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日本對川普亞太戰略之因應◆文/何思慎(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交流雜誌107年2月號第157期(歷史資料)》

2017年是日中二國交往正常化45週年,日中關係基本上呈現正向發展。其實,在日本外交中,日中關係受到美日關係走向的牽動。川普上台後,在施政上展現言出必行的硬派作風,為美日關係投下變數。《讀賣新聞》民調結果顯示,7成日本人對川普主政下的美、日政經關係感到不安。美日同盟為戰後日本外交之基軸,川普亞太政策中,如何定位美、日的同盟關係牽動安倍首相「俯瞰地球儀外交」的合縱連橫。

在民調中,近6成受訪者表示應持續美日同盟。誠如已逝日本中國問題專家小島朋之所言,在東亞區域緊張中,美、日安保同盟的維繫,始是抗衡中國大陸的最大「王牌」。然而,川普就職後的第一把火即燒向前總統歐巴馬之「亞洲再平衡」(rebalance)的基石《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普川退出TPP之舉意味「再平衡」將改弦更張,「安倍外交」暨「安倍經濟學」(Abenomics)的諸多前提不復存在,安倍面臨內、外政策重新布局的挑戰。

川普亞太政策未明 安倍回防週邊

在美國亞太政策未明下,安倍僅能以回防東亞週邊因應,與準盟國澳洲簽署《軍需相互支援協定》(Acquisition and Cross-Servicing Agreement, ACSA),深化「特別戰略夥伴關係」。此外,日本積極尋求與印度建構戰略夥伴關係,2017年9月14日,安倍首相四訪印度舉行首腦會談,會談中,安倍表示,希望主導印度太平洋地區和全球的和平與繁榮,為加強區域間的緊密聯絡,日、印合作具有戰略性的重要意義,希望能夠形成從東南亞到非洲的具體議案。印度總理莫迪對此回應指出,支持安倍關於推動印度的「向東行動」(Act East)政策與日本的「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形成合作的想法。安倍重視亞洲外交之舉雖不意味戰後以來始終佔據日本外交發言位置的「重美派」將讓路給「亞洲派」,但日本外交人士坦言,對唯美國馬首是瞻的國家而言,「川普經濟學」恐為多事之秋的伊始。

安倍守護CPTPP待川普回頭

美、日自由貿易體制的重構,安倍將虛應川普的雙邊架構盤算,而勉力守護美國缺席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階段性地將此轉為11國架構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待後任美國總統回心轉意,因在雙邊架構中,安倍將迫於川普的「美國第一」,而在市場開放條件上,讓利更大,不符日本的政治及經濟利益。在川普任內首訪日本之首腦會談後的共同記者會上,安倍仍對川普喊話,「一起主導制定適用於整個亞太地區的高水平貿易投資標準」,冀望美國重返TPP。

在美、日首腦會談中,安倍不與川普正面對決美、日經貿問題,避免會談因此陷入僵局,令針對北韓及中國大陸的堅固同盟關係蒙上陰影。在美、日默契下,將此問題循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與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主導的「美日經濟對話」框架解決。彭斯雖對美、日自由貿易協定(FTA)表現出強烈的關心,但川普至今仍缺乏明確的貿易戰略。再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負責亞洲事務的高層職位仍未編實,川普以雙邊為路徑,建構美國自由貿易體系短期內難獲具體成效。

日本視個案參與「帶路」

在川普表態不挺TPP的現實下,安倍內閣的FTA戰略轉向「日中韓FTA」、《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及日本、歐盟《經濟夥伴協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EPA)乃不得不然的替代選項。此外,安倍在「一帶一路」及「亞投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一改過去的抵制態度。2017年6月5日,在「亞洲的未來」國際交流會議上,表態願意思考與中國大陸共建連結東亞與歐洲間的經濟帶,使日本不缺席歐亞大陸的政經秩序重構,避免自身遭邊緣化。冷戰結束後,日本曾想像國際秩序由美、蘇兩極對立蛻變為美、日、歐三極共管,但伴隨全球化,日本經濟失去冷戰時期的活力,至今仍難脫結構性的衰退。其間,中國大陸的崛起,至使日本無法擺脫「美日同盟」,展開「自立外交」,在安全上須依賴美國的日本,在外交上對美國保持亦步亦趨。為與歐巴馬的「再平衡戰略」相向而行,安倍對「一帶一路」與「亞投行」抱持觀望,甚至藉「積極和平主義」與「俯瞰地球儀外交」的開展,構築「對中包圍網」,試圖遲滯習近平「一帶一路」的拼接。

