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編輯手記》面對挑戰 展現自信《交流雜誌107年4月號第158期(歷史資料)》

不知從何時開始,台灣的街頭就吹入了一股東南亞風。越南小吃、泰式料理、菲律賓超市、印尼語補習班,東南亞對台灣人民而言不再是遙遠陌生的國度,而是逐漸變成台灣社會的多元組成元素之一。

年輕的人口紅利、廣大的消費市場、快速成長的網民,東南亞不僅對台灣、中國大陸等鄰近國家具有龐大吸引力,就連世界上其他國家,也對這片新興市場躍躍欲試。

洞察到這股趨勢,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鼓勵台灣人民將目光投向這片新藍海。北京當局,也有意透過「一帶一路」的政策倡議,對東南亞投入更多資源。

但是,我們對這片土地了解有多少?

本期焦點特別規劃「兩岸南向新機會」,向讀者朋友展示當前兩岸前進東南亞的新動態。普遍掌握當地經濟命脈的東南亞華人,總數高達2,600萬人,比台灣的總人口數還多,是台灣前進東南亞重要的人脈資源;而越來越多的東南亞新住民朋友與新二代,則是台灣溝通東南亞的重要橋樑。我們與東南亞的連結不僅比我們想像中的深,與中國大陸的合作,也在這片新藍海中可以有更多發揮與想像。

當機會擺在眼前,風險意識也不可少,首先是當地局勢的風險。東南亞的多元文化不易掌握,當地的華人政策與瞬息萬變的政治情勢,都需謹慎因應。其次,「新南向」與「一帶一路」固然可探討合作的可能性,但兩岸關係的因素仍然形成挑戰。

今年3月,中共召開了近年來會期最長的全國兩會,修憲取消國家主席連任不得逾兩屆的規定,並增設獨立的國家監察委員會、整合職能相近的國務院機構,以因應近年中共面臨的官員腐敗、環境污染與金融風險等潛在威脅。在大刀闊斧的改革氛圍下,像是清除北京低端人口等強制性作為恐將再起;反觀今年台北國際書展的劉曉波紀念攤位,顯示出對於言論自由與基本人權的保障,已成為兩岸價值的重大分野。

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局勢,台灣其實無須畏懼。從「烏龍院」到「小猫巴克里」,台灣動畫展現出堅強的軟實力,在地特色也能引起對岸共鳴;而紀錄片「闖蕩」中,不同產業與不同世代的台商,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大陸戰場上四處征戰,他們的共通性就在於永不放棄。越在艱困的環境中,越能顯現出台灣人民的堅韌,一如勇奪世界花藝比賽冠軍的吳尚洋,即便一生要與妥瑞氏症為伍,但他從未退卻。「植物要歷經多少波折才能開花,本身就透露生命的張力」,從花藝創作中,他領略出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

當中國大陸對台31項措施拋向台灣人民,正是台灣人民展現自信、秀出實力的時候,更是分享台灣文化、彰顯台灣價值的良機。而不論是在何處打拼,作為兩岸人民服務第一線的海基會,將始終是大家最堅強、最安心的後盾,數十年如一日,初衷不移。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