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台商巨人 世界發光發熱◆文/林安妮《交流雜誌105年12月號第150期(歷史資料)》

每隔一段時間,見到友嘉實業集團總裁朱志洋,總是會有一些驚喜。一來,他是台商圈著名的「併購王」,這四年來已在全球收購近八十家企業,一段時日不見,總是可看到他的企業版圖又再往世界一角延伸;二是,除了併購,研發更是友嘉集團少不了的「成長配方」,國際上的工具機技術先驅在哪,他就在哪裡。

不久前,在台灣辦了十二年的「安永企業家獎」,頒給了朱志洋。這座有著「企業界奧林匹克競賽」美譽的獎項,之所以花落朱志洋,就是因為安永認為,朱志洋相當符合這座獎的精神:他以智慧、毅力創辦企業,且擁有卓越經營成就,正如同在商場的奧林匹克競賽,有著精湛的演出。

安永是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安永詳述,近四年來,友嘉已在全球收購近八十家企業,躍居全球第三大工具機業者。友嘉的經驗,對於目前正在台灣或中國大陸發展面臨瓶頸的企業來說,友嘉走向全球市場的經驗,非常值得借鏡。

併購快攻 友嘉常勝祕訣

二十年前的友嘉,不過是一家年營業額約一百萬元的台灣工具機小廠,不過,在朱志洋的遠見下,這些年來,積極在全球各地推動併購或合資,一舉讓友嘉集團旗下的工具機事業群,累計達三十五個品牌、五十四個生產基地,事業版圖涵蓋了台灣、中國大陸、德國、義大利、瑞士、美國、匈牙利、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十個國家。

不時發動快攻併購,是友嘉快速獲取全球頂尖技術、人才,與擴大企業版圖的重要策略。但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友嘉更是台商圈中,真正做到根留台灣、利用中國大陸與在國際發光發熱的模範生。

朱志洋回憶,在台灣起家的工具機業者,當年是很少人有意願到中國大陸去的,「當年我要去(中國大陸),不少同業都是等著看我笑話」,提起友嘉自二○○一年開始佈局中國大陸時的情景,朱志洋忍不住笑了。

他說,工具機行業投入資金大、風險高,當年不少人寧可固守在台灣,也不願在中國大陸啟動大投資,但是當年的友嘉卻是敢勇闖禁區。

比起當年全台的電子業蜂擁到中國大陸投資,台灣的本土工具機業者要到中國大陸去,則明顯面臨困境。理由是,國內電子業多是在台灣進行高階研發、製造,再到中國大陸做下游組裝,生產線上的作業員,只要稍加訓練就可上場,但是工具機業者需要的卻是「熟手」。

朱志洋指出,要組裝一台造價動輒百萬元的工具機,員工訓練必須十分完整,「沒有三年的時間,加上本科出身,實在很難組裝出一台令人滿意的工具機來。」熟手問題是其一,大規模的機器設備投入,則又嚇退不少台灣的工具機業者。

然而,朱志洋卻勇於打破瓶頸,在中國大陸啟動投資,在兩岸都站穩腳步後,就準備往世界各地去。

打國際牌 研發不可少

朱志洋指出,台灣的工具機產業在有一定規模後,更要不斷透過產業升級,朝高端的設備機台目標挺進。他不耽溺於現狀,總是超前佈局,因為他的體認是,眼前的中國大陸經濟不斷發展,人工會愈來愈貴,另外受少子化影響,不少全球企業會對精密機械、自動化機台有更多的需求。為此,友嘉做好併購還不夠,還得朝技術、研發鑽研,做到內外雙修。

前不久,朱志洋在第十六屆台德經濟合作會議上宣布,將聯合美國洛克威爾、日本發那科、德國西門子及庫卡等大廠,啟動台灣第一個跨國性工業四‧○智慧製造合作計畫。友嘉預計今年底會正式向歐盟申請「未來工廠(FoF)」共一千兩百萬歐元(約新台幣四‧二億元)補助。

這項合作計畫,未來還將納入法國達梭系統與台灣HTC的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朱志洋也形容,這將是台灣發展工業四‧○的重要里程碑。

朱志洋經常把自己比喻為化妝師與傳教士,前者代表他時時刻刻都在努力將友嘉形塑為一家國際一流的企業;後者則代表他無時無刻都在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希望自己、員工以及身旁的人,都能時時刻刻作最好的自己。

