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貿交流回顧與前瞻國際研討會」活動情形◆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交流雜誌106年12月號第156期(歷史資料)》
- 更新日期:112-07-11
兩岸經貿開放方向及「共存共榮」想法不變;
「有心就有路」,期盼雙方發揮智慧,化解分歧
今年是兩岸交流30週年,為整合國內外兩岸經貿研究之資訊與觀點,增進各界人士對兩岸經貿情勢之了解,陸委會委託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於2017年11月17日假集思交通部會議中心5樓集會堂舉辦「兩岸經貿交流回顧與前瞻國際研討會」,由學者針對「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東亞區域經貿形勢」及「兩岸經貿交流回顧與展望」發表3場專題演講,另就「台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機會與挑戰」、「兩岸經貿回顧與台商投資的前景」及「兩岸產業競合與台灣產業發展」等3項議題,各安排1位主持人、1位主講人及2位與談人,並開放所有與會者提問及討論。
兩岸經貿開放的方向及「共存共榮」的想法不變
開幕式由陸委會張主任委員小月及商業發展研究院許董事長添財致詞,張主委強調,兩岸經貿開放的方向及「共存共榮」的想法不變,政府珍惜兩岸既有經貿交流成果,只要「有心就有路」,期盼雙方發揮政治智慧,化解分歧,共同合作,為兩岸人民增進福祉,為區域和平及繁榮發展,做出貢獻。許董事長表示,面對中國大陸經濟快速崛起,以及全球經濟及第四次產業革命加速發展等新情勢,台灣必須在更複雜國際環境中因應挑戰。
國內外學者為兩岸經貿未來發展提供寶貴意見
本研討會專題演講及議題討論之重點摘述如下:
專題演講
一、亞太新興貿易集團與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的角色
由紐約市立大學經濟系教授周鉅原主講,指出台灣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的貿易依賴型經濟體系,必須設法克服因政治因素而無法參加區域多邊(TPP-11、RCEP、FTAAP)與雙邊(美、日)經濟整合的孤立困境,應將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放在最優先的位置。周教授指出,台灣在與東協經濟體、新南向政策及WTO等方面已有所進展,建議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可向美方說明新南向政策對美方的利益並邀請美商公司共同參與,不但可以增強台商的信心,也能協助解決美國所關切與東協貿易逆差問題。
二、東亞區域經貿形勢與台日經濟合作的契機
由神戶大學大學院教授簑原俊洋主講,從霸權轉移的歷史觀點來解釋地緣政治的轉變與未來發展方向,並探討台灣與日本等國,如何在日益不穩定的全球環境中求生存。簑原教授指出,中國大陸有較多籌碼,台灣在政治上選擇有限。
三、兩岸經貿交流的回顧、現況與未來
由東華大學公行系教授高長主講,指出過去30多年來,兩岸雙方各自對兩岸經貿的政治考量南轅北轍,台灣基於國家安全,政策上偏向謹慎保守,中國大陸則積極推動「以經促統」,但從兩岸經貿交流及發展趨勢來看,「市場因素」或「市場力量」,才是促使兩岸經貿進一步融合的動力。高教授指出,兩岸產業若要長遠合作,應先除「三害」(重複投資與惡性競爭、關鍵人才惡意挖角、台商在陸投資遭遇的潛規則),兩岸才能建立互信,提升彼此合作意願。
議題討論
一、台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機會與挑戰
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特約研究員陳興利主講,指出台灣若欲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策略上應透過加強研發與創新,爭取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地位。陳教授認為,兩岸合則兩利,離則兩傷,台灣要讓自己有存在的價值。與談學者中興大學國際政經所教授蔡東杰表示,雖然兩岸政治不穩定,但經貿交流永遠有合作空間;中山大學政經系教授辛翠玲表示,台灣雖然面臨政治困境,但可以透過自身在國際經貿的比較優勢,獲取更多經濟發展機會。
二、兩岸經貿回顧與台商投資的前景
上海社科院台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撰寫書面資料,由景文科技大學國貿系助理教授徐東海代為宣讀,指出兩岸產業合作只是剛起步,並未建立具體可實施的分工機制。未來台商大陸投資趨勢並不會明顯下降,可能會加大與中國大陸國企和民企的合作,轉型升級仍是台商最迫切的問題。與談學者韓國湖西大學教授全家霖認為,未來兩岸經貿發展會面臨許多挑戰,中國大陸投資環境造成企業經營成本升高,迫使台、日、韓企業出走;致理科技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張弘遠表示,過去30年兩岸經貿開放,提供台灣製造業在陸的發展空間,但目前在陸台商應關注新興產業的發展,尤其是服務業廠商,應有新的思維及營運模式。
三、兩岸產業競合與台灣產業發展
由健行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顏建發主講,指出台灣宜從「脫中入世」定位兩岸經貿交流,因台商經營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的力道與時間不足,再加上兩岸產業已從垂直分工走向競爭,積極拓展中國大陸以外的生存空間是台灣長期需走的路。與談學者淡江大學陸研所所長李志強認為,未來台灣應發展創新產業與中國大陸區隔,同時應擴大開放程度,吸引外資來台投資。建議台灣可扮演放大版的新加坡或香港,放寬金融業、服務業的管制,增加工作機會,讓人才聚集到台灣,以拉高工資水平,對台灣經濟才更有幫助;紐約市立大學經濟系教授周鉅原表示,90年代以後,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及全球供應鏈的發展,雁行理論已無法解釋東亞產業發展趨勢,台灣的產業發展應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思考。
研討會順利落幕
本次研討會共有來自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學者及國內各學術機構、經貿團體、企業界及政府機關代表205人參加,雖因中國大陸學者臨時缺席,惟議題討論熱烈,並有媒體記者參與報導,研討會順利落幕。
整體而言,本次研討會國外學者認為台灣經濟受到兩岸關係影響,未來兩岸經貿前景會有很多挑戰。但國內學者看法較為積極,提出許多經貿交流的方向及建議作法,為未來台灣經濟發展找尋新的定位及動力。陸委會將彙整各界反映與意見,納入研議檢討兩岸經貿政策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