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發行人語》堅持初心 和衷共濟《交流雜誌106年8月號第154期(歷史資料)》

香港於1997年移交中國大陸,到今年正好滿20週年。鄧小平「50年不變」的承諾言猶在耳,這些年來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體制運作雖然大致正常,但在地人過去自豪的經典特色、傳統風味在記憶中逐漸模糊,香港的年輕人開始回頭檢視自己的身分認同與歸屬,積極找回、保存消逝中的香港文化,希望為「自己是誰」、「什麼是香港」的問題求得解答。

不過,香港的前景並非一片愁雲慘霧,它的經濟實力仍然具備高度競爭力,連續 23 年獲得美國傳統基金會評選為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在瑞士洛桑學院2017年全球經濟競爭力的評比中也名列世界第一,加上中西融合、新舊併存、民俗傳統等香港引以為傲的優勢,賦予更多元的文化底蘊,也為未來發展走向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有些人對於前景仍然寄予厚望,相信香港能夠審慎面對自己與週邊的差異,思考出未來發展的樣貌與藍圖。

香港情勢如此,兩岸關係亦然。今年是開放兩岸探親30週年,當年台灣基於人道考量所做的政策決定,開啟了歷史嶄新的一頁。這30年來,台灣在轉型、大陸在進步、世界局勢瞬息萬變,高度經濟成長帶來富裕的物質享受,改善了生活條件,也翻轉兩岸民眾看待外在環境與自我認同的視野與角度。總的來說,兩岸交流讓雙方互蒙其利,這並非任何一方能夠獨力完成,累積的成果也必然為兩岸民眾所共享。

雖然兩岸關係發展歷程充滿波折起伏,但也有其不變之處,對海基會而言,兩岸民眾的權益福祉始終是最核心且堅定不移的關懷。前一陣子我在一些場合與在台的陸配們面對面接觸,他們來到台灣的時間有長有短,但普遍都能感受到處處充滿濃濃的人情味,體會台灣最美的風景,對於海基會提供兩岸婚姻親子關懷專線的服務,舉辦關懷兩岸婚姻親子座談等活動,協助陸配處理在台生活適應、就業、教育、子女教養、保護照顧及急難救助等各種問題,幫助陸配融入台灣社會,都能深切感受到誠摯的關懷。雖然大家背景不同,觀念容有衝突,只要秉持平等與尊重的原則,相互理解與包容,再灌注熱情與真誠,就能夠融合成就璀璨多元、層次豐富的新文化,我們現在所要努力的,正是避免這些美好的事物遭受無謂干擾而變質,相信濾去雜質後的精華勢必甘醇且和順,清新而純粹。

放眼兩岸更和諧美好的未來,我們現在必須秉持前瞻的思維,為下一代創造優質的環境與條件。10年來,海基會固定在每年暑假期間舉辦大陸台商子女「探索台灣之美」夏令營,帶領在大陸就學成長的台商子女深度參訪台灣各地,體驗這片土地迷人之處,不僅加強對故鄉的情感與認同,也提升自己的生活管理能力。今年報名情況依然踴躍,名額迅速秒殺,顯見家長們對於這項活動表示高度評價,對於用心籌辦活動的工作同仁而言,也是莫大的肯定與鼓勵。

因此,只要是有利於兩岸民眾福祉權益的事,我們還是要繼續堅持做下去,「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東坡先生面對艱難環境不憂不懼的態度讓我備感欽佩,以此自勉,也與大家共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