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發行人語》因應經貿變局 提升服務能量《交流雜誌108年6月號第165期(歷史資料)》

近年國際局勢變化萬千,自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全球無論在經濟、金融、科技、產業及外交領域,都出現「結構性」轉變。台灣同樣處在這波國際脈動的洪流之中,無論是台商或台灣人才,都無法置身於事外。

美中貿易戰自去年7月開打以來,幾經波折,原本一度暫緩,又屢傳接近尾聲。就在外界一度以為美中領導人川普與習近平,可能提前在今年5月會面並簽署最終貿易協定時,川普卻在個人推特公開表示,自5月10日起,將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大陸商品調升關稅;中國大陸在5月13日也做出反擊動作。雖然目前雙方領導人可能在G20會面並簽署協議,但貿易戰已讓全球商品需求與供給鏈,出現大幅度的改變。

美國最早在去年7月、8月及9月,分別對來自中國大陸340億美元、160億美元及2,000億美元商品,加增關稅,涉及產業包含機械人、工業機械、飛機零件、電子產品及汽車零件等。中國大陸雖還以顏色,對同等金額的美國黃豆、玉米、重型機車和汽車加增關稅,但回擊力道不若美國。

去年12月川習會後,美中貿易戰看似暫時休兵。根據彭博(Bloomberg)估計,目前美國加徵關稅已拖累中國大陸0.5%的GDP,如果再增加至25%,影響將上升到0.9%,對於本身經濟及債務狀況已經亮紅燈的北京政府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台灣地理位置緊鄰中國大陸,兩岸貿易互相高度依賴,中國大陸對我的重要性無庸置疑。中國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任何政策舉措,都牽動著國際局勢更迭。因此,台灣不應只有透過「兩岸」來觀察中國大陸的單一視角,更需要透過「國際」的角度,來整體分析中國大陸各方面情勢,以及透過「區域及台美中互動」來研判兩岸關係發展。

如今各界對美中貿易戰期限的預測不一,有人認為會打10年、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認為至少20年。無論如何,外界一致認為貿易戰非短期能解決,必須做長期的打算。

面對美國一波又一波,來勢洶洶的關稅政策,在中國大陸的企業也正在積極思考調整對策。台商過去「台灣接單、中國生產、外銷美國」的黃金三角生產模式,在美中兩大強權之爭的貿易戰下,越來越艱困。海基會作為受委託處理兩岸事務的第一線,除密切關注情勢變化與影響,也不斷提升服務能量,近年許多台商紛紛表達返台投資的意願,海基會身為整合各領域資源的重要窗口,對於每一個個案都全力積極協助,也獲得台商高度的肯定。

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自今年起強力推動「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短短6個月已有60餘家廠商通過審查、回流金額累計新台幣近3,000多億元,創造3萬多個工作機會,總統蔡英文已宣布今年度回台投資目標,從2,500億元上修至5,000億元,經濟部最新評估今年可能超過6,000億元。海基會將持續加強台商及台灣人服務工作,盡力做到溝通協調,成為民眾在海外打拼,最堅強穩定的後盾。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