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近年來的國際與兩岸情勢及對台灣的啟示◆文/唐欣偉(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交流雜誌108年2月號第163期(歷史資料)》

在2019年之初,本文扼要地點出當世主要的軍事、經濟中心所在,並回顧它們在2018年的內部變化與對外關係,最後提出台灣可參酌的處世之道。

軍費最高的十國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時美國軍費約占全球總開支35%,持續穩居後冷戰時期的全球霸主之位;中國大陸軍費約占全球13%,大幅領先美國以外的所有國家。這兩個對台灣安全影響力最大的國家,軍費總和將近全球之半,而且還在持續增長。

向美國採購大批軍火的沙烏地阿拉伯、與中國大陸關係較緊密的俄國,以及被北京與華府爭相拉攏的印度,軍費各約占全球4%。美國在歐洲與東亞的五大盟邦法國、英國、日本、德國與南韓,個別軍費約占世界的3–2%左右。在這前十名的國家中,除了歐亞大陸巨人中國大陸、俄國與印度之外的七國都屬美國陣營。在台灣所屬的西太平洋地區,以美國為樞軸的美日、美韓同盟也居於明顯優勢地位。若考慮到核子武力,那俄國足以與美國並駕齊驅,仍維持冷戰時期的兩極格局。至於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另外的三個常任理事國中國大陸、法國、英國,核武能力遠不及美國或俄國。

經濟規模最大的十國

在經濟領域則不是美國一國獨大,而是呈現中國大陸、歐盟與美國三足鼎立的局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估計,在2018與2019年,中國大陸的國內生產毛額經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約占全球19%;歐盟的數值為16%;美國則為15%。前三名總和相當於全球之半。若以國家為單位計算,則經濟規模最大的兩國分別為中國大陸與美國。它們也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經濟部國貿局的統計數字顯示,前者(包含香港)吸納了台灣2018年前十個月出口的41.3%、後者則吸納了11.6%,加起來超過出口總值一半以上。

排在中國大陸與美國之後的是亞洲的印度與日本,全球占比分別為8%和4%。歐盟中的第一經濟大國德國,產值約占全球3%,接下來的是俄國、印尼、巴西、英國、法國,產值占全球的比例都在3–2%之間。然而,產值排名世界第三到第十的這八個國家並非台灣主要出口市場。其中德、英、法三國乃至於全歐洲對台進口值,也比不上美國;台灣對這八國的出口值總和,也遠低於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出口值。

2018年國際情勢回顧

在去年第一季的3月11日,中國大陸人民代表大會確認取消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美國總統川普隨後於3月16日簽署《台灣旅行法》,又於3月22日簽署備忘錄調高中國大陸科技產品關稅並限制關鍵領域的投資,在政治與經濟兩個層面展現出對北京的強硬姿態。

然而,在2017年劍拔弩張的朝鮮半島,卻在金正恩、文在寅、習近平與川普四位主要領導人多次進行雙邊會談後,於2018年第二季趨於和緩,不再是西太平洋地區最可能引爆大規模熱戰的焦點。無須北京協助處理北韓問題的華府,在此之後加大力度對中國大陸施壓。就在川普與金正恩會面後的第三天,美國宣布向多種中國大陸產品課徵25%關稅。

極端氣候災害是去年第三季的國際新聞焦點。與美國一起不再以減排溫室氣體為優先施政目標的台灣,去年很幸運地沒有遭遇嚴重風災。但美國、歐洲與日韓等先進地區都出現重大氣象災難。在歐巴馬時期,對抗全球氣候變遷成為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共同利益。川普政府退出對抗氣候變遷的《巴黎協議》,也切斷這個合作紐帶。

到了2018年第四季,重大政治經濟議題再次浮上檯面。美國副總統彭斯於10月4日發表演說嚴詞抨擊中共,被視為「新冷戰」的序幕。可是就在同一時間,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哈紹吉在土耳其的沙烏地阿拉伯領事館內遇害。有證據顯示,經常被哈紹吉批評的沙烏地阿拉伯領導涉有重嫌。川普政府不願因此放棄沙國這個利潤豐厚的軍火市場,因此讓人質疑其是否真的將保衛民主人權的價值列為優先考量。

2018年11月,美國與台灣兩地的選舉中,執政黨都流失了部分選票,但也都維持原本的政策路線。次月在G20峰會中,川普與習近平這兩個掌握全球最大經濟與軍事資源的領導人,就雙方的貿易戰達成暫時停火協議。可是中國大陸廠商華為的財務長於同一時間在加拿大因美國的要求而被逮捕,使得前述停火協議的可持續性受到高度質疑。至於印度、日本的領袖,則在峰會中與美國、中國大陸領導人都保持良好互動。

另一個擁有可觀經濟實力的歐盟,忙著因應東側的俄羅斯與烏克蘭糾紛、西側的英國脫歐,以及內部的難民與民粹主義問題,暫時不能主動地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積極且具建設性的角色。不過歐盟與同受川普關稅壓力的日本,於去年12月完成了日歐經濟夥伴協定的議會批准程序。日本領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也於12月30日生效,使日本成為連接太平洋與歐洲的經濟樞軸。

對台灣的啟示

政治領袖的首要任務,自然是保境安民。如何避免台海地區在美國與中國大陸角力的態勢下,繼朝鮮半島後成為新的潛在戰場,乃是當務之急。由於美國與台灣都會在2019年進入總統大選緊鑼密鼓的準備期,對中國大陸展現強硬姿態,可能成為政治人物吸引選票的一種策略。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力優勢,以及其對台灣的支持,容易使我方感覺放心。不過台灣安全不能完全依靠美國,更何況我國目前也缺乏大規模採購昂貴軍事裝備的財力。一個值得參考的做法,是仿效韓國總統文在寅,細膩的在緊張氣氛中尋求各方都能接受的共識,並做出重大努力,將山雨欲來的陰霾一掃而空。

與擺脫軍事威脅相較,台灣人民對於經濟福祉的需求似乎更為迫切。在全球經濟擴張的2017與2018年,台灣出口暢旺。可是2019年在美國的貿易戰與國內因素影響下,世界經濟前景沒有過去兩年那麼樂觀。台灣能否在貿易戰的陰影下像日本、韓國一樣,積極開闢中國大陸以外的市場,至關重要。國貿局的統計數字顯示,在去年1到10月,台灣對東南亞、美國、歐洲和日本出口總額,僅略微超過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出口總值。可見台灣在中國大陸以外市場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包括新南向政策在內的所有其他分散市場作為生效之前,確保中國大陸市場至少能像過去一樣採購鉅額台灣商品,乃是維持經濟成長動力的關鍵。

總之,在美國與中國大陸進行政治經濟角力的背景下,2019年的局勢起伏可能高於過去的兩年。印度、日本、韓國這三個列名G20的重要亞洲國家,雖然非常重視培養與美國的關係,但也避免在2018年過度疏遠中國大陸。因此,新德里、東京與首爾有機會佔據左右逢源的有利位置,抗拒在華府與北京之間徹底倒向某一邊的壓力,減少與另一邊正面對撞的風險。對於軍事與經濟資源更有限的台灣而言,除盡力爭取美國、日本與印度的友誼外,也宜斟酌上述國家的做法,與各大政治經濟中心都保持良好關係,以維持自身的安全穩定與經濟繁榮。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