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全球無現金交易發展方興未艾 北歐國家引領風潮◆文/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交流雜誌106年6月號第153期(歷史資料)》

貨幣是交易的媒介、也是商品價值的衡量;細數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從貝殼、金、銀等貴金屬到紙鈔、硬幣早已歷經數千年。近二、三十年更演變為信用卡等塑膠貨幣的普及使用;除此,包括電子轉帳、電子支票、電子信用卡、電子錢包等電子貨幣支付也方興未艾。尤有進者,數位貨幣(Digital Currency)也逐漸萌芽中。本文擬由全球行動支付發展概況介紹,再進一步探討北歐諸國發展無現金(cashless)社會的進程,最後也針對數位貨幣發展及台灣現況做一簡介。

全球行動支付快速崛起

隨著行動通訊(mobile)、物聯網(IoT)、社群媒體(Social Media)、大數據(Big Data)、雲端計算(Cloud Computing)等資通訊技術風起雲湧,不僅改變市場的交易模式及消費者行為,也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帶來新商機。阿里巴巴在去(2016)年的「雙11」光棍節,再次創下單日1,207億人民幣交易的歷史新紀錄,行動支付可說是居功厥偉。根據Trend Force 旗下拓墣產業研究所指出,由於各國法規持續推動、行動支付技術演進、產業跨業競合及消費習慣移轉等原因,2015年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為4,500億美元,預估2016年將達6,200億美元,年成長率37.8%,今年可望突破7,200億美元,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就全球行動支付來說,發展較快的國家包括挪威、瑞典、丹麥行動支付比例最高;丹麥560萬人中有200萬使用行動支付,挪威和瑞典現金交易比率已愈來愈低;而亞太行動支付發展快速地區,如中國大陸、新加坡、日本、印度,印尼及澳洲等地。據研究機構艾瑞諮詢預估,2017年中國大陸行動支付交易規模將由2014年的人民幣2.94兆元成長至11.94兆元,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 59.5%。印度的金融科技雖起步慢,但發展速度驚人。最近推出一套連結全國生物特徵識別系統的即時線上支付系統,結合智慧手機使用的爆炸性成長,可望協助印度跳過提款機、簽帳卡、銷售終端機(POS)等傳統金融基礎設備,加速進入無現金社會。因此,印度隨著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及小型離線商家接受行動錢包的風氣日益普及,電子支付市場預期在4年內成長10倍,達到5千億美元。

瑞典已進入高度的無現金社會

有一故事這樣敘述:就在2017年5月的某一上班日下午,瑞典一家分行正營業中,突然闖進一位蒙面的持槍男子;他以極快的速度走到櫃台,一手拿槍指著一名行員,另一手則持著袋子,喝令行員將現金交出來;此時,行員鎮定地指向牆上的標籤:「本行為無現金場所」。這男子雙手一攤,無奈的說,「銀行無現金,那我還能到那裡去搶錢?」。根據斯德哥爾摩KTH皇家理工學院技術研究人員觀察,瑞典央行的通貨發行額成長率是負數,未來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無現金社會。瑞典中央銀行的數據亦顯示,非現金交易的平穩增長,甚至比過去10年提升10%,達到92%的高峰。此外,已有高達95%的零售業交易都不用現金,數百家銀行分行不再接受或發放現金,甚至拆除上萬台ATM,讓你無法領錢。另一方面,瑞典自2009年後,其國內使用實物現金(包括硬幣和紙幣)迅速下降,流通量下降逾40%。

丹麥宣布自2016年進入無現金社會

在北歐的丹麥,宣布要於2016年進入無現金社會。據悉,這幾年,丹麥循序漸進地朝向無現金社會邁進,首先是積極建設其國內的網路建設、金流系統及通路服務等。再來是,丹麥中央銀行於去(2016)年宣布停止發行紙鈔與硬幣;全國已逾8成交易透過金融卡、信用卡、記帳卡等塑膠貨幣,而且有三分之一的民眾使用行動支付。實施以來,無論在各大百貨公司、一般商店或是餐廳、甚至在傳統市場或路邊攤,幾乎都可使用輕鬆便利的行動支付;目前僅剩醫院、藥房、郵局有義務受理現金,其他各零售業均可拒絕收受現金。行動支付的普及對於刺激民間消費、減少產業交易成本,鼓勵創新有莫大的助益。

芬蘭一卡行遍天下 實踐無現金社會

據悉,芬蘭自二十多年前就不再流通支票了;除了網路銀行極為便利外,在芬蘭可說是「一卡行遍天下」,信用卡或現金卡的普遍使用幾乎完全取代現金交易。全國各地的店家不分規模大小或地點,都可以用刷卡付費,即使是路邊攤商1歐元的咖啡也不例外,充分實現無現金社會。

