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台灣培力AI產業人才種子◆文/林傑慧《交流雜誌107年2月號第157期(歷史資料)》

「Alexa,請幫我轉帳1百美元。」

「好的,你要轉到哪個戶頭?」

這位Alexa,不是某個櫃檯的秘書,而是亞馬遜發表的虛擬助理。不管你準備要買轎車與房子,只要告訴Alexa你的年薪和工作時數,就能馬上換算出你要努力工作多久時間,才能購買這項商品。

這一波AI革命,從2016年「阿法狗」(AlphaGo)首次在《自然》期刊露面時揭開序幕。轟轟烈烈的兩場棋王大戰,讓全世界都記住「深度學習」是新一波革命的核心技術。

如今AI走下神壇,快速入到各個領域,深度學習、臉部辨識、語音助理、電腦視覺,進入各行各業,包括醫療、安全控制、語音、半導體,橫衝直撞地展開「破壞式創新」,而中國大陸在這一波科技新競賽中,實力驚人。

革命來襲 中國大陸科技實力驚人

走進位北京中關村的微軟亞洲研究院,用中國大陸在地資料訓練出來的聊天機器人「小冰」,已上過陸方綜藝節目。2017年夏天,台灣學生到亞洲研究院實習,以519位詩人現代詩,配合圖片,訓練「小冰」看照片寫詩,詩作甚至已經出書。 2014年,微軟亞洲研究院推出第一代AI聊天機器人「小冰」,歷經3年演化,現在的「她」已經是知識淵博、活力可愛的青春美少女。

蘋果推出的Siri,平均與人對話1.5輪就結束,而「小冰」與中國大陸用戶對話可以維持23輪左右。23輪,不只是資訊的交換,更包含情感的交流。「小冰」會觀察人的回應,學習怎麼讓人願意說得更多,而且還說出「心內話」。

除此之外,中國微軟與吉林省的民間尋人組織「寶貝回家」合作,比對失蹤兒童與全中國大陸各地收容所的1萬3千張兒童照片,順利找到一個失蹤4年的廣州唐氏症男孩,並在2016年登上一個尋人電視節目。爸爸抱著已經17歲的兒子,在螢光幕前痛哭失聲。

當前中國大陸最頂尖的AI晶片設計公司,就叫寒武紀科技。這家公司資金與團隊都出自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所,被陸方媒體稱為「人工智慧國家隊」,並在今年8月快速完成1億美元的A輪募資,股東包括阿里巴巴、聯想集團。華為Mate 10處理器的AI核心,就是來自寒武紀的授權,寒武紀已成為全球AI晶片領域第一隻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

中國大陸的優勢就是自己的平台,夠多的資料、投資與人才。台灣是世界第二大IC設計強國。為什麼對岸出了一家寒武紀,台灣卻沒有新創、老牌IC設計公司趕上這波AI熱潮?

不限大學 培訓向下延伸到高中

「人坐在膠囊裡,從公車送到機場後,由機器人搬運膠囊到飛機上,不僅省下通勤時間,對殘障也有幫助。」

「未來無人車上路,道路全部地下化,地上就能打高爾夫球。」

台上學生對未來交通,提出天馬行空的想像,這堂課不隸屬於特定科系,而是台灣大學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的「創新車輛設計」課程。

授課的是台大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詹魁元,只見他請學生把概念化成實物,學生坐在地板上組積木、切割保麗龍,試著做出未來交通樣貌的原型。這是學生運用「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解決問題的第一課。

詹魁元表示,愈來愈多問題不能只靠單一能力因應。他不斷向學生強調:「我不鼓勵你們要做什麼事,而是要解決什麼問題。」先從「同理心」確認人的需求,再找到合適夥伴動手做、說故事,是創新設計學院希望培養學生的能力。

2014年,詹魁元與其他老師到史丹佛大學的D.School上了3天課, 2015年創新設計學院開課後,師資多由跨科系老師組成,例如「暖科技」由機械系、城鄉系、公共衛生學院的老師合開,要創造讓身心障礙兒童開心玩樂的公共遊樂空間。甚至安排「木工藝實作」課程,透過實際製作手工木椅,瞭解產品與使用者體驗的關係。「實踐想像」的課程概念更吸引了台灣師範大學與台灣科技大學的學生前來跨校選課。

