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長照教育與事業◆文/李侑珊《交流雜誌106年8月號第154期(歷史資料)》

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台灣大專院校於近二十年廣設老人照顧科系,目前專科以上設有相關科系及研究所的校數高達45所,每年雖培育約6千名畢業生,但依照衛生福利部統計,2017年起,需要長照服務的65歲以上老人將超過41萬人,產業人才需求量供不應求,成為當前最大難題。

《長期照顧服務法》在2015年5月中旬於立法院三讀通過,在6月3日正式上路,法案主要包含八大重點,面向涉及:整合各類長照機構及人員服務管理及評鑑規範、制定長照基金及財源、長照基金優先獎勵於長照資源不足地區、明定照顧服務員專業定位、擴大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雇主需替初來台的外籍看護工申請補充訓練、訂定長照服務人員訓練辦法及認證制度,以及地方政府有責監督居住在長照機構的失能者。

台校廣設長照系所 跟不上人口老化速度

即便法案規劃看似完整,政府也計畫在5年編列預算至少120億元的長照基金,但面臨少子化危機,衛福部雖與教育部商討建立長照學程制度,人才培育數量遠不及人口老化速度,如何解決專業人員不足的困境,仍是一大難題。

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在1993年步入高齡化社會,時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49萬人,僅占總人口的7.1%,但20年間人數快速增長;2015年的65歲以上老人高達293.9萬人;2018年再成長到344.5萬人,數量占總人口的14.6%,將邁入「高齡社會」;而2025年的老人將高達427.5萬人,占總人數的20.1%,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2061年的老齡人口數量則更可觀,高達735.6萬人,占總人口數的41%。

有感需要照顧服務的銀髮人口快速成長,國內各大學也察覺老齡照護產業,加緊腳步,增設老人照顧相關系所;據一項調查指出,在2013至2014年間,全台設有長照科系的大專院校僅29所,但在2015年卻增加到45校,時僅兩年左右,校系數量成長快速。

至於設立老人照護的學校,除有知名醫學高等學府,諸如台北醫學大學於2007年成立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並在2013年更名為「高齡健康管理學系」,將科系與課程重新調整,定位為培養服務健康長者及老人產業專才;而在科大與技職院校方面,如台中科技大學、明新科技大學、嘉南藥理大學等校,皆設有老人照護類科系,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則設置長期照顧系,育達科技大學也都開設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

針對高等學府積極開辦系所,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蔡芳文指出,現今老人服務科系每年畢業的學生約6千多名,但在傳統認知中,照護人員的社會地位偏低,導致青年學子相關產業工作的意願不高。

蔡芳文進一步指出,社會對於老人照護的理解,仍停留在傳統觀念,「大多數人認為,只能在這份工作看到終老病死」,社會看待長照工作持有偏見,導致青年學子無意投入相關產業。

照護工作社會地位低 陸青無意投入產業

中國大陸與台灣狀況相當,同樣步入老齡化社會;據中國大陸民政部統計指出,截至2016年底,6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將達到2.16億,約占總人口的16.7%;預計到2050年,老齡人口將高達4.8億人,約占總人口數的35%;平均計算,屆時將每天有3萬人成為老年人。

為因應銀髮浪潮,中國大陸也積極培育專業高齡長照人才;為此,中國大陸民政部在2011年釋出的《全國民政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2010-2020)》指出,中國大陸養老護理人員的人數,預計在2020年達6百萬人,而搭配官方發布政令,近年中國大陸高職院校也積極開設相關科系,從2014年64所增加到2015年的121所,目前約有150所職校新增有關專業;但高漲的市場需求,卻無法提振招生數量。

根據一項不完全統計調查,2014年中國大陸45所設有老年服務與管理科系的高職院校,在校生為3,638人,畢業生總數則為4,554人;但其中10所院校,招不到學生,另10所學校的在校生人數,更少於50人。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老年福祉學院院長楊根來表示,長照工作型態及薪資不理想,難吸引學生前來就學;「護理專科畢業後,月薪為人民幣5千至6千元;老年科系的薪酬,最多只有人民幣3千元,孩子和家長當然不願意報讀」;雖然養老產業市場在中國大陸正處發展階段,工作機會多,最大的問題出在留不住人才。

在北京從事銀髮照護工作的譚莎莎說,她在2009年以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在學生的身分,前往北京實習,當時月薪只有人民幣500元;而完成實習後,簽約轉為正職人員,月薪也只有人民幣1,250元,「除非很有熱忱,否則很難堅持下去」。

薪資不高,不只是陸青無意投入老齡照護的原因,社會地位低、工作強度大,同樣影響青年就業意願。畢業於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的劉姓護理員說,每天的工作從上午6點半開始,除協助老人家起床、服藥及量血壓,還要幫長者清洗身體與排便;此外,由於長期抬抱老人,多數護理員都罹患腰椎疾病,需要護腰帶上班;另一名在北京某老人安養中心任職的王姓護理員也表示,「老人罵幾句、掐一下,甚至咬一口都會時常發生,委屈只能自己吞」。

結合高教轉型 玄奘大學開辦銀髮書院

不同於銀髮照護工作在中國大陸正值起步階段,台灣服務業發展純熟,大學培育相關人才,多會教授服務照護的概念,面臨少子化衝擊,台灣的大學也將老齡照護與高教資源結合,追求辦學轉型;其中最顯著也是最成功的案例,當屬玄奘大學打造「雲來銀髮書院」,招收兩岸四地及馬來西亞等地的華人退休族群為學員,並積極與各地大學合作,目前已和雲南師範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中國大陸銀髮學員將來台上課。

玄奘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博文表示,玄奘大學講座教授黃富順、時任玄奘大學成人教育與人力發展學系主任林麗惠在8年前便發現,因應高齡化社會到來,大學可與銀髮教育結合,力拼高教轉型,因此主要瞄準「第三年齡」,也就是已從職場退休,身心靈處於「健康」或「亞健康」階段的中高年齡層,在國內首度啟動「寄宿型學習方案」,並以相關議題舉辦兩岸四地的學術研討會,引起廣大回響;而這也是「雲來銀髮書院」的前身。

林博文強調,「雲來銀髮書院」是定位在實驗教學的概念,「是一個全然創新的作法」,因此獲得教育部青睞,受邀參與教育部高教創新轉型計畫,「運用大學的教學資源,輔導『第三年齡』族群,進入老齡與退休生活」。

為讓銀髮學員享有專屬教學與生活空間,玄奘大學興建「雲來會館」,並安排校內教職員與在學學生從旁指導,使用心理學、社會學的概念,進行退休生涯規劃,並投入才藝相關課程。林博文進一步指出,之所以邀請學生加入,是要鼓勵青年學子多與長輩相處,期望透過「代間學習」的方式,達到「青銀共融」的效果,讓學生從互動的過程中,建立起反思、懂得設身處地的想法與態度。

比較兩岸發展長照教育及產業仍有落差,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長期照顧系系主任陳美珠認為,中國大陸曾歷經文革,而台灣則相對地完整保留中華傳統文化,這樣的文化優勢不只反映在教育上,更能沿用在老齡照護方面;伴隨時代進步,台灣人懂得規劃退休生活,讓老齡生活充滿朝氣,而長照產業也能充分運用這項概念,鼓勵老人家也能在社會、家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像是在家幫忙照顧「孫字輩」的同時,也能透過家庭教育的功能,發揮經驗傳承,讓自己「老有所用」。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