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中國大陸第三方行動支付 的發展與趨勢◆文/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教授)《交流雜誌106年6月號第153期(歷史資料)》

在今(2017)年4月2日深圳的「IT峰會」上,發表主題演講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分享了兩個真實故事,充分印證了中國大陸第三方行動支付的發展熱度:一是杭州有兩個搶匪連搶3家超市,卻只搶到人民幣1,800元,因為杭州的商場、超市基本沒現金了,消費者大多習慣用手機支付;二是杭州龍翔橋附近有個乞丐擺放了一個二維碼,接受善心人士使用第三方行動支付作為施捨的工具。

這兩個故事說明,中國大陸第三方行動支付已普遍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朝向「無現金社會」(cashless society)發展,其支付市場已隨著行動互聯網(mobile Internet)的發展而益顯其重要性。民眾透過行動支付,使用各種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模式下的創新服務(例如透過APP的行動叫車服務),也已成為中國大陸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在此同時,食衣住行育樂等各項日常生活需求,使用行動支付越來越方便,甚至完全不需用到現金的景象,逐漸成為中國大陸一線城市生活的現實。而根據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大陸已有7成網民表示在其日常生活中不必使用現金。

中國大陸第三方行動支付的發展歷程

中國大陸由非金融機構提供的第三方行動支付服務,最早是2003年由阿里巴巴集團推出的支付寶服務。由於當時中國大陸信用卡不普及,加上2002年爆發「非典」(SARS)疫情促使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意外地變成中國大陸發展第三方行動支付服務的「後發優勢」。

然而,中國大陸第三方支付的勃興,並非單純只是意外。中國大陸政府一開始採取「低度管制」,接著轉而採取「扶大限小」,導致第三方行動支付服務不只有市場熱度,也迅速建立起市場秩序。早期的市場進入門檻低,只要在工商局註冊即可投入經營第三方支付市場,一度有多達數百家公司投入第三方行動支付市場。為了在繁榮發展的第三方支付市場建立秩序,中國人民銀行在2010年6月14日制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非金融機構提供的第三方支付業務成為特許事業,同時將規模較小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逐出市場。在中國人民銀行公布首批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的27家企業名單中,就包括了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民營企業。截至2015年12月15日,中國大陸央行總共發出270張支付業務許可證,並且不再發放新證的凍結階段。為避免市場過度擁擠,中國大陸政府通過「續證審核」等手段,將體質較弱的業者淘汰出局,並且迅速整合中國大陸的第三方行動支付市場。

促成第三方行動支付市場快速整合的同時,中國大陸政府也強化對於第三方行動支付產業的監管政策和力度,例如中國大陸央行等10部委在2015年7月公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同一期間大陸央行又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建立統一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市場准入制度和嚴格的監督管理機制。這些愈趨嚴格的監管措施,除有助於行動支付的安全性保障,也有鞏固既有業者(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優勢的作用。

中國大陸第三方行動支付市場發展概況

根據第39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國大陸手機上網用戶人數已達6.95億,增長率連續3年超過10%。快速增長的手機上網用戶人數,也提供其行動支付市場成長的厚實基礎。由於行動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和平板的普及應用,使得中國大陸網購市場朝著「線上+線下」、「社交+消費」、「PC+手機+TV」和「娛樂+消費」等方向發展,實現虛實結合、整合行銷與多螢互動等模式,預估今後中國大陸行動網購市場交易規模將維持增長趨勢。根據統計,2016年中國大陸協力廠商支付業務共完成970.51億筆,合計人民幣51.01兆元的交易,領先其他國家及地區(美國的行動支付市場規模僅為1,120億美元,約為中國大陸的1/50)。

目前,中國大陸最知名的行動支付服務包括: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和支付寶錢包、騰訊的微信支付(財付通)和QQ錢包、百度的百付寶和百度錢包、蘇寧的易付寶、京東的網銀錢包、給樂生活…等。其中,阿里巴巴的支付寶以市佔率超過55%,名列第一;第二名是微信支付(財付通),市佔率約為38%。很明顯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強鼎立,共同瓜分中國大陸9成以上的行動支付市場。無怪乎,自2013年起,支付寶已超過PayPal,成為全球最大的行動支付公司。

2016年2月18日起,蘋果公司正式在中國大陸推出Apple Pay行動支付服務,並與中國大陸銀聯最新推出的「雲閃付」合作。Apple Pay的優勢是不需在有網路的環境下使用,而是基於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支付技術,而且被認為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除了Apple Pay外,「雲閃付」也與HCE(Hosted-based Card Emulation,意指「主機卡模擬」)、三星付(Samsung Pay)、華為付(Huawei Pay)、小米付(Mi Pay)等業者合作,力圖從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壟斷的行動支付市場搶奪用戶。截至目前為止,「雲閃付卡」累計發行超過2,200萬張,全國支持「雲閃付」終端數超過800萬台,涵蓋餐飲、購物、遊樂等各個生活領域,2016年全年累計實現交易1.9億筆、217億元。

不過,已進軍中國大陸超過1年的Apple Pay雖然來勢洶洶,仍難撼動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聯手壟斷的行動支付市場。據估計,Apple Pay目前在中國大陸行動支付市場只約佔1%。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優勢在於兩者都擁有強大的用戶黏性,特別是兩者分別在電子商務和社交功能上擁有其他支付業者無法匹敵的優勢。除享有先佔優勢,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只要通過掃瞄QR Code即可完成支付,不像Apple Pay需要較高的硬體設備支援(例如賣場需要配置或改造能夠支援Apple Pay的POS機),享有低成本的競爭優勢。

另外,除在支付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無法明顯勝出,Apple Pay在中國大陸也面臨水土不服的問題。比方說,光是本土業者行之有年的「發紅包」服務,Apple Pay即難以複製。以中國大陸猴年春節的「紅包大戰」為例,中國大陸網路三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不惜砸下超過人民幣20億元對大陸手機用戶送禮,為的是爭奪行動支付市場的市佔率。而大陸民眾透過微信發紅包漸成「全民運動」,猴年春節期間(除夕到初五)大陸民眾的微信紅包總收發次數達 321億個。

中國大陸行動支付市場的發展趨勢

除在本土市場的既有壟斷格局難以被外來業者如Apple Pay打破之外,中國大陸行動支付業者也開始展現向海外市場進軍的企圖心。目前,微信支付可在全球15個國家與地區使用,並可以12種外幣直接結算。同樣地,支付寶已登陸歐美、日韓、東南亞、港澳台等 26 個國家和地區,支援 18 種境外貨幣結算,並接入十萬多家線下商戶門店。近日(2017年5月8日)更傳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螞蟻金服已和美國支付處理服務商First Data達成合作協定,消費者可在First Data公司服務的400萬家美國商戶使用支付寶購物。

更重要的是,結合行動支付、電子商務和社交網絡,中國大陸行動支付業者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可挾其掌握的用戶資料大數據,應用並開發出更多精準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線上和線下服務,未來繼續成長的潛力不可小覷,也為中國大陸在金融科技和互聯網創新服務的領域打造有利的發展條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