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品嚐台灣「人情味」中的幸福滋味◆文/劉雨菡《交流雜誌108年6月號第165期(歷史資料)》

什麼是「人情味」?這是我們常掛在嘴上的詞句,譬如到異國異地旅遊,除了美景佳餚,感受最深刻的,莫過於「人情味」3個字;我們可能會因為當地人情味醇厚,考慮再度造訪,也可能因為人情味寡淡,再也不會列入以後的旅遊計畫。又譬如問路,當素昧平生的被問者不但指出方向,還古道熱腸地親自帶你前往,心中應該馬上會被濃濃的人情味滿溢吧。至於「人情味」到底是什麼味?相信任誰都難以用語言文字精準地表達清楚。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人情味」似乎反映了一個城市、地區或國家的整體氛圍,或者說是當地民情的一環,就像我們說高雄人、台北人、中部人或台灣人一般,有一種概括性的印象與想法。從微觀的角度來看,「人情味」就好比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是一種以人為主體,切身又直覺的感受,抽象而主觀。不過,當我們說某某地方「有人情味」的時候,至少代表了已經感受到一種混雜著溫暖、友善與誠懇的幸福滋味。

台灣四處飄香的「人情味」

前幾年,中國大陸著名雜誌《新週刊》曾以「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當作封面,並用約15萬字的內容,大幅報導台灣的人文特色與風土民情;之後不久,對岸作家韓寒來台旅遊後,也在一篇文章中寫下「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並說台灣「在華人世界裡,它也許不是最好的,但的確沒有什麼比它更好了」。於是,「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瞬間在兩岸流行一時,台灣人重禮好客、熱情友善的「人情味」,也在中國大陸廣為傳揚飄香,一波又一波的陸客為「人」而來、慕「味」而至。

在中國大陸從事金融業的「天天」(筆名)還在讀大學時就開始騎單車四處遊歷,且兩度來台單車環島。後來還把這段經歷寫成「單車遇見台灣:環島騎行筆記」,他曾說:「每個人都該出去走走,都應該去一次台灣,因為台灣最美的東西就是人們的心。」例如,某天他騎到屏東牡丹鄉時天色已晚,沒有夜宿的地方,當地有排灣族原住民主動邀請他到家裡作客,讓他睡了一晚。這段意外夜宿部落的經歷,讓他印象特別深刻。還有一次,當他騎上海拔超過3千公尺的武嶺時快要虛脫,有名陌生人不僅給他水喝,還幫他借單車零件,之後每晚保持聯繫關心,讓他受寵若驚。

另有一位來台自由行的陸客描述初到台北的感受:「入住酒店已近深夜凌晨,筆者和朋友不顧一天的舟車勞頓,匆匆放下行李後便跑到台北街頭四處亂竄。由於是午夜,大街上多數的飯店都已關門,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食店準備就餐時卻被告知已歇業。店老闆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漢子,只見其誠惶誠恐地向我們表示道歉,似乎吃不上飯是他的責任似的。隨後店老闆招呼我們出了店門,沿著街邊走了好一段路後來到一個十字路口方才停下來,用手指著要去夜市的方向,包括怎麼拐彎怎麼直走,非常的熱情和殷切。這是筆者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台灣人的接人待物。」

不只絕大多數的陸客在台灣感受到溫馨熱情的社會氛圍,許多來過台灣的歐美日韓等地外籍遊客,也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這種無關利害又熱情的待人風格,在台灣每個角落隨處可見。不僅許多市井小民蘊藏著一顆和善溫柔的心,就連人民的褓母-警察,也常帶著和藹可親的笑容,替本地人排疑解難,甚至扮演國民外交的角色。

幾年前日本九州電視KBC節目安排兩組人馬各為所支持日本職棒輸贏作為賭注,輸的人要自行解決吃住等問題,這項比賽的「罰則」是,輸的一方要從墾丁徒步至台北。某天輸的一方深夜行經桃園市楊梅分局草湳派出所求助,請求可否留宿,派出所所長方正宗看到2位日籍男子全身疲憊,且派出所內已無留宿空間,問明原因後,立刻自掏腰包新台幣1,000元,並協調轄區內的汽車旅館安排住宿。業者知道過程後,也決定響應所長的熱心,以半價優惠升等,安排日本人體驗台灣的「摩鐵」住宿。隨行的節目導演深受感動,不僅記錄在影片中,也在節目臉書上大加讚揚台灣的員警故事,讓台灣員警的助人之舉傳揚日本。