變化不只在大學校園中發生,更一路向下延伸到高中。南科管理局首次舉辦的「南科FRC機器人種子團隊及教師培訓營」,曾經參加「FRC機器人競賽」的台北美國學校、北一女中及協同中學師生,指導高雄與台南的20間高中職學生,一起學會如何讓機器人完成任務。

儘管不是每個人都事先瞭解機器人構造或原理,但當講師解釋C++與JAVA 程式的內容,和馬達及氣動裝置啟動後,就可操控機械手臂的過程時,台下學生顯然聽得津津有味。培訓營講師、北一女老師陳正源指出,「一旦開始接觸,就會發現程式編碼和AI概念並不難懂,只要願意鑽研,就不用畏懼日新月異的科技浪潮。」

「開放創作者帶著機器人在自造者空間測試、練習,甚至可以解決企業問題,」南科管理局長林威呈指出,自造空間如同軟體開發的原始碼(Open Source),在資源爆炸的時代,讓創業者、企業和學生都自由運用,反而有助思考問題,透過嘗試找到解答。

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曾說,「台灣沒有機會發展AI,其實危機意識早已蔓延校園與業界,以課程、資源與空間打造有軟體思維的未來人才,AI卡位戰,台灣已經鳴槍起跑!」

政府砸重金 催生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不容否認,AI是科技業下一波重要發展領域,美國和中國大陸均投入大筆經費進行研發。麥肯錫估計,百度、Google等網路巨頭將投資二百到三百億美元進行AI研發,同時各先進國家也投入大筆經費培育AI人才。

台灣同樣沒有缺席。科技部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經費,以5年為期,累計投入50億元,成立AI創新研究中心,於2018年元旦啟動,目前已經通過67件研究計畫,並將與台大、成大、清大、交大合作設立研究中心,培育具有AI跨領域能力的人才。

在首屆的台灣人工智慧年會上宣布成立的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由院士孔祥重擔任校長,中研院資訊所研究員陳昇瑋擔任執行長,技術領袖培訓班第一期也展開招生,1月28日學期正式開始,希望給台灣帶入一股新活力。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首要計劃,希望利用3個月的時間密集培訓AI技術種子,每年有好幾期,利用這樣的短期集訓,讓找不到人才不再成為企業或學界發展AI的藉口或障礙,同時建立「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的文化,訓練自己的人才解決自身工業獨特的問題。

為使台灣在AI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科技部的「AI創新研究中心」扮演運轉AI產業引擎的角色,替台灣打造出AI人才庫。其實施方向包含三個面向: 一、建立跨領域技術團隊合作,培養科技領袖人才:由於台灣擁有完整的ICT產業生態體系與專業製造的優勢,AI創新研究中心以此為基礎,致力發展AI核心技術。 二、打破薪資框架,吸引國際級AI人才:為吸引國際人才,科技部將針對專注投入本專案計畫的主持人,依計畫規模與績效,核給最高每月6萬元的研究主持費。研究中心也可自行訂定合理薪酬,延攬海內外優秀專職研究與工程人才。 三、連結國際產學研能量:AI創新研究中心將鼓勵鏈結國際研究機構與業者,引進國際尖端技術與能量,提升我國AI技術與應用層次,進而提高國家競爭力及國際能見度。

除了打造人才庫之外,充分落實研究成果並具體應用到產業界,也是研究中心的重要目標。為將AI創新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落實到實際應用,科技部也要求提案計畫中要在第二到三年裡,必須結合法人與醫院進行實場測試,以確保提案的計畫能夠導入實際應用。

台灣學生可以更hungry

AI已走進垂直領域,在醫療、語音、安控、半導體大有進展,這些也正是台灣的強項。以半導體為例,目前台灣企業擅長的是門檻較低的物聯網AI晶片,而全球大廠爭相投入及研發的,則是運用在雲端伺服器及自動機器(如無人車、機器人)的高性能晶片。

在全球學術界都在比快的AI研究領域,「台灣學生其實可以更hungry(飢渴)一點,」微軟人工智能研究事業部首席技術官古卓倫(David Ku)說,「台灣發展AI的關鍵不在沒有人才,而是你有沒有給予創新好的誘因環境,創新需要環境鼓勵。」

AI與人類到底是相輔相成,還是矛盾對立?這禍福相倚的辯證關係,才正要開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