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的人事角逐與習近平的權力鞏固◆文/蔡文軒(中央研究院政治所助研究員)《交流雜誌105年12月號第150期(歷史資料)》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今年十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於北京召開。一般而言,六中全會是決定下屆黨代表大會人事佈局與權力分配的關鍵會議。如同中共過去的慣例,高層的權力競逐過程始終以暗盤方式進行。即便本次六中全會對於人事佈局可能有重大的討論,但外界可能遲至明年十九大時,才會知道最終結果。而若沒有意外,十九大五位政治局常委將會去職,同時也將決定總書記習近平,在二○二二年的繼承人。不過,本次全會最值得關注的,仍是習近平成為中共黨史上第一位在任時通過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自命為「核心」的總書記,成為繼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之後的第四個中共領導集體「核心」。外界多將此視為習個人權力強化的訊號。

會議公報提及「核心論」極不尋常

從黨史的角度,「核心」在中共語境中,意味著個人最高權力的確認。而「核心論」的說法,是於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在中共內部一定範圍內出現,最早由鄧小平提出。而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共共召開七次的六中全會。這七次的六中全會,主題多圍繞黨建問題,還會公布下一次中共黨代會時間。

本次會議確定十九大會在二○一七年下半年於北京召開,但在會議公報提及「核心論」,卻是黨史首次。嚴格地說,中共從未使用全會會議公報談論任何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論」議題,故本次會議顯得極不尋常。公報同時還提到了,「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並號召全黨同志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此前,從二中全會到五中全會,會議公報中,表述均為「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此次公報提及習近平次數高達二十五次,部分觀察認為,這顯示習與其他常委同僚的權力地位正逐漸拉開,而自二○一二年成為最高領導人以來,習顯然掌握了很大的實權。但「核心論」的提出,也顯示他可能正面臨黨內其他領導階層或元老的挑戰。

此外,此次六中全會主題定調為「全面從嚴治黨」,通過《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及《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規定。部分觀察指出,習正透過約束黨內幹部政治生活的方式,打擊異己與強化個人領導威信。而在與會人員方面,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均出席會議,中央紀委委員一般列席會議,其他列席人員則不斷變化。就此,列席人員的更動會是觀察六中全會人事異動的一項指標,甚而牽涉到下屆(十九大)人事異動的佈局。而在本次全會上,未開除五中全會後落馬的六名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僅開除一位中委、三位候補委員,顯示部分重大案件,如天津市委代理書記黃興國的違紀案件,尚未調查完畢。

按照往例,中共在過去的六中全會中,有四次都涉及中央委員層級的調整,通常是遞補中央委員,或給予部分中央委員開除黨籍處分。而在人事異動最為劇烈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甚至涉及整個黨內高層的權力重整;在該次全會,通過華國鋒辭去黨中央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職務的請求,並改選了胡耀邦、趙紫陽與鄧小平為委員會主席、副主席與軍委會主席。因此,在六中全會進行重大人事調整,並非沒有前例。鑑於客觀情勢日趨嚴峻,如經濟成長趨緩、社會矛盾日益增加、黨內反腐進程的延續等,會前外界預測中共的黨政高層可能在本次全會做出「驚人之舉」。不過,中外媒體事前的諸多揣測,包括中紀委書記、政治局常委王岐山於十九大留任問題,或是習近平是否迴避在十九大發布繼任人選,甚至是本人於二○二二年留任第三屆總書記等,在本次六中全會,並未定奪。但「核心論」的說法,已顯示本次全會有極大突破。

六中全會的政治意涵與此前人事異動

本屆六中全會人事異動的一大重點,是下一屆的黨內權力洗牌正式開跑。在明年的十九大,七名現任政治局常委中,將有五名屆退,十八名政治局委員中,有六名屆退。故六中全會政治意涵的一大看點,將會是王岐山是否會「借勢」於十九大留任。作為習近平最親密的政治盟友王岐山,自十八大以來,一肩挑下黨內反腐運動。但按照常委六十八歲屆齡需劃線離退的黨內慣例,王仍得於十九大從常委位置退下,目前對王的去留,多數觀察仍看法不一。

回顧中共媒體輿論近期的醞釀,王在七月後的黨媒,見報頻率逐漸上升;同一時間,海外傳媒對王的留任議題正式浮上檯面。不論出於支持還是反對,中共黨內的各派人士似乎正透過國外媒體,開始頻頻放話。王主管的中紀委近來動作也益趨積極。迄今為止,本年已有三十二名省部級以上高官涉貪受審,其中十四人獲刑。九月,天津市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的無預警落馬更震撼中共官場。

在法規層面,中共中央今年七月印發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八月又印發了《關於防止幹部「帶病提拔」的意見》(「帶病提拔」指提拔有問題的幹部,與身體健康無關)。而本次全會的主題已訂為「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全面從嚴治黨將被制度化,會議通過由中紀委提出的兩項有關幹部監督的準則與條例。部分觀察因此認為,這類塑造王岐山政績斐然的方式,將是為王的十九大延任動作鋪路。但不可否認,這一系列打貪動作,已嚴重觸及黨內各個派系的利益,也為王自己製造太多敵人。

