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編輯手記》 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交流雜誌108年2月號第163期(歷史資料)》

時序入冬,年意漸至,綜觀2018年,「變」,是主旋律。

一向是國際秩序守護者的美國,在川普總統主政下,改變二戰以來的世界秩序,不僅對多個國家發動貿易戰,更退出巴黎協定、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而在歐洲,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馬克宏,象徵穩定秩序的代表人物,其個人或所屬政黨,都在2018年遭逢前所未有的挫敗。

面對2019年的到來,從國際到台灣,正面臨著決定性的轉折點。本期《交流》雜誌特別在邁入新階段之際,邀請專家學者,帶領讀者從不同的角度,用一個更為宏觀的眼光,將兩岸關係放在全球的架構下審視。從本期數篇精彩的專文中可以發現,不論從兩岸看世界,或是從世界看兩岸,夾在美中兩強之間的台灣,隨著「印太戰略」概念逐漸清晰,也使我國的角色,有更多縱橫捭闔的空間。

今日的台灣,面對隨時丕變的國際局勢,我們也有自己的戰略。誠如蔡總統於元旦談話中,揭示民生安全、資訊安全與民主監督的兩岸交流三道防護網,竭力守護台灣安全。政府的戰略布局從不止於兩岸,更帶領人民的眼光轉向國際,讓世界看見台灣。

2019年,各國即將邁入選舉年,假訊息議題更受重視。網路的發達使得資訊傳播快速且即時,另一方面,卻被有心人士利用,操弄錯誤或偽造訊息,不僅誤導民眾,更成為中共專制政府進行社會控制的利器,監控民眾一舉一動,成為評價個人信用的依據。政大新聞系劉慧雯教授精闢分析,假訊息不會消失,對抗假訊息,沒有人是局外人。政府建立更完善法規、提升大眾的辨別力、走出同溫層,以及媒體與平台善盡把關責任,均是關鍵。

網路世界真假難辨,真實世界不容取代。即便不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台灣社會的多元、包容與創意,仍在全球網絡中發揮積極作用。兩岸新世代的交往,激起許多火花,也埋下創新的種子,當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的感覺從陌生轉為瞭解,越來越多台灣青年選擇輸出台式創新,成為台灣創實力的延伸。

不論是「桃桃喜」創辦人簡子復,還是「寶島夢工廠」的曾翊展,台灣青年正譜寫台灣人在中國大陸的新篇章,一步一腳印堆砌台灣的能見度,而每一位青年的奮鬥歷程,終將成為全球看見台灣的新視角。

不同的社會,訴說著截然不同的故事,唯一相同的,是相聲給人的悸動。一個故事、一口段子,兩岸相聲演員用真誠的心,說出屬於那個時代的「好聲音」。不論是已逝的相聲大師吳兆南,還是近年紅極一時的郭德綱,都見證兩岸傳統技藝分別朝向更多元化的發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