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編輯手記》讓亞洲更寬廣《交流雜誌107年2月號第157期(歷史資料)》

時序入冬,寒意逼人,但亞洲局勢仍持續升溫。去年11月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首次出訪亞洲,牽動亞太地區政經局勢的發展,讓人對未來一年增添幾分想像。

川普的亞洲行,在公開場合多次提及「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區」,顯示其印太新戰略已呼之欲出,相較於歐巴馬時期的「再平衡」戰略,川普政府的視野不只聚焦亞太,更將美國傳統視為南亞的「印度洋區域」,納入亞洲戰略版圖。無獨有偶,去年12月18日,川普公布他上任以來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明確地將中國大陸列為美國「戰略上的競爭對手」。隨其政策逐一發布,戰略也越來越清晰,美中領導人的政策取向,也將牽動世界格局與兩岸關係發展。

鑲嵌於全球版圖中的一塊區域,以美中為重要出口的台灣,無法置身事外。世界局勢牽動兩岸,看待兩岸關係,需要一個更宏觀的眼界。作為2018年開春第一期,本期《交流》雜誌特別以「前瞻『兩洋』新格局」為題,邀請專家學者分析在川普的「印太戰略」下,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如何因應興起的貿易保護主義與孤立主義產生的連動效應。透過專家精闢的解讀,可發現美國當前亞洲戰略的目標,仍在於落實川普的競選政見-讓美國再次強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當「中國崛起」遇上「美國再次強大」,世界局勢的變化速度與頻率將更甚以往,2018年,無疑為關鍵的一年。

正當美中揭開新一輪權力競逐序幕的同時,台灣也有自己的戰略。誠如蔡總統於2017年終媒體茶敘中表示,「新南向政策就是我們重點突圍的『亞洲區域戰略』」。政府的全球布局戰略從不止於兩岸,更引領國人的眼光轉向極具潛力的東南亞與南亞新興市場,鞏固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關鍵地位,釋放台灣應有的優勢與能量,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即便不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台灣在全球網絡中所發揮的積極影響力,不容小覷。台灣社會的多元、包容與源源不絕的創意,正默默地傳遞對岸甚至世界各個角落。台灣人在上海成立的「生米組成」廣告團隊,不僅在廣告中賦予「好創意」,並從中展現社會關懷,兼具理想與營利的經營模式,讓企業願為「做好事」買單,消費者購買產品時,能將更多資源回饋社會。

同心協力,為的是讓改變看得見。嘉義縣溪口鄉的王昆成,說服親友共同出資8百萬,經過3年重建,將祖厝無私奉獻作為「老人食堂」,為村中孤獨的老人家,提供溫暖的膳食。而台灣的多元價值及在地人文關懷,透過基層生活的電影刻劃,在金馬54上一覽無遺。或許正是根植在台灣人民血液裡的拚搏精神,使今日的台灣多一份自信與從容,得以站穩在世界的舞台,發光發熱。

經濟實力的增加固然重要,然而文化的影響卻更為深遠。強調創意與創新的軟實力,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滋養的土壤。台灣毛巾業者以創意概念走出削價競爭的紅海市場,並以不同的形式,輸出台版創新,成為台灣軟實力的延伸。 「兩洋」新格局的到來,為亞洲帶來新的變化。面對世界的變革,台灣需要更寬闊的視野與積極作為,以自信航向「兩洋」新藍海。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