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從現在看明天: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的趨勢報告◆文/葉欣誠(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交流雜誌106年2月號第151期(歷史資料)》

談氣候變遷,我們先往前看一萬八千年。當時,地球剛從上一個約十萬年來到一次的冰河時期回暖,全球地表均溫約比現在低了攝氏5 度。後來的一萬多年中,地表均溫經歷多次的起伏,甚至數度暴起暴落,諸多人類文明於焉終止,成為後人回頭考證得到的「斷代史」。距今約六千年前的「全新世最暖期」,溫度上升比現在還要略高。接下來的幾千年,溫度逐步下降後穩定延續,使當時的埃及、西亞、印度、中華等古文明延續至今,建立了人類的現代文明。接下來,大約二百年前,科學家的觀察與工業革命構成現今的發展。


氣候變遷:歷史的發展


氣候變遷的觀察與國際社會全力對抗氣候變遷的開端始於1988 年,美國航空與太空總署的韓森博士在美國國會能源與自然資源委員會的聽證中,提出「溫室效應已經被偵測到了,且正在改變我們的氣候」的證詞。一夕之間,全球暖化成為各國政府及政策制定者所重視的首要議題。同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工作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由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 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在瑞士日內瓦共同成立,負責評估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氣候變遷帶來的各類風險。


1990 年,IPCC 提出第一次氣候評估報告(AR1),為後續的行動建立論述基礎。1992 年,聯合國在巴西里約舉行第一屆地球高峰會,決議就氣候變遷議題成立組織,1994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正式成立,並且每年舉行一次締約國會議(COP)。


1997 年,在日本京都舉行的UNFCCC 第3 次締約國大會通過了「京都議定書」,規範若干基本上被歸類為工業化國家或已開發國家的「附件一國家」必須在2008-2012 年第一檢查期前,平均將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比1990 年再低5.2%的水準。然而,這雄心壯志因美國、澳洲等大排放國的不合作,未能達成。2015 年 12 月,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終於在巴黎氣候會議(COP21)上通過,也象徵人類社會共同面對減碳的重大里程碑。在美國與中國大陸的促成下,巴黎協定於2016 年11 月4 日正式生效,人類發展進入另一個新階段,低碳經濟、氣候經濟正式成型。


雖然,美國總統大選造成了若干衝擊,然世界各國已經準備多年的「低碳轉型」,已成為無法否認、不可抗拒與無法避免的方向。


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可持續的)在 1980年代的主要文件中陸續出現,並在 1987年,由聯合國委託挪威工黨領袖布朗特蘭夫人發布「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書,為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提出了基本定義:「既滿足當代人之需求,又不危及下一代人滿足其需求能力之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我國,翻譯為「永續發展」,在中國大陸與其他華語世界,則使用「可持續發展」。 2002年,10年 1次的永續發展高峰會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召開,世界各國回顧過去 10年的努力,並修正未來的工作方針。當年聯合國特別強調消除貧窮與健康促進等與人類福祉最直接相關的基本議題,並強調永續發展的工作不能僅停留在國家倡議的層次,必須落實到地方政府與社區。2012年,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回到巴西里約召開,或稱為「Rio+ 20」。會議的二大主題為「綠色經濟」與「制度架構」,並通過「我們想要的未來」( The Future We Want)報告書。


「綠色經濟」同時也代表一種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將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因工商發展造成的環境破壞、社會扭曲等問題做一個概念上的階段總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於 2008年開始推動綠色經濟倡議(Green Economy Initiative),定義綠色經濟為「可改善人類福祉及社會公平,同時可顯著減少環境風險及生態耗損之經濟」,或更趨近操作型定義的「低碳、資源有效利用及社會全面關懷(包容)之經濟」。 2011年,UNEP發布綠色經濟報告書「朝向綠色經濟-永續發展與根除貧窮之途」( Pathway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Eradication),並大膽提出,若 2050年前,每年將全球 GDP 2%投資於 10個主要經濟部門,便可推動全球向低碳、資源有效的綠色經濟轉型。


2015年 9月,聯合國大會通過「翻轉我們的世界」( Transforming Our World)報告書,重點為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17項目標、169細項目標,目標年為 2020或 2030年(見圖示)。 17項目標中的第 13項為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而諸多其他的目標也與氣候變遷具有程度不同的相關性。


