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台灣團隊打造 中國大陸特色小鎮◆文/李仲維《交流雜誌107年8月號第160期(歷史資料)》

今年適逢中國大陸改革開放40週年,為了消弭城鄉差距,讓鄉村跟著富起來,中國大陸官方推出「美麗鄉村」、「特色小鎮」計畫,在這波風潮下,具有台灣特色的文創小鎮正在中國大陸各省市蔓延。

│產、城、鄉三位一體的特色小鎮

所謂特色小鎮,是指依賴某一特色產業和特色環境因素(例如地域特色、生態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遊特徵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綜合開發項目。換言之,就是將旅遊風景區、消費產業聚集區、新型城鎮化發展區三區合一,產、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城鎮化模式。

中國大陸的特色小鎮發源於浙江,2014年在杭州雲棲小鎮首次被提及,2016年在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下,這種在塊狀經濟和縣域經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創新經濟模式,成為供給側改革的浙江實踐。浙江特色小鎮的出現,引起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重視,目前特色小鎮已成為各地城鎮化建設的趨勢。

根據《經濟學人》報導,過去18個月來,中國大陸共批准403個特色小鎮,至2020年希望打造1,000個。近來甚至連巧克力鎮、香菇鎮、甚至「核能鎮」,都一一出現。據估算,每個特色小鎮計畫約需投資7.55億美元,1,000個特色小鎮的投資,約相當於中國大陸7%的GDP,商機不容小覷。

中國大陸國務院參事、前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日前表示,現今及未來的特色小鎮,應是進入4.0版,即「小鎮+新經濟體」,小鎮要進入城市,發揮城市修補、生態修復、產業修繕的功能。

兩岸經營者俱樂部主席王國安認為,這波打造特色小鎮的契機,同時迎合上中國大陸消費升級,中高端消費力全面釋放的機遇,加上交通建設、知識人口、陸企家數增加等輔助,預計特色小鎮發展在3到5年就可看到很明顯的成效。

王國安分析,中國大陸推動新城鎮化政策,積極建設特色小鎮的商機,已經引起台灣青年團隊前進中國大陸市場以及房地產、各類商業投資的關注,有的台灣團隊甚至已經和中國大陸地方特色小鎮開始合作。

王國安說,中國大陸正在進行規劃中的特色小鎮去年約有5,000個,預計今年會擴大到1萬個,以每個小鎮3萬人口估算的話,未來將有2到3億人進入特色小鎮生活、工作、創業、就業。不同於過去城鎮化的概念是農民進城,中國大陸現在則是創造當地的新商業、新產業、新企業的「城鎮新經濟」。

│台灣團隊 輸出台灣經驗

以「幽默大師」林語堂在福建的故居為例,在當地官方主導下,將被打造成「語堂文化特色小鎮」,而此一文創項目正是由來自台灣的公司擔綱總設計師進行規劃、設計。

林語堂故居位在福建省平和縣阪仔鎮,阪仔鎮鎮長楊鎮源表示,「林語堂文化特色小鎮」將以創建4A級景區為契機,大力弘揚林語堂文化,遊客一進來,就可以看到處處都體現林語堂文化,凡是林語堂書籍中有體現的文化精華,包括對吃、住、行的看法,都會以不同形式、不同載體體現,達到一種「受教」的效果。

另一個例子是溫州蒼南,當地是浙江省距離台灣最近的縣,早在2011年,蒼南就成立浙江省首個對台經貿合作區。2015年,蒼南規劃建設的台商小鎮,成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鎮之一,也是當地最具台灣味的社區。

台商小鎮坐落於蒼南工業園區東南方向,規劃總面積3.12平方公里,以台灣時尚產業作為主導特色產業,重點突出「台商」元素,主要包括光機電製造、健康養老、休閒旅遊等三部分,還結合省級濕地公園,設計建成3A級以上的風景區,小鎮建築風格和旅遊觀光,全部主打台灣的民俗風情風貌。

