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見證兩岸互動點滴的文書驗證◆文/魏權隆《交流雜誌107年4月號第158期(歷史資料)》

  • 更新日期:112-07-11

│船型建築物內最繁忙的一隅

上午9時,海基會一樓聯合服務中心準時啟動,這裡是海基會為民服務的第一線,也是整棟建築物內最繁忙的一隅。洽公的民眾絡繹不絕,大部分都是前來申辦文書驗證,志工們協助抽取號碼牌、說明程序、填寫申請表,甚至陪等待中的民眾聊聊天說說話,這個場景二十多年如一日,不間斷地持續為兩岸民眾提供服務。

│與兩岸民眾切身權益息息相關

1987年政府開放兩岸探親,結束了近四十年兩岸親情離散、骨肉分離的歲月,隨著雙方人民往來日益密切,不免衍生各式各樣的糾紛。處理這些私權問題時,首先需要確定事實狀態,以進一步釐清權利義務關係,但兩岸隔絕已久,常發生文書取得不易或真偽難辨的情事,這對於當事人甚至國家社會,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

辦理文書驗證,可保障人民的私權,避免糾紛,減少訴訟的發生,於是海基會和海協會在1993年辜汪會談簽署「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確保兩岸文書的公信力,透過相互寄送副本的方式,增加查驗的便利性,不論在時效或是正確性,對兩岸官方和民間都帶來相當大的助益。

1993年協議簽署時,雙方約定相互寄送副本的項目僅包括繼承、收養、婚姻、出生、委託、學歷、定居、扶養親屬、財產權利證明等9項,隨著兩岸關係向前推進,交流愈趨多樣化,現今公證書驗證類別早已無法一一列舉,可以說舉凡任何涉及兩岸之間的事務,幾乎都有辦理文書驗證的需求,據海基會統計,收受中國公證書正本,以定居、婚姻、出生、病例幾類為大宗,近年來稅務類則明顯逐年增加。海基會負責文書驗證業務的單位人數還不到40位,但每年文書查驗證業務量從業務開辦初期每年約5萬件,大幅增長到近年平均每年約15萬件,龐大的業務量見證了兩岸關係良性互動的成果,也是海基會在兩岸事務上腳踏實地、默默付出繳出的具體成績單。

│不只是蓋個章而已

文書驗證業務繁瑣,承辦人員不但要具備充分的專業知識,也得時時保持耐心、細心和敏銳的觀察力,畢竟每一件都關乎民眾權益,一旦出錯,輕則影響時效,重則損害權益。然而,外界對於文書驗證程序並不清楚,甚至常誤解成「文件拿去海基會蓋個章就好」,實際上則沒有這麼簡單,若是遇到情況複雜或是另有隱情的案件,常常需要抽絲剝繭,為民眾釐清問題所在,還得掌握各種「眉角」,才能妥善處理疑難雜症。

前陣子有位大陸民眾來台處理繼承祖父在台灣留下的遺產事宜,他是在中國大陸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第二代, 1949年其父到大陸經商,因戰亂滯留於當地無法返台,只能就此落地生根。當事人為了繼承其祖父在台灣留下的土地遺產,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辦理相關文件,但因為當時經濟拮据,未能來台辦理後續文書驗證及繼承事宜,直到去年才終於如願來台,但萬萬料想不到其公證書副本已逾保留年限而被銷毀,無法辦理驗證。海基會在接獲其陳情後,與陸方的公證單位多次聯繫,協助他重新申請新的公證書並順利完成驗證。

取得有效的公證書還只是第一步,因該筆土地至今仍登記在其祖父名下,當事人若要繼承其祖父的遺產,必須先確認其父具有繼承的資格。此時又出現另一個難題,由於其父當年滯留中國大陸,生死未卜、行蹤不明,台灣的家人已在1950年代向法院申請宣告其死亡。為了撤銷死亡宣告,當事人只得再度來台向海基會尋求協助,經過海基會的義務律師詳細說明相關程序,海基會人員也協助追蹤申請進度,終於確認成功申請撤銷其父的死亡宣告。雖然後續法律程序尚在進行中,當事人仍非常感激海基會在這段過程中給予的各項暖心協助,直說真的有種回到家的感覺。

案情如此複雜的個案畢竟是少數,對於大部分民眾來說,程序簡化和縮短時間是共通的期待,基於為民服務的宗旨,海基會秉持同理心,在正常工作流程之餘,對於必要情況也儘可能協調陸方提供協助。此外,申辦驗證死亡公證書的當事人較容易言語急切或情緒激動,處理過程中若遭遇其他意料之外的問題,偶有發洩不滿情緒或是惡言相向的情形,承辦人員除了即時詳細說明以外,對於這些壓力,也只能默默承受,一位海基會人員就表示「我們真的是在做功德!」

│見證悲歡離合 看盡人生百態

兩岸文書驗證業務在開放探親之後應運而生,因此早年經手的案件蘊含了許多時代的眼淚。海基會資深人員表示,1949年前後,許多人因戰亂因素從中國大陸來到台灣,從此與家人永隔,也有些台灣人滯留中國大陸落地生根,當來台的第一代逐漸凋零,兩岸探親也漸漸演變成尋找遺骨、祭祀、繼承等。

兩岸的後代親屬,有些見面後相當熱絡,甚至淚眼相迎,也有些不願接觸,甚至因為財產繼承等問題發生糾紛或衝突。海基會人員表示,兩岸民眾辦理文書驗證背後的原因、情節、困難各不相同,疑難雜症很多,海基會一向盡力解決問題,但很難也不會介入家族或家庭內部的糾葛,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就是如此。

雖然糾紛與衝突無法完全避免,但在海基會人員眼中,看到更多的是溫馨的畫面,辦理結婚公證的新人洋溢著幸福的氣氛,有些則是全家同行,孩童們活潑的歡笑聲響徹大廳,熱情與活力也感染了週邊的所有人,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映證了兩岸交流的熱絡,顯現出民間生活的真實樣貌。

│連兩岸於東西兮 如青空之長虹

兩岸依循不同的發展路徑,在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等各個層面呈現不同型貌,內在思維也存在許多歧異。文書驗證業務亦然,早年因為中國大陸各地法令不一致,資訊及行政程序不透明,使得民眾申辦案件時常常遇到阻礙,產生民怨及困擾,中國大陸某些省公證協會早年甚至沒有傳真機,聯繫過程十分不便。歷經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磨合,海基會與中國大陸各省市公證協會的互動現已順暢無礙,機制穩定運作,更有效地增進工作效率與服務品質。

文書驗證業務是處理涉及兩岸相關文件的必要環節,見證了二十多年來兩岸交流歷程與互動榮景,為兩岸關係良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縱然兩岸關係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時有波折起伏,但事務性的工作並不因而受到影響,對於海基會來說,文書驗證業務攸關民眾福祉權益,它不是冷冰冰的例行公事,每一件都代表一次連結兩岸的緣份,同時帶著一份維繫兩岸永續發展的真誠心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