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解讀2017金磚國家高峰會◆文/陳華昇(台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交流雜誌106年10月號第155期(歷史資料)》

2017金磚國家領袖高峰會議於9月3日在中國大陸廈門舉行,為營造此次金磚峰會之友好氣氛,先前中國大陸與印度的邊界糾紛摩擦對立已和平解決,亦顯示中、印兩國對此次金磚峰會之重視,從而使得此次金磚峰會的內容及其獲致的成果更加受到國際關注。

金磚國家的緣起與發展

金磚國家的概念最早源於2001年,美國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首次將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大陸(China)合稱為「金磚四國」(BRIC),當時僅指出這4個國家基於人口規模、天然資源等因素,具有龐大發展潛力與商機,值得進行投資。

2007年,八國集團(G8)等老牌工業國家經歷美國次貸風暴帶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後,決定納入金磚四國等新興工業國家,在2008年首次舉辦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高峰會,正式承認新興工業國家的國際政經影響力。2009年6月,金磚四國首次舉辦領導人高峰會,金磚國家的聲勢大漲。因此,2009年9月,G20高峰會宣布G20將取代G8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2010年12月,中國大陸、俄羅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邀請南非(South Africa)正式加入,合稱「金磚五國」(BRICS)。5國總人口約占全球總人口的42%,經濟總值約占全球的23%。

金磚國家的抬頭與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密不可分,美國次貸風暴、歐債危機削弱歐美國家的國際政經影響力,相比之下,金磚五國等新興工業國家的經濟成長率便相當傲人。這種國際地位的提升,吸引金磚五國進一步的合作,可說是二十世紀南北對抗的延伸。

然而,近年來金磚國家似乎有些「褪色」,尤其是在2014-2015年間,金磚五國經濟成長速度不但未如預期回穩,反而大幅衰退,匯率又普遍貶值,股票市場上下震盪,金融風險逐漸上升。如俄羅斯受到油價下跌的影響,以及烏克蘭危機與克里米亞危機後,歐美經濟制裁的衝擊,經濟成長下滑;巴西則因原物料價格低迷,價格大幅下跌的鐵礦、大豆約占巴西出口的三成,影響巴西的經濟成長。

經濟衰退與金融危機的風險讓金磚國家更加團結,努力證明自己「金磚」的價值,2014年7月,第六屆金磚峰會正式簽署建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和價值超過1千億美元的儲備基金。總部設在上海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目標是為基礎建施項目提供資金,儲備基金也有助於金磚國家度過突發性事件帶來的金融震盪。

根據2017年7月,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最新報告,金磚國家的中國大陸與印度,仍然是世界經濟成長的火車頭。預計中國大陸2017年的經濟成長為6.7%,2018年是6.4%;印度2017年的經濟成長為7.2%,2018年是7.7%,是全球成長率最高的國家。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2017年的成長率為4.5%,2018年的成長率預計將增至4.8%,且新興國家經濟成長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已超過75%。足見,金磚國家雖然受到一些國內外因素的衝擊,但仍然是新興國家中的領頭羊、世界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

本屆金磚峰會的背景與意涵

本屆金磚峰會面臨相當複雜的國際情勢。就體系層次而言,川普上任後宣布退出TPP,帶來全球經濟高度的不確定性;而在美國似正重回孤立主義路線的同時,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正積極的往外擴張勢力範圍。國際體系結構正從大美霸權,逐漸往多極化邁進。

就國際層次而言,在金磚國家之間,中、印間的矛盾逐漸白熱化。因為印度一向以南亞霸權自居,而「一帶一路」卻正好踩到印度的紅線。先是中國大陸與巴基斯坦合作,在巴基斯坦控制的喀什米爾爭議地區興建迪阿莫—巴沙大壩(Diamer-Bhasha Dam)與2座邦基(Bunji)發電站,牽動印度敏感神經。於是印度總理莫迪拒絕出席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峰會,以示抗議,更與日本合作推動「自由走廊」(Freedom Corridor),與「一帶一路」「叫板」意味濃厚。而後,中國大陸在與不丹存在邊界爭議的洞朗地區修築公路,引發印度關注,雙方在洞朗地區進行軍事對峙逾兩個月,直至高峰會前夕,才透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

