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趙二娟精彩的異地婚姻與人生◆文/莊舒仲《交流雜誌105年12月號第150期(歷史資料)》

大陸配偶跨越海峽遠嫁台灣,是新住民中人數最多一群,因來自不同省分城市,文化生活習慣與台灣不同,初期融入新家庭環境,過程難免磕磕碰碰,拌嘴摩擦,有少數後悔遠距婚姻,感慨不如歸去,但也有人堅持學習,發揮一己之力,服務社區,幫助異國姐妹,在台灣成就精彩多元的人生事業。

在教育廣播電台主持新住民節目的陸配趙二娟,就是其中之一。一次火車上的偶遇,改變了趙二娟人生,家住山西的她,從沒想過會遠嫁到台灣,卻因為在湖南搭上同一班火車,一個要出差,一個去相親,卻奇妙在這時空裡,各自牽起月老安排好的姻緣紅線。

「當時正巧順手幫忙遞錢補票,知道先生來自台灣後,隨口一句『沒事可以過來聊聊』,沒想他真的跑來找我閒話家常。」趙二娟描述當初相識的過程,仍然清晰如昔。

不到半年,趙二娟被這位台灣男子「溫文儒雅,博學多聞」的特質吸引,做出共結連理的決定。一轉眼,趙二娟嫁到台灣來已有十八年,但談到這段往事,口中仍不斷重覆著「老天安排」這句話。

婚姻四階段 從平淡、活躍到精彩

對於台灣,趙二娟最初沒有太多想像,只為愛情而來。「還沒懷上孩子前,因台灣政策法令關係,探親時間不長,待在娘家時間比在台灣多,加上先生工作關係,多半孤身一人,所以我也樂得兩邊跑。」

由於早期陸配來台管理嚴格,警察常會上門訪視,趙二娟常覺得被當成犯人一樣,而且工作、念書、出國限制多,只能悶在家裡不好受,無法很快適應新環境,趙二娟坦承「當時一進台灣,就想回家。」

直到懷了第一胎,趙二娟可留在台灣照顧孩子,不必每隔一段時間就得出境,心也就安穩定下。然而,育嬰期間對她來說,卻不是那麼開心,有七年時間宅在夫家育女,幾乎足不出戶。「我誰也不認識,只能天天纏著先生說話。」

趙二娟的「自閉」期,直到孩子上幼兒園才有改變。為了陪伴孩子,她走出家庭進到校園,參與志工培訓,隨著兩個女兒成長,擔任園藝、圖書館、故事媽媽和生命教育等志工服務。「久未接觸人群,思維邏輯、語言表達都退化混亂,連講話都不會說,算是跟著孩子重新學習成長。」她笑說。

創立「湖新社」 走進社會服務人群

走出家庭,是開啟趙二娟不同人生的契機。因為積極參與校園和社區活動,認識內湖區公所人員,經鼓勵和協助下,趙二娟與一群新住民姐妹共同成立了「湖新社」,並由她擔任社長,當時是台北市唯一由新移民自主成立社區型社團,受到外界相當關注,後來內政部還將「湖新社」的做法推廣到各縣市。

談到動機,趙二娟表示,當初協助處理一件家暴案,萌生創社想法,認為應該整合各界資源,建置新住民「第二個娘家」,提供互助、學習和成長的地方,「社團成立的目的,是希望培養姐妹自主學習能力,更快融入台灣家庭和社會。」

「我們每週都會開辦一堂課,而且幾年來都沒有中斷。」趙二娟說,堅持開課為的是讓新住民有個固定聚會場所,強化姐妹凝聚力。期間,社團開辦過拼布、攝影、美容、剪髮、燙鑽、烹飪、舞蹈等多元課程,幫助不少新住民取得職業證照,後來還常四處義剪服務社會。

完全自結自足,沒向政府申請過經費,這點讓趙二娟十分自豪。她說,幾年來社團全靠成員自籌財源,包括會員樂捐、跳蚤市場義賣、舞團商演回饋、社內講師自捐上課材料等,有時也外接政府、區公所或民間開辦課程。「談什麼事,辦什麼活動都要自己來,過程雖不易,但付出雖多成長也多。」

樂愛學習 培養專業能力

趙二娟經營「湖新社」的同時,不忘充實自我。她善用政府為新住民開辦的免費學習資源,學會按摩、養生保健、催眠,因為接觸這些身心靈課程,對養生保健產生興趣,二○一三年又在中國大陸考了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和心理諮商師證照,二○一四年又考上湖南中醫藥大學。

學的是旅遊和建築,趙二娟卻勇於自我挑戰,選擇跨界學中醫。值得一提的,她全憑藉自修,還四處「蹭課」,跑到直銷公司或醫院聽演講,「我從小對中醫就有興趣,家族中有不少從事醫療這方面工作,過去條件不允許,嫁來台灣後,反而有了機緣可以圓夢。」

為何選擇在中國大陸考證照?趙二娟的答案竟是學歷不被台灣教育部承認。有趣的是,已取得台灣身分證的她,到中國大陸報考證照時,用的卻是台籍身分,因為當時正好開放給語言相通的台灣人報考。目前除了透過視訊上課、寫論文,趙二娟還得飛到湖南課堂聽課,生活忙碌又充實。

