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交會、交流、交鋒:網路時代下的兩岸互動新模式◆文/陳君碩《交流雜誌106年8月號第154期(歷史資料)》

「情生自願,事過無悔,既然抗不過天命,又何必怨天尤人!」去年風靡兩岸的中國大陸電視劇《瑯琊榜》,創下收視佳績,隨著劇情高潮迭起,一句句經典台詞,也跟著烙印人心。

陸劇台風行 成共通話題

過去在台灣必須靠電視台買下大陸電視劇版權,才可能在電視上收看的大陸劇,如今拜行動網路普及所賜,透過youtube、大陸的優酷、愛奇藝等影音網站,要觀賞到陸劇,變得即時又輕而易舉。除了電視劇,《我是歌手》、《中國新歌聲》等大陸歌唱節目,同樣扣人心弦,歌唱節目中頻繁出現的台灣歌手,更拉近與台灣觀眾的距離。

「我和大陸朋友第一次交流,常常就從歌唱節目聊起」,一位去年曾赴北京參訪交流的世新大學學生說,儘管兩岸關係氣氛不佳,可是大陸劇、大陸歌唱節目這些較為文化軟性的東西,依然是兩岸年輕人的共通語言,「兩岸歌手在節目上較勁飆歌,比兩岸的政治口水更吸引人!」

文化大學廣告系系主任鈕則勳分析,網路時代「口碑行銷」成了關鍵,觀眾不再需要守在電視機前,只要內容夠好,分享及回響夠多,就會引起關注,閱聽者也會透過網路去尋找有口碑又叫好的影音節目;而大陸這幾年,無論是戲劇或綜藝節目,製作成本高,內容精良紮實,許多節目就達到了口碑行銷的效果。

大陸電視劇和歌唱節目成為兩岸年輕人共通話題,在一些流行用語上,也自然而然相互影響。

不要不要的 就是醬子

「美得『不要不要的!』」這句近來在台灣頗夯的流行語,其實源自安徽方言,也常出現在大陸的相聲台詞中,就是「非常美」的意思。有媒體曾以大數據統計出2016年十大流行網路用語,其中前五名就有三個與大陸相關,如大陸泳將傅園慧激動神情說出的「洪荒之力」、大陸影星王寶強在節目上隨口提到的「嚇死寶寶了」,又或者南寧失戀小哥的「藍瘦香菇」自錄短片,他們都因此成為創造經典名句的兩岸網紅。

流行語能同時在兩岸成為高頻用語,除了字面生動,也拜網路快速的傳播。同樣地,台灣的網路用語也影響到大陸,像是藝人王大陸的「滿滿的大平台」、「很重要所以說三次」等用法,也時常見諸大陸網站及論壇。

日前還有大陸網友製作九宮格的「台灣腔表情包」,收錄了像是「對!就是醬子~」、「你很機車耶」、「就還好啦~」等話,引起大陸網友討論,許多台灣人看了,也不禁會心一笑。

網路的傳播特性,可以更快速地促進彼此了解,但也猶如一柄雙面刃,在一些突發事件時,若透過號召集結,群眾的情緒也容易被煽動。

帝吧出征 不打不相識

2016年1月,時逢台灣總統大選,兩岸政治及民族情緒皆高漲,還發生了「周子瑜事件」,更加激化對立。大選後有大陸網友因不滿親綠媒體長期對大陸現況扭曲報導,以及對主張台獨人士的不滿,打著「帝吧出征,寸草不生」的口號,在約定好的時間,號召大陸網民大舉前往三立新聞及蔡英文總統的臉書帳號,以大量的表情包洗版,表達反台獨立場。過程中,因有些大陸網民不諳翻牆技巧和臉書使用特性,在大陸論壇上還出現「教戰守則」。

另一方面,有大陸網友翻牆出來找不到「主戰場」,不知道三立新聞旗下還有好幾個粉絲頁,誤闖了「三立娛樂星聞」,但娛樂小編不但沒有反擊,還「溫馨指路」,附上三立新聞的臉書連結,並說「還是要常來玩啊(愛心)」,獲得大陸網友讚賞,意外成了整起事件的小插曲。

民進黨方面,蔡英文總統臉書的一則「國會議長中立化」貼文,短短幾小時內,瞬間被洗版2萬多條回覆,大多是簡體字的「反台獨」言論。對於蔡總統臉書遭到大陸網友洗版,民進黨當時回應「歡迎光臨民主自由的台灣」,並表示「不會刪文」。

