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經濟轉型 台灣躍升—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文/盧俊偉(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二所副研究員)《交流雜誌106年4月號第152期(歷史資料)》

依行政院主計總處發佈之經濟統計,去年國內投資率(公共及民間投資占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僅20.2%,為近七年新低。為有效提振經濟,讓景氣加速走出谷底,蔡總統於日前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中,將「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與「年金改革」並列為未來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顯見「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重要性。本文將針對「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背景及內容進行扼要介紹。

內外經濟情勢展望

我國經濟成長受到國際經濟景氣影響甚深,展望2017年全球經濟景氣,依IHS環球透視於今年1月發佈之最新全球經濟展望,預測2017年成長2.8%,較2016年成長2.5%提高。雖然國際市場需求呈現持續回溫,預計有助於我國今年整體的出口表現,不過,外部的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有可能成為制約我國未來出口及整體經濟表現的重要阻礙,值得關注。包括近幾年中國大陸供應鏈在地化及邁向先進製造與先進服務業等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美國川普政府經貿政策走向對於全球經貿及金融市場的影響等,這些都將是牽動國際產業分工關係變化的重要結構性因素。為了有效平衡或降低國際經濟不確定性對於我國經濟表現的可能衝擊影響,擴大內需即成為政府重要的肆應之道。

另一方面,依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2016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1.50%,雖然略高於2015年0.72%,但相較於前幾年的經濟成長表現,近兩年的成長力道有呈現放緩之跡象。而2016年國內投資率20.2%,更創下近七年新低;超額儲蓄率在消費及投資持續低迷下,累計過去五年超額儲蓄已達10兆元,預測今年超額儲蓄將創歷年最高,達2.55兆元,超額儲蓄率高達14.1%,國內資金閒置問題嚴重,顯示如何有效提振國內投資已成為考驗新政府經濟施政能力的重要考題。依行政院先前對外說明,預計於3月提出之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將以特別預算的公共投資,帶動民間資金的參與投入。

然而,如何有效提振投資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讓基礎建設兼顧前瞻未來需求、產業競爭力、人民生活品質、環境永續等價值與原則,更是決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能否符合投資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次擴大公共基礎建設計畫之前,冠以「前瞻」二字,目的即希望藉此著手打造未來30年國家發展需要的基礎建設,為國家發展轉型提升打底,而非僅僅只是尋求短期刺激景氣的單一因素考量和做法。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內容

依目前行政院對外進行的政策說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未來將採特別條例與特別預算案的方式向立法院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內容將包含交通建設、水環境、數位建設、綠能建設、城鄉建設等五大面向推動。此外,前瞻基礎建設預計納入的計畫項目,除了上述五大面向,行政院也表示能帶動產業產值、不涉土地徵收、在國內生產者、可以配合區域聯合治理的跨縣市建設,以及過去投入不足、發展相對落後地區的重要基礎設施,有利促進地方整體發展及區域平衡者,屆時將優先納入特別預算計畫。

依國發會對外說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係配合新政府當前重要國家發展政策,因應國內外新產業、新技術、新生活趨勢所提出的關鍵需求,希望打造未來30年國家發展需要的基礎建設。主體概念為:

軌道建設:整合高鐵、台鐵及各地方捷運,架構全島綠色智慧運輸系統。

水環境建設:因應氣候變遷,提高水資源調度管理理,穩定民生及產業供水。

數位建設:加強寬頻與超寬頻雲端建設,推動智慧城市公共建設,因應物聯網發展與數位生活需求。

綠能建設:加速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等綠能建設,促進能源安全與環境永續。

城鄉建設:有助各縣市成為適合觀光發展、人民宜居的地方特色城鄉建設。

◆軌道建設

近年「智慧型運輸系統」(ITS)已成為各國在運輸系統上的政策新方向,藉由先進的資訊、電子感測、通訊控制與管理等科技,將運輸系統內人、車、路所蒐集的資料,經由系統平台處理轉化成合適且有用的資訊,並即時與運輸系統進行連結溝通或強化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以提升整體運輸服務品質、安全與效率,進而降低對環境的影響衝擊。對此,政府在原先推動公共運輸的「人本綠色」發展方向上,也增加了打造智慧型運輸系統的新目標。