趙二娟表示,健康很重要,考公共營養師主要是想照顧孩子和婆婆,還有遠地的父母;考二級心理諮商師則是為了幫助更多在台灣新住民,排解適應或婚姻問題帶來的心理壓力。

「有位留英的陸配,因老公劈腿打算尋短,打電話給我,說臨走前想找人說說話。」趙二娟舉了一個記憶深刻的案例,證明所學派上用場,經由開導,這位陸配沒有選擇「做傻事」,後來走出創傷,活得比過去還好。

半路學舞 找到展現生命另一舞台

熱愛學習,讓趙二娟的生命走得越來越寬廣。三十八歲開始學舞,最初是想減肥,慢慢舞出了興趣,也找到事業另一個舞台,這股活力吸引了「湖新社」姐妹加入,從傳統舞蹈跳到流行熱舞,從少數民族,一路學會台灣原住民、越南、泰國、印尼、印度等不同舞蹈型態。

「不為什麼,我就喜歡站在舞台的感覺。」舞蹈成了趙二娟展現自信、活動的媒介,甚至她和社團姐妹成立齊舞飛揚專業舞蹈團,到社區表演、接案商演,再將演出部分所得回饋給「湖新社」充當經費,加入學舞的人數越來越多,也開枝散葉,成立了更多的專業舞蹈團,形成正向的循環。

問到最令趙二娟印象深刻的演出,是一場在台北監獄跳舞的處女秀,「這是我第一次跳舞,而是也是第一次踏進監獄,很新鮮、很難忘。」她笑說。

初出茅廬 擁抱廣播金鐘

趙二娟自二○一二年創立「湖新社」創立累積的人脈與能量,在二○一四年逐步爆發,二○一五年她接受有線媒體訪問,這次的機緣,認識了越南新住民陳凰鳳,後來被找去拍攝新住民的電視節目「快樂新住民」,成了固定班底之一。
舞蹈、電視節目磨練趙二娟的口條和肢體語言,加上對養生知識的專業,給了趙二娟另一個體驗不同人生的機會,受邀到教育電台主持新住民廣播節目「幸福養生館」。

趙二娟透露,先前接受資深廣播人石元娜「掌聲響起」節目訪問,石元娜曾說她的音質不錯,很適合做廣播,「沒有經驗的我聽完只是笑笑,沒想到,真的只要說得出口,什麼事都有可能。」雖說,一語成讖讓趙二娟感到訝異,不過,她認為,成長收穫更多的,則是石元娜的開朗笑容與樂觀思維。

更神奇的是,完全外行沒經驗的趙二娟,參與廣播資歷不到一年,卻意外跟著團隊伙伴抱回了廣播金鐘獎。教導她的資深廣播人賴素燕在頒完獎後,開玩笑說,「你,趙二娟,還不知道什麼叫做廣播金鐘獎,竟然就把獎杯抱回家了。」

兩岸政治關係 溝通理解更重要

走出家庭,趙二娟從參與學校志工、新住民社區服務,投入電視節目演出和擔任廣播主持,新住民的身分,反而讓她的人生變得更加精彩。二○一五年她又走進了行政院擔任新住民事務協調會報委員,以及台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諮詢委員會委員,為台灣新住民爭取權益。

趙二娟表示,兩岸交流至今,台灣仍有少數民眾存在刻板觀念,認為陸配、新住民是買來的,或為錢而來,這點讓她覺得難過,甚至不平。她強調,現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很好,新住民學歷、工作與經濟實力不輸另一半,現在嫁來台灣的陸配,多數是為愛而來,對新住民的平權與尊重,更應該受到重視。

然而陸配經營家庭,難免還是要面對藍綠意識型態問題。趙二娟建議,先顧好自己和家庭就好,其它兩岸政治問題,就不要想太多。來台工作不好找,自己要懂得堅持不放棄,腳踏實地,她在台灣學到的啟發就是「累積出來的東西才紮實」。

面對小孩教養時,容易出現學校教育或教師,表現對中國大陸不友善或偏頗看法,影響到孩子對陸籍媽媽的認同混亂,她會選擇以實例說明,讓孩子自己去判斷,也會帶著孩子回外公外婆家,親身體驗媽媽的故鄉,理解不同地方文化差異。她強調,「若不努力,再先進的地方也有落後之處。」

經營家庭 溝通和學習是不二法門

趙二娟認為,很多大陸配偶愛跟人比較,易陷入自怨自艾,常喊著後悔嫁到台灣,想過得好就得先調整心態,「既然都嫁到台灣來了,要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理,好好在這塊土地安身立命。」

她也建議剛來台灣的大陸配偶,不要窩在家庭,要走出去;經營好兩岸婚姻關係,夫妻雙方來自不同教育背景和生活環境,儘量多利用資源,學習親子和夫妻經營,學會適應不同價值觀念與有效溝通。

「溝通非常重要,但學習更重要。」學習瞭解這個地方的文化與特色,學習婆媳關係,懂得察言觀色,對婚姻才有幫助。此外,學習還有一個層次,就是不要放棄各種學習機會,讓自己成長。

最後問到趙二娟,如果沒有嫁來台灣,人生是否也會如此精彩?得到的答案是肯定句,因為她很相信自己,無論人在哪裡,都會同樣精彩。不過,她也坦承,台灣提供的資源與機會,比中國大陸是相對較多,但重點還是得看自己如何把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