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海外版》當時刊文稱,帝吧出征「不失為一次兩岸青年溝通的嘗試。正所謂不打不相識」,文中還提到,兩岸網友由「惡意對掐」到兄弟般地聊陸劇、談美食,乃至「遠征」中找錯頁面卻得到對岸管理員熱情指路,還不忘送上「還是要常來玩啊」的邀約,都顯示出兩岸青年真誠溝通的可能。

文化大學廣告系系主任鈕則勳指出,這確實開創兩岸青年新的溝通模式,或許會有一些針對性,但有溝通就可促進了解,未必要很嚴肅地當作政治議題看待;大陸網民透過到台灣政治人物臉書觀摩參與,對於讓大陸人民了解台灣的民主,也會有正面影響。

大陸網民翻牆到臉書,是一種溝通模式,同樣地,台灣年輕人加入大陸朋友的微信群,更是沒有藩籬的對話。一名在上海的青年台商指出,他加入了大大小小數十個微信聊天群組,時常可看到兩岸青年針對公共議題的討論,群組人數動輒上百人,有時台灣新聞連結即便大陸不易看到,但以截圖方式分享新聞,還是可以讓大陸朋友更全面地知道事情的全貌;加上微信群裡大家都是「實名」,不像PTT的匿名,在微信群更可以做出理性討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衝突很難避免」,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台籍博士生許晉銘說,兩岸網友在網上的討論,很難不出現意見歧異,但心態上都應抱持著伏爾泰的名句─「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才有助於溝通。他認為如果遇到攻擊性的詞彙,可以用迂迴方式或表情包回應,政治分歧不易解決,可以先聊聊中華美食、共同吃喝玩樂的經歷。他認為,當擁有了共同的話語和歷史記憶,才可以增進兩岸在敏感議題上最終取得共識。

對外展自信 對內嚴把關

善用網路新媒體新科技,已成為趨勢,不只台灣人用微信、大陸人翻牆用臉書,兩岸媒體在對方普及的平台上駐紮,也成為潮流。如《中時電子報》、《聯合新聞網》都設有微信公眾號,每日精選幾則新聞和評論,讓大陸民眾不用翻牆就可閱讀並參與討論。

又如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CCTV、海峽衛視等陸媒,也紛紛在臉書設立粉絲專頁,CCTV的關注粉絲數高達4,000多萬,CCTV中文頻道的關注數也達330多萬人,包括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海峽論壇、香港回歸20週年大會等重要活動,陸媒也常直接開直播,讓海外觀眾可以第一時間掌握新聞動態。

鈕則勳分析,無論是臉書或是youtube,都可看出中國大陸希望擴展更多元的媒體平台,也是中國大陸對外宣傳新的操作方式,當中更顯示面對歐美社會,中國大陸已經變得更有自信,覺得「底氣足夠」。許晉銘則指出,中國大陸雖然有網路封鎖,但是他們也認為網路封鎖存在某種爭議,這對中國大陸要走向世界,與世界接軌會造成阻礙,所以媒體也要走出國門、走入世界,做出心態上的調整,讓心胸變得更寬。

儘管中國大陸對外展現了自信及「說好中國故事」的企圖心,但對內卻又顯示了自信心不足。今年6月,中國大陸以涉嫌違反《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無預警關閉了數十個頗富影響力的娛樂八卦媒體平台帳號,如「全民星探」、「毒舌電影」、「嚴肅八卦」等,讓外界感到錯愕。

中國大陸對時政類新聞的掌控向來嚴格,但將管制的手伸到娛樂八卦類媒體,尚屬罕見。華東師範大學的教授許紀霖分析,在一個嚴肅話題被壓抑的時代裡面,往往像是王寶強離婚、郭德綱師徒反目,這些私人甚至無聊的話題,會成為主流;但在娛樂帳號被封後,有大陸網民感慨,「請問我還能看什麼?」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羅世宏則解讀,此番關閉帳號動作,應是要維護十九大前的穩定,防止八卦媒體或娛樂新聞擾亂社會秩序。中共時局分析人士陳破空說,許多高官腐敗醜聞曝光後,私生活不檢點是一共通點,且往往與影視明星或電視節目主持人相關,為了擔心醜聞被狗仔挖出,後果嚴重,所以防患未然,提前動手,封鎖媒體管道。

網路猶如放大鏡,也像個加速器,可以更快了解對方,卻也容易放大或加深既有的刻板印象,兩岸年輕人在網上的交流,不打不相識,點滴在心頭,對於中國大陸對網路的管控,台灣民眾也都看在眼裡,並對中共政權增加一些好惡的判斷。

兩岸官方中斷,但網上的交流不會斷,對許多未到過對岸的兩岸民眾,就是在網上與對方交會、交流、交融,甚至交手、交鋒,這些都將是未來形塑兩岸互動氛圍的關鍵指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