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編輯手記》追求一個更美好的生活《交流雜誌107年8月號第160期(歷史資料)》

人們常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其實,台灣最美的風景不僅是人,還有作為一種風格、一種態度的「美好生活型態」。鬧中取靜的巷弄間,充滿設計感與創作理念的文創小店就隱藏在不起眼裡;遠離塵囂的鄉野間,別具特色與文化思考的文創聚落就藏身在不經意中。在台灣,轉個彎,隨時可遇見驚喜,隨地可體驗美好。

台灣經濟量體不大,但是長時間積累的文化厚度與人文底蘊,讓台灣躋身華人世界裡的生活者大國之列。比拳頭,台灣難有優勢;但是比品味,台灣卻相當具實力。未來世界裡,賣的就是想像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給了台灣極佳的機會,也讓台灣在生活創意產業上,屢屢成為中國大陸取經的對象。

本期「品味台灣『創』實力」的案例中,有赴陸發展的空間設計師,也有獲邀赴陸移植台灣經驗的文創小鎮規劃師,更別說還有吸引陸客的眾多文創小店及風靡陸人的特色小農商品。不論是在地耕耘還是輸出經驗,「台灣設計」在兩岸已是一種品牌、一種時尚,甚至是一種保證。

台灣的生活風格美學,奠基於自由活力的社會環境,以及融合東西的開放態度。因為自由,所以不必擔心踩到政策紅線;因為開放,所以毋需囿於框架侷限。台灣的民主沃壤,成為民間活力的來源,一個個生活品味高手就隱藏在民間,大隱隱於市且遍地開花,全由民間自發而非國家主導,這正是兩岸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分野。

兩岸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不同,反映在今年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上,就是雙方作品展現出不同的人文思維。台灣館強調以人為本,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視美好使用經驗;中國館則強調國族情懷,呼應大中華主義,但使用者本身的需求與角色,卻容易被忽視。

相較於藝術文化方面的「創」實力,科學技術亦是「創」實力的一種表現。生活產業如僅有藝術表現而無實用功能,容易流於曲高和寡與不切實際。在注重美感體驗之際,兼顧便利與效率的需求,就給了科技想像的空間。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一如創意必須以人為本,科技也必須從使用者角度出發。然而,近期科技領域的發展趨勢如區塊鏈應用、5G 標準、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無人經濟等,雖是為改善人類生活而起,但卻不免落入國家實力之爭,甚至淪為國家監控人民的工具。

近期的美中貿易戰,其背後的本質便是既有的霸權與新興的霸權互爭科技主導權。而中國大陸提出「數字絲綢之路」倡議,背後也隱藏著擴大週邊國家影響力甚至主導週邊區域發展的戰略意圖。川金會雖結束,但美中在東亞的角力卻不會停止;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雖落幕,但中國大陸勢力在中亞甚至南亞的擴張卻不會止步。

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兩岸每個人普遍的想望。美好生活之所繫,在於透過科技與創意改善生活及提升品味,更在於維持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與自由自主的空間。美中兩強競爭格局雖短期內難以改變,但厚植「創」實力與釋放善意,是台灣贏得尊重與永續生存的關鍵之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