總言之,北歐國家使用非現金交易早已蔚為風潮,電子貨幣卻較現金吃香;有人揶揄地說,不僅搶劫犯,恐怕連遊民、街頭藝人都難賺錢了。據統計,歐洲於2014年的非現金交易量高達4,170億歐元,近一、二年勢將提高。除了北歐的瑞典、丹麥外,歐洲的西班牙亦禁止超過2,500元以上的交易使用歐元現鈔;法國和義大利則禁止超過1,000元以上的交易使用歐元現鈔。

中、印朝無現金社會大步前進

如前所述,中國大陸的行動支付發展相當快速;據一份《全球消費與融合調查報告》顯示:全球66%的受訪者表示願意使用移動錢包業務,而中國大陸的比率則高達84%。微信,支付寶到處開花,累積數億的使用客戶;出門只要帶手機,幾乎可一機搞定。以杭州為例,將近98%的出租車、超過95%的超市和便利店、超過80%的餐飲門店,以及美容美髮、KTV等行業都可使用行動支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初,中國人行推動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位票據交易平台已測試成功,由人行發行的法定數位貨幣已在該平台試運行,有望成為全球首個發行數位貨幣並開展真實應用的中央銀行,顯見其追求無現金社會的企圖。而印度於2016年11月突然廢除大額紙幣,引發全球關注,有論者謂,其目是為整頓地下經濟,防止偷稅漏稅,但真正的目的是印度正朝向無現金社會邁進。

數位貨幣加速無現金社會的形成

目前.比特幣(BitCoin)、萊特幣(Litecoin)和瑞波幣(Ripple Coin)等非由央行發行,不具法償地位的虛擬通貨已用於商品交易。截至今年3月初,全球虛擬通貨的交易已達240億美元。平情而論,數位貨幣發展正對央行的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數位貨幣包括電子貨幣及虛擬通貨二類。前者係經主管機關許可,以電子載具儲存法償貨幣價值,透過電子方式發動或傳輸交易資料,用以替代實體現金完成款項支付,目前已被廣泛流通使用,而後者多由私人發行。據悉,除中國大陸外,新加坡、英國、挪威及歐洲央行均已著手評估發行數位貨幣的效果。

央行發行數位貨幣有許多優點,包括,一、降低紙鈔發行及運輸,還有行政成本。二、可簡化付款程序及降低交易成本。在數位貨幣下,加密電子貨幣通訊協定以及以區塊鏈為基礎的確認交易系統,將取代目前由銀行、信用卡公司、支付業者及外匯交易商經營的繁冗支付體系。荷蘭央行的研究指出,若以電子貨幣或信用卡取代現金,可減低6%的零售支付過程成本;巴西央行的研究報告亦指出,若支付過程無紙化,可節省的成本高達經濟總額的1%;三、可防止假鈔及降低犯罪率、遏阻地下經濟。如搶銀行機率降至最低,盜賊亦難以銷贓。四、讓交易更加透明化。由於電子支付或行動支付的交易帳目透明,可減低逃漏稅及非法洗錢。五、可促進金融服務、創造商機。據研究,電子支付可增加消費及創造就業,平均1元可以帶動千分之四的消費金額成長。六、幣值穩定及獲得信任。透過央行調節機制管控的數位貨幣,幣值會更加穩定;而且有國家信用體系作為擔保,更能獲取信任。但數位貨幣也有不少問題需待克服,如:一、對央行來說,發行貨幣是一種主權象徵,貨幣有政府背書擔保並賦予無限或有限法償地位,才能構建信任、穩定及安全的金融體系基礎。二、倘由銀行體系或非銀行體系發行,則涉及央行鑄幣稅(Seigniorage)及對貨幣政策擬定與執行之權利。三、攸關民間金融創新與商業銀行存款減少問題。四、涉及金融監理及侵犯交易隱私之權衡問題。五、監管問題。有論者謂,或許未來數位貨幣下也需要布列敦森林體系II,或是國際加密電子貨幣監管委員會等類似的組織。

台灣邁向無現金社會仍有一段漫漫長路

不可否認,台灣金融基礎設施相當普及,分行、ATM及便利商店滿街都是;單是ATM就高達27,411台、金融分支服務也有5,945個據點。但電子支付占個人消費額在2016年僅26%,遠低於韓國的77%、香港65%、中國55.9%及新加坡53%;雖然,台灣在2016年10月底已有23家金融機構發行手機信用卡(TSM)、15家發行行動金融卡(HCE)、14家辦理QR Code行動支付、7家辦理行動收單(mPOS)、2家發行行動X卡。然而,央行最近的調查卻指出,2016年台灣的民間消費總額達9兆元台幣,而其中使用信用卡等電子貨幣消費額僅3兆元,還有三分之二消費是透過現金為主的支付工具進行。至於央行在貨幣的發展進程上亦顯保守。足見,台灣未來要邁向無現金社會,仍有一段漫漫長路。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