還有一對韓國朴姓新婚夫妻,選擇來台灣進行為期將近3個月的徒步環島蜜月旅行,途經雲林褒忠,向當地派出所借廁所,所長及值班警員知道夫妻壯舉後,主動關心、遞茶水,還充當臨時導遊介紹當地風土民情。朴姓夫妻感受到濃厚的人情味,就暫時停歇環島腳步,一一記錄雲林褒忠的地方文化特色,尤其對員警的熱忱表達深刻印象及謝意,甚至打算回國後出一本「丐幫夫婦壯遊台灣記」,褒忠當地居民對於員警以「人情味」做好國民外交,更是津津樂道。此外,還有不少來台就學或觀光的外籍人士遺失皮夾或貴重物品,向警方求助,得知被路人拾獲送交派出所,失而復得,無不感動不已。

五大因素釀成濃濃「人情味」

除了外國遊客,身為台灣當地人也是「受惠者」,常常可以領會到人情味帶來的溫馨感受。以筆者丈夫的親身體驗為例,二十幾年前他在軍中服役,適逢「師對抗」演習,所駕裝甲車不幸拋錨在彰化溪湖一處四合院的路旁,因為修車需要一段時日,而且時值臘月寒冬,四合院主人見他們忍饑受凍,不時主動噓寒問暖,還烹食慰勞。雖說演習如同作戰,不應擾民,但他至今回想起來,對這種毫無利害關係的「人情味」,仍有縈繞不去的甜蜜回憶。

觀光局曾經邀名模林志玲擔任觀光親善大使,林志玲說:「台灣除了美景之外,最具特色之處,就是濃厚的『人情味』。」的確,不管是林志玲或是一般民眾,只要提到台灣的特色,一定會異口同聲地將「人情味」放在選項之中,這幾乎是台灣人的集體共識,彌足珍貴。如果進一步思考,這種「味道」又從何而來?筆者認為主要有五大因素:

其一,文化多元。台灣這塊土地有原住民文化、傳統中華文化、日本殖民文化,以及晚近的中國大陸各省在地文化、西方文化、日韓文化。每個人一出生就在融合多元文化的環境中孕育成長,沒有刻意構築的「自我」疆界,對於外來的人事物,不排斥、不疑懼,培養出海納百川的性格。

其二,性情質樸。無論是原住民或來自各地的移民,台灣人的血液中始終傳承著早期台灣人質樸的草根性,從和善角度出發看待每個人,並逐漸凝聚出友善熱情的人情味。

其三,治安良好。根據總部設於澳洲的「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發布的「2018全球和平指數」,台灣的安全程度在163個國家中排名第30,屬於前段班。如果以富比世在2018年10月公布的調查,台灣則是排名全球最安全居住地第14名,在亞洲排名第3。而從個人的體驗來看,台灣整體社會秩序,人與人相處具有相當的信任感與安全感,至少是可以讓人行住平安而無憂的。

其四,交通簡捷。台灣的交通運輸四通八達,無論是國內航空、高鐵、巴士或大城市的捷運及公車系統,購票及搭乘都極為簡捷方便。尤其是市內交通系統,在尖峰時刻也能維持順暢有序的排隊人潮,不爭先、不恐後,對本地人或外來遊客而言,能夠感受到友善禮貌的人群互動,尤其當外來朋友充分感受到有序的排隊氛圍,「人情味」自可油然而生。

其五,消費便利。「人情味」是一種綜合性的感受,其中當然包括生活的便利性。台灣除了偏遠地區,小型超商可說是隨處可見,根據統計大台北地區大約平均行走600公尺,就有一家便利商店。如此高密度的消費方便性,對外來遊客而言,無疑是最好的親民禮物。

城市人情不減 味道猶存

人類是群體生活的動物,人與人之間相處有著微妙的關係,「人情味」就好像黏合劑一般,讓互動過程和諧而溫暖。失去人情味,就等於失去人的溫度,冰冷似鐵。有人說,台灣的城市免不了和其他國家的都會一樣,現實、疏離、冷漠與功利,只有到鄉村小鎮,才能感受到台灣人情的美好。其實,這種看法應該是失之片面,城市的節奏或許比小鄉鎮快,人與人的摩擦也較多,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生活在台灣城市的人們,雖遊走於水泥叢林,卻流著海洋性格的血液,保有來自先祖的質樸、友善與誠懇的特質,和各地鄉村小鎮一樣,人情不減,味道猶存。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