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甲骨文表情包 古老文字創意新生◆文/賴錦宏《交流雜誌107年6月號第159期(歷史資料)》

甲骨文是現存最古老的中國文字,在一般的印象中,這些甲骨文都如同「天書」,幾乎沒有人會把他們和流行扯到一起。但在現在的大陸年輕人當中,用甲骨文來詮釋時下流行的網路用語,不僅設計出「甲骨文表情包」,更帶火了這套「古董文字」,讓甲骨文煥發著新生命。

古老文字的時尚潛能

從今年年初開始,一組甲骨文表情包在網路上走紅。遠古的甲骨文被搭配上各種色彩,做出卡通化動態效果,演繹出「女神」、「讚」、「上天」、「白富美」、「吃瓜」等網路流行語。從龜甲獸骨到手機螢幕,遠古文字與網路流行時尚的跨時代結合,大陸網友驚呼:「快收藏,甲骨文竟然這麼有趣」,也讓人們看到了傳統文化的時尚潛能。

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楠是這套甲骨文表情包的設計者。他從1999年開始把甲骨文與藝術創作結合,甲骨文成了他多年來文化設計圈的一張名片。去年由他設計的「漢儀陳體甲骨文」藝術字庫上線,時下這套俏皮活潑的甲骨文表情包,正是在字庫基礎上「二次創作」的衍生文創產品,瞄準的是年輕一代。

「讓傳統與現代擦出火花,是設計領域的一大趨勢。」在陳楠看來,這些鐫刻在龜甲獸骨上中華文化基因的最古老文字就像一塊塊高品質的「文化原石」,想讓它們在當代流行生活中散發光輝,不僅需要學術性的研究,更需要創意、科技領域對其藝術化、數位化的打磨。

陳楠說:「我認為甲骨文的設計與推廣應該是結合當下的、活化的,不希望把它塑造成高深莫測拒人千里的文化符號。」 這套成為大陸微信表情包新寵的「甲骨有表情」,其實是一套幽默的網路流行語表情小動圖。陳楠表示,表情包的主體是若干個以「漢儀陳體甲骨文」為標準字體設計的文字擬人擬物角色。它們就像是一套甲骨文動態識字卡片,透過幾何化的甲骨文字和漢字一一對應,再搭配局部的、有趣的小動畫和目前流行的網路詞彙,形象地展示了每個甲骨文字的圖案意義,方便讀寫識記。「甲骨文與手機表情結合起來,可以體會遠古文明在當下的綻放,做到用創意營造真實的文化體驗。」

最早,陳楠及其團隊曾設計了一套以生肖為主題的網路表情包-「生肖甲骨文」。「生肖甲骨文」基於「漢儀陳體甲骨文字庫」中的小動物文字,透過再創造和繪製,將幾何化的甲骨文字轉化成更加直觀形象的角色,同時配上時下流行的網路用語,使每一個小表情都成為可愛的甲骨小動物表情。

結合當下生活 引爆網路流行

甲骨文表情包走紅的背後是陳楠近20年的甲骨文藝術創作研究設計積累。1999年「數位化甲骨文」設計計畫啟動,陳楠採用流暢線條的直線體與幾何審美,手寫出了一個個視覺風格統一的甲骨文字。從2016年開始,他與字庫公司合作,將這些文字生成真正的字庫,後來更成為動圖。這便是「漢儀陳體甲骨文」的由來。

陳楠強調,這套表情包,是賦予古老文字時代氣息,運用幾何與圖案學原理,使最終設計的網格滿足於不同文字,在商業開發的同時擔負起文化承傳的社會責任。

因此,陳楠設計的甲骨文字體注重表現現代設計脈絡,例如向量化直線體的字型設計、充滿年輕氣息的動畫視頻、嘻哈歌曲等,都是創作的元素之一。 當然,這樣的創作,不僅受到年輕人的歡迎,連偶像歌手也迷倒。今年1月,大陸年輕偶像歌手鹿晗轉發了陳楠的微博視頻,旋即引發閱讀量3,100萬、轉發超過14多萬次。

幾何化的甲骨文,遇見可愛的小動畫,還有流行的網路詞彙,生動形象,每個甲骨文的意義不言而喻,不僅讓民眾覺得有趣,還在對中文探索中「長知識」了。

為了更好更快地推廣甲骨文等漢字文化,陳楠及其設計團隊還設計了甲骨文學習範本、速寫本、滑鼠墊、真絲圍巾、賀卡、徽章和帆布書包等文創產品,希望漢字文化可以更好地融進人們的生活。他說,「將數位化甲骨文字庫化以後,可以應用於跨界創意產品中,例如關於情感、自然、文化等主題的招貼(編按:為招引注意而進行張貼)、標誌以及各種主題的文化衍生產品設計,使之成為系統推廣的文化視覺體系。」

推廣考古文化的利器

用甲骨文製作表情包獲得年輕人喜愛的不只陳楠,也不只是「佛系青年」專用。近日,一套甲骨文表情包成為鬥圖界(編按:「鬥圖」係指鬥嘴的圖片)的「新寵」,這些表情包來自於2016年畢業於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考古系的李子一和她的團隊。

李子一另闢蹊徑,用甲骨文來詮釋時下流行的網路用語,帶火了這套「古董文字」。在騰訊微信表情商店,「瘋狂甲骨文」微信表情包下載量已超10多萬,使用量突破68萬次,獲得了大家一致好評。

這已不是她第一次在甲骨文上「做文章」了。前段時間,中國大陸某些媒體引用「甲骨文表情」解讀兩會「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其中的表情包也是出自李子一之手。生硬的大陸官方報告,透過甲骨文表情,讓報告生動活潑起來。 在「瘋狂甲骨文」中,「你瞅啥」、「比心」、「666」這些大家平時常用的詞彙,用甲骨文表現出來且毫無違和感,甚至還更加有戲劇性了。

這個90後小姑娘為何會想到用這種方法來詮釋甲骨文?這一切要從2013年說起,當時就讀於鄭州大學考古專業的李子一迎來了大三的實習課,到考古工地去實踐。

為了記錄這段特殊的日子,李子一和同學們用照片記錄考古生活的點滴,然後上傳到班級微博上。連載幾期後,實習生活也記錄得差不多了,微博面臨停止更新,讓她覺得很可惜,於是便萌生了把實習時那些有意思的事畫成漫畫,並在微博上連載的念頭。

隨著漫畫更新次數的增多,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追這個連載,這個「揭秘」考古生活的漫畫就這樣默默地火了。如果說當初畫考古漫畫是無意的,而此後李子一想「搞事情」的心一直還在,只是到底用什麼來「搞事情」,她一直沒有更好的想法。

直到去年5月,她看一本甲骨文字典時突然靈光一現,想到如果將甲骨文做成動圖應該挺好玩的,於是她跟夥伴便開始著手這個甲骨文表情包。

李子一認為,對許多人來說,「考古」完全是只傳聞中的職業,只聽過沒見過。因此一般民眾常常會有一些奇怪的「偏見」,比如考古是不是就是挖墓?或許,這些甲骨文表情包就是為了讓大家接觸到這些彷彿「拒人於千里之外」的考古文化,用人們樂於接受的形式推廣這一幾乎讓人們忘記的冷門文化。 以更平易近人的甲骨文表情包,用網路的管道讓大家更瞭解甲骨文,古老文化因此得到重生。在甲骨文表情包後,包括其他中國古文字,或許也會成為新創文化工作者製作成表情包的新嘗試。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