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發行人語》圓融中道 尋求突破《交流雜誌106年12月號第156期(歷史資料)》

時序入冬,又到了歲末年終之際,本人謹代表「交流」雜誌編輯群,感謝讀者一年來對本刊的支持與鼓勵,並祝福各位朋友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1987年,也就是30年前,對兩岸關係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那一年的4月,一群從中國大陸來台的外省老兵在「想家」近40年的煎熬下,勇敢地結合各界人士,推動返鄉探親運動,短短半年間就廣獲社會的共鳴與廻響,促使政府於同年10月14日正式宣布開放赴陸探親。

今年9月30日起陸委會陸續舉辦系列研討會,議題包括小三通、兩岸關係、經貿交流等,海基會也受託辦理「交流半甲子.兩岸創雙贏-兩岸交流30週年展覽」,透過新聞圖片、史料展出,回顧30年來兩岸民眾從開放之初的激情,到交流互動的省思與展望。此外,中華郵政公司與中華集郵團體聯合會也配合舉辦「兩岸交流30週年郵票特展」,展品中印刻著時代轉折的點點滴滴,今天看來讓人感慨萬千,也會因交流初期雙方郵政機構因政治對立而衍生的一些舉措而莞爾。

3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或許只是一瞬而已,但就1949年迄今的兩岸關係而言,在歷經近40年的對峙之後,雙方能敞開大門、和平交流,彌足珍惜。半甲子的歲月一路走來,雖然有所起伏,但雙方都運用智慧克服困難與分歧,避免每次可能擦槍走火的風險,誠如蔡總統在今年雙十國慶的講話:「30年來,兩岸從敵對走向和平發展,為兩岸關係寫下了歷史新頁,關鍵就在雙方可以擱置政治爭議,實事求是,在交流互動中,不斷累積善意,創新思維及模式」。

今年10月另一件攸關兩岸及國際的事,就是中共十九大的召開。這次會議可說是中共自鄧小平之後最大幅度的權力改組,不僅將深刻影響中國大陸未來5至10年的政治、經濟、社會、意識形態、外交及軍事等各方面的走向,同時牽動兩岸關係、亞太格局及世界情勢。習近平在報告中的對台政策,雖然維持軟硬兩手的路線,但以「和平」處理兩岸關係仍是主要基調,這也可說是兩岸最大的共識,值得雙方好好珍惜維護。可以預見的是,更強勢領導的習近平時代已經來臨,台灣應該如何因應未來的兩岸情勢,並讓兩岸共同善盡區域和平穩定的責任,是重大課題,也是台灣做為國際一份子責無旁貸的使命。

蔡總統在10月26日陸委會舉辦的「兩岸交流30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上鄭重呼籲:「兩岸領導人應秉持圓融、中道的傳統政治智慧,尋求兩岸關係的突破,為兩岸人民創造長久的福祉,並永遠消除敵對及戰爭的恐懼。」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民福祉為依歸的政策方能可長可久。兩岸交流30年的互動經驗與成果,累積了值得雙方珍惜的重要基礎。過去30年,兩岸以智慧磨合出和平互動的模式,未來在新情勢下,必然也有智慧尋找出互動的新模式,讓我們耐心探索、信心以待!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