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大數據與大獨裁—社會控制的實驗室◆文/吳學瑜《交流雜誌106年8月號第154期(歷史資料)》

不久的將來,人民幣成為全球貨幣,而人人身上都攜帶「評價我」(Gate Me)的技術配件時,個人資料將無所遁形……

俄裔美籍作家史坦恩加特(Gary Shteyngart)在其《極度憂傷真實愛情故事》(Super Sad True Love Story)一書中如此描述,「當你走過街角,小型液晶計算機就會掃描你註冊的信用等級,並公開顯示你的名字、年紀、薪資收入、血壓心跳、預計何年死亡、生理疾病等。」

雖然這只是反烏托邦虛構小說的情節,但中國大陸目前規劃的「社會信用評分體系」很可能讓這些情節逐一實現。英國《金融時報》與《經濟學人》指出,中國大陸的社會信用制度不僅評估公民的財務信譽,也用來衡量個人的社會行為,乃至於政治取向。

中國大陸正著手世界上最具野心的「社會數位化控制實驗」,從「江蘇睢寧」的試點計畫可窺見一斑。

江蘇睢寧的數位控制實驗

2010年伊始,江蘇省睢寧縣政府針對其100多萬縣民的各項行為實施信用評分,品行優良者給予加分,行為不檢者予以扣分,輕至交通違規,重至非法行賄,積分愈多的公民,其工作升遷較快,也可優先購買公宅。

依評分高低,區分縣民為A到D四個等級。A級縣民可享受各種優待,D級縣民則處處受限;A級縣民在入學、就業、低保、社會救助、入黨、升遷、參軍等方面可享受優惠待遇,並在個人創業、經辦企業時享受政策和資金的優先扶持,D級縣民則完全被排除在這些優惠機會之外,也將會受到各種限制。

那麼個人信用評分怎麼計算呢?每個人的基本分為1,000分,隨時因不同項目而加減分。例如,扣分項目包括違法亂紀、交通違規、拖欠水電費、不贍養老人,也包括「圍堵衝擊黨政機關、企業、工地、纏訪、鬧訪」扣50分,「利用網路、短信(簡訊)誣告他人」扣100分。加分項目包括「受到國家級表彰」加100分、「見義勇為」加10分,以及「招商引資」也可以加分。

後來,江蘇睢寧的試點計畫迭遭大陸公眾和部分陸媒的反對批評。《中國青年報》指出,政治數據(如請願書)不該涵蓋在信用評分制度內,並強調應是人民評價政府官員,而非政府官員為人民打分數。《北京時報》甚至拿該評分計畫與日本二戰期間占領中國領土時頒發的「良民證」相比。

但中共並沒有因此打退堂鼓。2014年還發布了「社會信用評分綱要」,2016年公布更詳細的「社會信用評分指南」。這項野心勃勃的計畫深刻影響到整個大陸社會,目前約有30個地方政府開始蒐集居民的數據;據大陸官員表示,2020年將全面實施信用評分制度。

網路「實名制」監控生活作息

2016年12月,英國《經濟學人》就以「中國的數位獨裁:一個社會控制的實驗」作為封面故事。報導說,中國大陸正在快馬加鞭地建構一個所謂「社會信用體系」的社會治理機制,利用所蒐集的公民個人資料的動態大數據庫,逐步實現居世界領先地位的「中國版數位極權主義」。

所謂「社會信用體系」,就是中國大陸政府透過無所不在的各種支付與借貸平台,蒐集每個人資金往來的紀錄,舉凡網路購物、搭車購票、看病買藥,乃至於水費、電費、房租、信用卡、交通罰單的繳納,全都無所遁形。再結合「網路實名制」,讓政府能夠監視每一個人的生活作息,並以此給予「客製化」的對待方式。

比如說,2015年初,阿里巴巴集團便在杭州與廣州等試點城市推出「芝麻信用」。依據「行為能力」、「人脈關係」、「信用歷史」、「履約能力」及「身分特質」等五個面向,給予用戶350至950不等的分數。分數高的人,不僅租車、訂房可以免押金,求學或求職時,也有更高的錄取機率,就連網路交友,都有較多的選擇;此外,包括上醫院看病、去圖書館借書,也都有優先權。