隨著川普上台,「再平衡」時過境遷。以創造美國就業,再現強大美國的川普政府不再一味與中國大陸對抗。美國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博明(Matt Pottinger)現身「一帶一路峰會」可證川普對中政策的務實態度。美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可為美、中創造雙贏,亦使日本投入「一帶一路」及「亞投行」不再受到美國的牽制。其實,「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須借東風,以外力打通日本經濟結構改革的任督二脈。

在全球化經貿秩序的形成中,為避免日本失去先機,安倍首相改弦更張,與中國大陸協調的策略應可預見。2017年5月17日,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接受《每日新聞》訪問時不諱言透露,日本應參與「亞投行」的積極想法,並展望日中關係,認為雙方簽署新公報的時機儼然成熟。12月28日,二階幹事長偕同公明黨幹事長井上義久率團再訪北京,出席「日中執政黨交流機制第七次會議」。此行二階及井上拜會習近平,會中二階呼籲實現日中首腦互訪,提議構築「貢獻世界和平與繁榮的新時代日中關係」。

日本學界預判2018年日中關係認為,當前美、日、中三方情勢,以川普造成之不確定性最大。由於川普政府內受國會與民主黨掣肘,對俄政策與對中東政策仍具不確定性,且北韓核武問題僅能擺出強硬姿態但欠缺具體對策,目前對北京態度較為溫和。日方有鑒於此,亦需同步改善日中關係。在2018年,可望迎來日中韓峰會,與日中首腦互訪。其中,習近平訪日若晉見即將退位之日皇明仁,將極具象徵意義。

因此,日、中雖存在難解的歷史認識問題及東亞的海域爭端,但「政經分離」的日中關係不必然因政治上的歧見阻擾雙方經濟的互利合作。安倍深諳在歐、美企業相繼投入「一帶一路」的現實下,一味抵制不僅徒損日本經濟利益,恐招至日本企業在全球化布局中,先機盡失,淪為邊緣。

安倍首相在對中外交中,審時度勢,軟硬兼施,以爭取變局中之主動,將為2018年《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時,實現雙方領袖互訪,營造氣氛,延續該條約締結20週年及30週年時,皆見「首腦外交」登場的傳統。2017年10月22日,日本眾議院大選,安倍將邁向日本史上任期最長首相,全力實現修憲的「悲願」,而「十九大」後的習近平亦將放手一搏,一圓「強國夢」,但日、中不會因之重回20世紀的衝突老路,而將在全球化的浪頭上,尋求合則兩利的可能途徑。2018年雙方是否延續《日中友好和平條約》簽訂20、30年的前例,發表日中關係「第五項文件」為觀察指標。

習近平在越南APEC的「習安會」中指出,日中關係兩塊石頭,一個是歷史,一個是台灣。「台灣問題」恐成為「第五項文件」內容之一,而日、中未來在「一帶一路」的對接亦可能為「第五項文件」所聚焦的重點。目前,日、中正醞釀在泰國開展日、中、泰「帶路合作項目」,此可望為2018年日、中首腦互訪的「伴手禮」。再者,因中國大陸軍機、船艦頻頻逼進日本西南群島(南西諸島),遲遲未能啟動的日、中「海空連絡機制」為彼此能否避免「不測事態」之關鍵,在來年的日、中互動中,雙方如何達成共識,值得關注。

展望2018年日中關係,日本認為,追求「強國」,致力「脫貧」的中國大陸在經濟上需要日本,而「十九大」後權力穩固的習近平,亦無須以「反日」的民族大義,強化統治的「合法性」,對應日中關係,習近平將趨於務實理性,大膽彈性處理日、中諸多爭端。日本政府之經濟產業省與商界多認為對中政治關係與經濟關係兩者應分別處理。尤其是「一帶一路」,雖然可確認係中國大陸擴張影響力之藍圖,但日本學界對其本質尚無共識。彼等或認為是「摸著石頭過河」的畫大餅、或者只是將江、胡已有的「西部開發」、「中部崛起」等規劃串連之舉。因此,日方應「個案評估」,有選擇地參加。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