從國內層次來看,中印軍事對峙是各取所需,雙方的媒體宣傳都認為自己在對峙中獲得勝利。印度認為是中國大陸單方面讓步承諾不在洞朗修築公路;中國大陸則認為是印度主動無條件撤出非法越界的軍隊。關鍵在於,中、印雙方其實都無意擴大衝突,卻也都需要一場小規模軍事對峙帶來的政治效益。如果真的發生邊界衝突,對雙方都是弊大於利。中共即將在10月18日召開「十九大」,內部有許多問題需要處理,在邊界尋釁再透過官方宣傳,有助於營造領導者的聲望與形象,惟此時絕不宜開戰;莫迪則受到國內反對勢力覬覦,無論是之前的廢鈔政策、推動消費稅(GST)或拒絕出席「一帶一路」峰會,都受到國內反對勢力的攻擊。莫迪需要一些動作鼓舞士氣,證明他的強悍與堅持。由於雙方都輸不起這場仗,但又不能在衝突中示弱,故形成膽小鬼賽局(chicken game)。更重要的是,在國際結構的大環境下,金磚峰會的成功舉行是雙方的共同利益,習近平與莫迪都想藉此提高聲望以鞏固個人的國內政治地位、增加抗衡反對派系的力量。所以,在金磚峰會開幕前,雙方各說各話,自行在邊界衝突中找到體面的下台階,滿足國內高漲的民族主義,同時又為金磚峰會營造和平友好的氛圍,便成為可被預期的事情。

本屆金磚峰會的重點與展望

今年金磚峰會的特色,是擔任主席國的中國大陸提出「金磚+」的概念,明顯表達擴大合作對象的想法,並邀請埃及、幾內亞、墨西哥、塔吉克、泰國的5國領導人與會。顯然,金磚國家未來將從鬆散的論壇形式,逐漸往多元合作的組織邁進。尤其是俄羅斯總統普丁急於突破歐美經濟制裁的困局,而莫迪正大刀闊斧地進行國內改革,期待能緊追在中國大陸之後,躋身大國行列。金磚國家擴大合作對象,正符合金磚國家中幾個領導大國的需求。至於中國大陸,此次將金磚峰會辦在「一帶一路」的海上要點──廈門,顯示中國大陸想要將金磚峰會與「一帶一路」戰略結合的意圖。可以預期,未來金磚國家將透過「金磚+」的概念,成為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合作紐帶。不過,從「金磚+」在「廈門宣言」所占的比重來看,中國大陸所倡議的「金磚+」擴大合作對象仍是未來式,而非進行式,恐與中國大陸的積極引發其他金磚國家擔憂有關。在中國大陸倡議主導下的「金磚+」,勢將擴大陸方在金磚國家合作的主導權,並非其他金磚國家所樂見。

除此之外,本屆金磚峰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舉辦迄今規模最大的金磚國家工商論壇,與會企業達630家,工商界代表突破1千人,超過以往歷屆論壇。當前的國際環境下,已開發國家消費能力下降,連帶影響金磚國家的貿易出口,因此新興國家彼此間的「南南合作」、促進互賴,便成為此次金磚峰會的重點。金磚國家過去主要在推動傳統的貨物貿易合作,根據中國大陸統計,今年前7個月中國大陸對其他金磚國家進出口達1.15兆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2.9%;如今,金磚國家的合作領域正逐漸擴展到服務貿易、電子商務、投資貿易便利化和智慧財產權等新領域。其中,電子商務更是重中之重。2016年,俄羅斯、印度、巴西的電商市場規模都超過120億美元,中國大陸的電商交易額更占全球電商零售市場約四成。故金磚國家彼此間的電子商務合作便成為本屆金磚峰會的焦點之一。

然而,金磚國家內部仍面臨相當嚴峻的經濟挑戰,如內部貧富差距與城鄉差距大、通貨膨脹壓力高,加上產業基礎並不穩固,存在泡沫化危機。尤其中國大陸與印度之間近年來逐漸浮現的矛盾,更是潛在的隱憂。2016年中國大陸對印度的貿易順差高達526億美元,且不斷擴大。印度主要向中國大陸出口礦石、鋼鐵棉花等原料,中國大陸則向印度出口電腦、手機等3C科技產品與電子零件。因此,莫迪喊出「印度製造」,其中便有降低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的考量。在經濟競爭之外,中國大陸與巴基斯坦合作建設的中巴經濟走廊,更是橫梗在印度心中的一根刺。2017年6月才擴大納入印度與巴基斯坦的上海合作組織,在處理印巴、中印邊界衝突時,顯然沒有發揮協調作用,關鍵在於中國大陸在上合組織中的主導角色,引發印度的疑懼。同樣的,印度對於中國大陸透過「金磚+」加深金磚國家合作的忌憚,也將影響金磚國家進一步擴大合作的前景,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