然而,「社會信用體系」除了是在缺乏監督與制衡的情況下,讓中國大陸政府得以不透明且未去識別化的方式,擅自蒐集、處理與利用個人資料,嚴重侵犯個資保護原則。更糟糕的是,還有將評分範圍往公共事務領域延伸的傾向。根據《經濟學人》報導,包括「妨害社會秩序」、「危害國家安全」,甚至是與「異議份子」的友好程度,也都被列入扣分項目。

成立網信辦 寓管理於服務之中

習近平強化社會控制的作為,是提高管制網路輿論,將控制網路視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制度安排上,則著重強化網路空間旳領導體制與法律規範。2013年成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信辦)作為網路管制主要執行機構。近年來,在大陸網信辦主導下,中共一方面發布「互聯網用戶實名制」、「徵信十條」等管制規範,另一方面,也在國內外積極倡議「網路主權」的論述主張,為網路管制工作建立正當性。

目前仍在審議的《網路安全法》草案中,將實施實名制、網路通訊限制和封閉違法訊息等管制措施,對網路訊息監控的程度儼然升級,對相關的網路管制規範提供完整的法律基礎。不久前通過的新《國家安全法》,其條文內廣泛且模糊的定義,亦讓中共對言論的控制得以無限上綱。

根據大陸國務院公告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至2020年)」,這套社會信用體系到2020年可建造完成。屆時,中國大陸對外擁有封鎖境外網站的「網路防火長城」,對內擁有刪除過濾敏感內容的「金盾工程」,再加上7億多網民每天生產的大量網路數據資料,將使中國大陸政府可「寓管理於服務之中」。

當下的中國大陸已投入大眾監控資源,比如在2009年即在全大陸設置了270萬台監視錄影機,數量還在增加中,光是杭州市的監視器數量就超過比它幅員更大的紐約市。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力推進網路誠信建設,培育依法辦網、誠信用網理念」的官方口號下,中國大陸已逐步落實「實名制」,要求在網信辦領導下,「建立網路信用評價體系,對互聯網企業的服務經營行為、上網人員的網上行為進行信用評估,記錄信用等級。」並且在這基礎上,「建立網路信用黑名單制度,將實施網路欺詐、造謠傳謠、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等嚴重網路失信行為的企業、個人列入黑名單。」

動知軌跡 全程掌控

大陸民間學者莫之許曾撰文〈資訊極權社會的序幕〉中指出,北京當局透過這套在新數位化科技支持下建立的社會信用體系,「通過將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與公民身分證統一代碼相捆綁」之後,將可對「所有人」做到「動知軌跡,走明去向,全程掌控」的極權控制。

來自挪威的英國牛津大學社會學系榮譽教授斯林根(Stein Ringen)最新出版《完美的獨裁─二十一世紀下的中國》一書,認為中國大陸是一個完美的獨裁政府,用專制(Autocracy)來形容中國大陸的體制是太過溫和,所以創建了一個新詞「管控專制」(Controlocracy)。

林根指出,獨裁者應該去中國大陸學習,因為沒有國家比中國大陸做得更好。他表示,在「管控專制」下,人民自發地自我控制、自我審查,不會去做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情,因此讓人產生錯覺,彷彿中國大陸沒那麼獨裁。但實際上,北京投放大量資源在實質監控部門,例如約有200萬人專門監視互聯網。

綜合來看,中國大陸政府正試圖打造以「網路實名制」、「網路長城」、「金盾工程」(管制內部網路言論)與「社會信用體系」作為主要基礎,並透過數據庫、數據監管、獎懲制度,作為確保社會穩定的最新利器,打造長期控制社會系統的「數位獨裁王國」。

北京為了維穩,刻正砸下重金精進大數據分析技術,並獲得大型網路科技公司如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奧援,如《經濟學人》所預言,中國大陸很可能成功打造出世界第一個「數位極權國家」。這雖是獨裁政權想讓自己高枕無憂的數位化極權美夢,卻是所有中國大陸公民的噩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