氣候治理與永續發展的整合


2015年 9月 SDG正式公布,當年 12月巴黎協定就通過,並於 2016年 11月正式生效。由於 SDG代表聯合國從現在到 2030年的永續發展各個面向的綜合治理策略,而巴黎協定將訂出 2020開始的全球減碳策略,過去這一段時間以來,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的治理策略明顯地整合,對二者個別的目標達成具有相輔相成的功能。氣候變遷議題明確,且氣候變化幾乎人人感受得到,更能激發行動力;永續發展目標全面且具架構,提醒政策設計與執行者必須以全貌觀之。搭配綠色經濟與氣候變遷情勢日趨嚴峻的趨勢,全球經濟發展本身的「綠色化」要求亦為關鍵。因此,企業本身的綠色化、低碳化便成為未來具體的發展趨勢。


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於 2010發行「願景 2050」( Vision 2050),指出邁向永續未來的 9大路徑,大致將永續發展的 3大支柱與人本身的價值、文化脈絡融入其中。近年來,「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的核心,因應實務需要,以「環境、社會與治理」( environment, society, and governance, ESG)論述,強調公司治理乃企業經營的核心,而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需與公司治理整合,而非長久以來,許多企業以「慈善與捐款」( charity and donation)的形式投入環境保護,以致有時受到買贖罪券或漂綠(green wash)等批評。新的企業社會責任的要求已朝向企業在本業的經營策略中融入環境與社會考量,成為公司治理的重要成分。 2015年,國際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提出「從承諾到行動」( Commit to Action)9項倡議活動,全球已有超過 247家企業響應,台灣目前有 7家企業參與,以實際行動支持。


未來生活的主要面貌:能源驅動方式的全盤轉換


世界各主要工業國家的能源大幅度依賴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是造成氣候變遷的最主要原因。為達到巴黎協定所訂出的全球升溫不超過 2度,更希望不超過 1.5度的目標,全球必須在 2050年前將碳排放降至比 2010年低 40-70%的水準,到 2100年則必須讓全世界的經濟運作徹底轉型為「零碳經濟」。這項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必須透過全球經濟的運作原理與內涵的完整革命才能達到。同時也代表了,未來的生活內容與方式,將與現在非常不同!

世界永續電子倡議聯盟(GeSI)於 2015年提出「SMARTer2030」系列報告,為能源與氣候議題提出進階的數位化解決方案。該聯盟強調,到 2030年前,全球 75%的人口都將連上網路,且透過網路的知識經濟產值,將達到 11兆美元,促使全球降低 20%的碳排放,即為一整合產業、氣候與永續發展的新管理或治理策略。各種可以促進經濟運作本身的循環程度,降低碳排放強度的軟體與管理策略,正蓬勃發展中。我們生活的諸多作業平台,都將建立在電子網路上,實體的機構或非必要的物質交換將會有重大改變,藉以提升系統運作效率,降低碳排放。


目前,主要工業化國家與排碳大國均已正視此趨勢,大量投入再生能源的開發與使用,過去幾年來,化石燃料的比例持續下降,再生能源比例持續增加。然而,要達到巴黎協定的目標,必須讓這個趨勢持續,且要超前原來的目標。根據世界能源總署(IEA)的預估,若要達到巴黎協定目標,2040年之前,全球 60%的電力來源必須是再生能源,其中預估有一半來自於太陽能光電。這些再生能源發的電需具經濟競爭力,沒有目前各國普遍使用的補貼。在二十餘年內,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要下定決心。


有遠見的行動者方有未來


最新版 2017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風險報告中說明,2017年極端氣候的可能性與造成影響的全球風險分別高居第 1與第 2名,但全球關注度卻只佔第 19名。此外,重大自然災害以及無法減緩或調適氣候變遷也同樣不受全球企業重視。這種實質風險與風險識覺、行動間的落差,正說明雖然問題與風險已存在,仍有許多企業與國家活在舒適圈中,對於我國而言,挑戰與機會同時存在。

我國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超過每年10 公噸,超過世界平均值的2 倍,超過四分之三的電力來自火力發電,且多數來自於燃煤發電,造成每度電的碳排放約為600 公克,是名符其實的「髒電」。我國的油水電價在政府補貼下,相當低廉,對於節能或發展綠能產業均不利。2015 年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規範2050 年的碳排放量需降至2005 年排放量的一半以下。

此外,我國外貿依存度高,外銷產品受到國際日漸緊縮的環保與碳排放市場機制的約束日增。這些背景與現況都告訴我們,必須趕緊採取行動。在這典範已經轉移,且快速前進的世界中,唯具前瞻眼光,且即知即行者,才有可能存活,進而在明日世界中佔有一席之地,甚至成為領導群。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