溫州台協會榮譽會長許燦欣還建議蒼南縣委及縣政府,把街道的名字改為台北路、台南路、台中路、嘉義路等,這樣可以讓台商們來到這裡之後,更有歸屬感。

台商小鎮裡的日月潭農莊,就像是一片花的海洋,雞冠花、醉蝴花、台灣九品香蓮等競相綻放,因為是台灣品種的睡蓮,有九種不同的花香,故名九品香蓮,每個睡蓮區的顏色也不同,有藍色、紅色、黃色、粉色等。日月潭農莊總面積有1,400多畝,農莊裡有休閒區、花海觀光區、果園採摘區、動物遊樂區、露天汽車影院等,還與當地的婚紗攝影業者合作,打造婚紗攝影戶外基地,每逢週末假日吸引大批遊客湧進暢遊花海,體驗農莊生活。

在南投竹山被譽為台灣最美民宿的「天空的院子」,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016年9月,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在大陸朋友多次邀請下,第一次到湖南省常德市的桃花源,沒想到隔年的工作重心便落腳在湖南。他感受到,竹山與常德雖相隔800多公里,但對美好價值的渴望,卻如此接近,他努力將竹山社造經驗移植到湖南,希望台灣底層社造的人文價值,有機會從湖南,擴散到整個中國大陸地區。

何培鈞的「桃花源光點聚落」今年將正式營運,另外還有奉化、寧波、長沙等三個項目在準備、考察、交流中。這支「竹山艦隊」在何培鈞領軍下,不但進軍中國大陸市場,未來也打算向東南亞輸出台灣經驗。

台灣知名的文創品牌薰衣草森林也於去年在南京成立中國大陸總部。薰衣草森林執行長王村煌表示,前前後後接觸了400個主動找上門的項目,最後只選擇了4個合作。有趣的是,與南京市書記洽談據點時,對方「要五毛給一塊」,直說:「我給你一個村子。」這個村子面積80公頃,相當於新社薰衣草森林的12倍大,當地政府希望將原有的農村,打造為現代人的美好生活。

來自嘉義的羅繼志是記者出身,2010年跨海登陸將自己的攝影作品具象化打造文創商品,近年隨著中國大陸發展鄉村旅遊,羅繼志發揮文創,以融合第一、二、三產業的概念打造文創農業。他認為,中國大陸發展農業特色小鎮正逢其時,希望能將台灣先進的理念與中國大陸市場結合,打造出獨一無二的文創農旅項目,他目前在海口、南寧、成都、蘇州、廈門等地,都已有或正在接洽的合作項目。

│台灣創意給予中國大陸啟發

事實上,已發展數年的特色小鎮潛藏的問題不少。中國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規劃司司長陳亞軍就坦言,一是概念不清,定位不準。一些地方把特色小鎮當成一個筐,什麼都往裡裝,越到基層越明顯。二是盲目發展,質量不高。一些地區層層加碼,有些地方用地粗放,重增量的擴張,輕存量的改造,引發新一輪用地衝動。三是同質化嚴重,特色不鮮明。一些地區簡單模仿,確定的特色小鎮形態和功能脫離實際。四是政府主導傾向明顯,市場化不足。五是重物不重人,搞形象工程。例如有些地區重產業輕配套,強調發展高大上的產業,忽視環境營造和生活配套,缺乏對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等。六是盲目舉債,積累財政風險。七是房企過度參與,有些房地產企業以特色小鎮之名,變相搞房地產開發。

中國大陸各省市也正積極召開有關文化創意特色小鎮的研討會。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總經濟師余曉斌說,「台灣特色小鎮打造在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凸顯地方歷史人文方面給了我們啟發。」他認為,未來可透過搭建平台的方式相互吸取有益經驗。在中國大陸特色小鎮建設推進中,還應從本土實際出發,走差異化發展路線。

台灣小城鎮規劃專家卓世杰認為,特色小鎮建設的關鍵是要懂得發掘資源,之後小題大做甚至無中生有。他以台灣文旅型的鶯歌陶瓷小鎮為例,當初鶯歌陶瓷小鎮轉型時,就是以鶯歌當地製陶產業為基礎,將量產的陶器改為做品牌陶、大師陶等,透過陶瓷文化切入生活,從當初年產不到14億台幣的小鎮,至今一年創造近50億台幣的經濟產值。

在操作上,卓世杰建議首先需對小鎮進行資源盤點,進一步思考打造哪些特色產業;再以當地特色、產業選擇對接的商業區、文化街等。台灣團隊憑藉著文化創意及台灣經驗,正在改變中國大陸一般人對「特色小鎮」的定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