今年初,交通部已提出「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106-109年)」,預計以4年預算30億元,投入智慧交通安全、運輸走廊壅塞改善、偏鄉交通便捷、運輸資源整合共享、車聯網科技發展應用、智慧運輸科技與基礎研發等計畫。而今年3月已送立法院審議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則是聚焦在軌道建設上,該計畫將盤點整合高鐵、台鐵及各地方捷運的綠色軌道運輸系統之基礎建設需求,以打造全島綠色智慧運輸系統為新發展目標。目前已確定列入計畫為嘉義鐵路高架化,其餘據媒體報導,由各縣市提出新增軌道計畫,後續將待行政院進行綜合評估後決定,包括:桃園鐵路高架改地下化工程、大台中山手線、新北安坑輕軌捷運、台北南環段木柵至新店、台南鐵路地下化、高雄紅線向北延伸至岡山以及路竹段,以及北宜直鐵綜合規劃及環評、高鐵向南延伸至屏東可行性研究等。

◆水環境建設

由於全球氣候極端變遷、降雨情況呈現兩極化,再加上相關水資源建設老舊或投入不足,導致近年供水吃緊問題趨於嚴重及頻繁。在此情形下,亟需建立一套長遠的水資源規劃政策,並且善加利用科技進行用水管理,提升整體國家的用水效率。

目前經濟部有關水資源的政策規劃,包括「安樂水生活、穩定水供應、蓬勃水產業」等三大方向:「安樂水生活」項下包含水患治理、河川環境營造、區域排水整治、海洋環境營造、清淤疏濬、地層下陷防治、防氿抗旱等計畫工作;「穩定水供應」項下包含水庫治理、水資源經理、供水改善、集水區保育、節約用水、地下水補注及保育;「蓬勃水產業」項下則包括深層海水、溫泉、水再生利用等計畫。而此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則聚焦於兩大部分:整治河川、穩定民生和產業供水,作為水環境部分的投入重點,除了中央編列的各項計畫之外,也由各縣市依各自之水環境治理政策,提出相關建設計畫需求。

◆數位建設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在數位建設方面,將包含數位環境基礎建設和物聯網應用等兩大層面。為積極迎向未來物聯網的應用時代,高速網路建設已是目前各國積極投入的重要基礎建設,並且被視為是攸關未來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環節。

在「國家發展計畫-106至109年四年計畫」之中,已提出未來四年要把高速(1Gbps)寬頻服務涵蓋率從2015年30%逐年提升至2017年40%及2020年90%列為目標,投入寬頻與超寬頻雲端建設。另外在「推動智慧城市公共建設,因應物聯網發展與數位生活需求」方面,智慧城市與物聯網不僅是未來產業趨勢,同時也是解決城市治理和民眾生活問題的方法;政府已提出未來將透過物聯網的架構,經由開放資料及感測器收集的大數據,打造更貼近市民的生活環境,透過大數據來因應交通、治安、衛生、污染等各種城市治理挑戰的課題,因此上述物聯網的環境建置(感測器建置)、大數據收集系統平台、大數據分析應用服務等面向,預計也將成為前瞻基礎建設的投入重點。依行政院說明,預計未來4年內政府需投入數位建設經費約700多億元,其中需編列特別預算支應部分,初估400億元。

◆綠能建設

配合落實蔡總統所提出的2025非核家園,再生能源要在2025年達到裝置容量占比2成為目標,政府將將積極推動綠能建設。綠能建設計畫預期將由國營事業扮演重要角色,投入太陽光電、離岸風力發電、智慧電網等基礎建設。相關建設的目標不只希望能達到供電效益,同時也希望藉此帶動產業效益,將現在再生能源使用之進口零組件,未來能逐漸實現國產化目標。

◆城鄉建設

將分為亮點建設及十大幸福工程,前者係由地方政府提案,再由中央政府依區位、設施點及成熟度來評選,後者則是由中央部會設定十個面向,由縣市政府提案爭取,包括打通瓶頸路段、提升道路品質、改善停車問題、舊市區再生工程、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廣設公宅與青年創業聚落、豐富地方文化生活、校園多功能改造、整建社區村里活動中心、營造休閒運動環境等。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為國內近年少見的大型經濟建設計畫,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我國經濟的再次躍升將更為可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