金可打響品牌 鮭魚返鄉

與友嘉有著同樣動人奮鬥故事的,還有中國大陸隱形眼鏡龍頭金可國際。前不久,經濟部宣布,金可國際將回台生產中高階的隱形眼鏡,預估投資五十億元在中科台中園區新建廠房,未來三年要建成國內最大隱形眼鏡生產基地。金可鮭魚返鄉投資案,也名列經濟部全力推動的指標案之一。

金可國際、海昌董事長蔡國洲出身彰化鹿港小鎮,二十多年前,他還是騎摩托車到處拜訪眼鏡店的推銷員。一九八五年,他成立金可眼鏡實業,開啟個人創業之路,在一九九○年代那個台灣甚為缺工的時期,儘管家人勸阻他,但是他還是勇敢前往中國大陸發展。

一九九二年,金可在江蘇設廠,沒多久,金可就併購原屬於美國品牌的海昌眼鏡,投入高毛利隱形眼鏡及護理液市場。二○○一年時,已在中國大陸坐擁一片天的金可,接手了台灣甚為知名的寶島眼鏡,從此奠定金可國際向外擴展版圖的利基,逐步建立兩岸最大的眼鏡經銷體系。

蔡國洲不諱言,「海昌」在中國大陸隱形眼鏡市場迅速崛起後,一度引起不少中國大陸同業眼紅,有的人重金挖角,有的人還循線找海關要原料與設備資料,打算搶生意。面對同業競爭,向來重視穩紮穩打的蔡國洲,則是想到以第二品牌策略回擊。

金可的第二品牌名叫「海儷恩」,相較海昌主要鎖定中高價位的上班族市場,海儷恩主要鎖定學生族群。海儷恩的產品價格相當親民、有彈性,隨時可因應市場變化,擴大市占,來牽制過多的市場競爭者。

如今,金可已是亞太最大眼鏡經銷集團,集團合併營收超過兩百餘億元,其中光是隱形眼鏡與護理液,就達六十億元。此外,在擴展中國大陸版圖的同時,金可也鮭魚返鄉投資。金可國際於二○一○年收購永勝光學公司,並回台灣籌建中科廠,二○一二年海昌台灣廠正式宣布投產,並且在同年四月,金可國際成功在台掛牌上市。

站穩兩岸 邁向全球

金可營收目前主要集中在兩岸,在大中華市場枝繁葉茂後,也不忘積極搶攻中國大陸最夯的電商市場,同時拓展海外,來維持高成長。在剛剛舉行的法說會上,金可國際宣布,今年營運重點有二,一是衝刺中國大陸電商市場,二是耕耘東亞、東南亞及歐洲等海外市場。

金可副總經理潘銘雄表示,中國大陸隱形眼鏡在電商通路端,銷售成長迅速,金可的策略是,要將小部分高端新商品帶進電商,吸引新客層加入,預期將持續維持龍頭地位,並拉開與主要對手博士倫的距離。

據了解,金可目前在中國大陸實體通路銷售市場,占據四成市占率,電商市占為二三%。

潘銘雄指出,中國大陸電商市場強者恆強情況愈趨明顯,金可和博士倫兩強相爭,強生則被小品牌瓜分位居第三,四至七名品牌除愛爾康(視康)市占九%外,衛康、克萊博、實瞳等市占分別為四%、二%及二%,均無市場影響力,加上外商品牌紛紛在市場上表現走弱,整體情勢對金可特別有利。

在海外佈局上,金可除去年第三季取得日本銷售許可,積極爭取日本客戶代工訂單外,近期再度獲得南韓內銷許可,訂單指日可待。另外,金可還同步鎖定泰國及馬來西亞市場,自Cooper Vision取得海昌品牌在當地銷售權,現正積極佈建通路,預計第四季對業績產生實質挹注。歐洲市場方面,高毛利矽水膠產品還將在第二季開賣。

專家解析 服務型製造業是王道

曾多年輔導台商在兩岸三地上市的富蘭德林證券董事長劉芳榮分析,如今的世界,變化相當快速,一些不常見的黑天鵝,反倒經常出現。面對這些變動,兩岸台商應努力拋棄過往拚命蓋廠房、狂減成本的製造業思維,而是要把眼光放回企業內部,朝服務型製造業轉型。友嘉、金可就是很典型朝服務型製造業轉型的典範。

劉芳榮解釋,世界變動得太快,單是金融科技與網路興起,很多以前認為不會倒的銀行,現在也要關掉一堆實體分行。這說明了,很多過去的經驗無法傳承,唯有創新、研發,努力找出自身企業產品的「獨特性」,才是王道。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