部分觀察指出,習近平與「團派」勢力的衝突日益明顯。習在十九大期間,將試圖阻止團派干預剩餘七人組成的常委位置。就此,在本年年初,中共官媒專文批評共青團中央「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同時有消息指出共青團的預算遭到極大的縮減,習本人極可能主導了這次動作與批評,因此被視為打擊團派的訊號。主要是由於目前的政治局一級中,團派佔據二十五名政治局委員中的十四名,雖然這十四名委員多數在明年屆齡退休,但具備年齡優勢的團派成員李源潮、汪洋和胡春華,有極大機率入常,其中胡春華更被看好為前任總書記胡錦濤的隔代接班人。屆時團派成員將占常委的大多數。若沒有重大意外,這三名成員,應至少有一人會入常。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我們無法清楚習近平是否已準備對團派開刀。但習可能會支持王的延任,甚至利用破壞這條慣例,尋求自己跳過規則,而連任第三屆的總書記。

非習派官員積極靠攏

此外,六中全會的另一看點是新任的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等多位省市委書記,對「習核心」表態,且過度頻繁的表忠行為。部份媒體發現,李鴻忠自調任天津市委書記以來,就在首次的黨政幹部大會上,大表對習近平「絕對忠誠」,在十月十日,李更在《天津日報》發表五千字長文,以「天下至德,莫大於忠」比喻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習近平權威的決心,並再次喊出「習核心」,稱習「是黨中央的領導核心」。而在二十二日的市委政法會議上,李則強調「政治掛帥、政治第一、政治為首」,絕對維護對黨的忠誠。按照慣例,補缺天津市委書記之人將在十九大進入政治局,李的過度表態就顯得極不尋常。

根據非正式統計,自八月以來,中共已有七位省市委書記履新,這七名新任省市委書記先後爭相向習近平示忠,在不同場合喊出「習核心」。若仔細觀察,除雲南省委書記陳豪,這七名省市委書記與習近平並無特殊淵源(陳豪曾於習任上海市委書記期間共事)。而在五中全會後,本(二○一六)年晉升的九名省市委一把手,其中兩位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江蘇省委書記李強,不在這波表態之列。由於陳敏爾、李強為習近平主政時期舊部(前者掌握省宣傳系統,後者兼任省委秘書長,被稱為習的「大管家」),兩人皆具年齡優勢,被視為「習家軍」中備受栽培的省級幹部,我們可推測六中全會前這波表忠熱潮,應是非習派系的省市級官員,出於權力危機感的靠攏表現。而在未來,習近平與所屬「習家軍」,是否對黨內權力鬥爭有更大動作,頗值關切。

盤點十八大後浮上檯面的「習家軍」

根據媒體的非正式統計,十八大後被習近平提拔,可視為「習家軍」的派系成員,共有三十四名。根據官方公開的簡歷,大致統計為福建背景最多,有十一人,浙江次之,有十人。其中五人在黨和軍的中央一級機構任職,十四人擔任省市級地方大員,只有五人在國家部委任職。「微博大V官員」蔡奇(國安委辦公廳副主任),更於六中全會召開後的十月底,傳出出任北京市代理市長,引發關注。而在中央機構中,十五人中有兩名中央政治局委員,一名是栗戰書,另一名是王滬寧。這兩人在十九大召開時分別是六十七和六十二歲,未達六十八歲的退休線,可能有機會往權力頂尖再進一步。而在十四名省市級官員中,年齡優勢是他們最大的助力,除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外,這批省市級官員在十九大召開時,都不超過六十二歲。此外,這十四名省市級官員,有一半有在浙江與習近平共事的經歷,中共官場多稱其為「之江新軍」,以顯示這類官員與習的親密程度。他們分別在貴州、吉林、浙江、江蘇、山西、上海和廣東任職。其中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和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樓陽生都是今年剛剛獲任新職,且任職地都是在反腐中發案嚴重地區。這些跡象說明習正透過任命親信的方式,重整當地官場,擴大打擊力道。

整體而言,這三十四名官員非常年輕,到二○一七年十九大召開時,平均年齡將不滿六十歲,最年輕的軍委主席辦公廳主任鍾紹軍將不超過四十九歲。此外三十四名官員中有十九人尚未進入中央委員會,這意味他們的仕途週期將有更長的發展,應有不少人能跨過二十大。這項條件,將是未來「習家軍」與其他派系競逐的一大優勢。但不可否認的,中共黨內派系的權力均勢若出現過度傾斜的問題,敵對勢力將有更大的反撲。就此,「全面從嚴治黨」成為習在調動黨內人事的合法性依據。這三十四名官員的抬頭,更多受惠於這類的反腐行動。

為十九大鋪路

從本次十八屆六中全會的意義上,可以看到習近平透過「核心論」強化統治地位的政治手段,及透過拉攏親信,逐步鞏固自身黨內權力的態勢。此外,我們也可以看到習近平透過修訂和審議《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及《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來做為個人反腐倡廉的指標與政治符號。習近平透過人事安排與意識型態的控制,希望在本次六中全會上,建立起足夠的威望與合法性,為明年的十九大的政治繼承鋪路。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