」不一樣!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