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插畫家一同尋「妖」趣◆文/許文貞《交流雜誌108年8月號第166期(歷史資料)》

長久以來,當人類社會發生當時科學或科技還無法理解的事情時,神話信仰與妖怪傳說便成為人類心靈寄託的支點。「妖怪」雖是稗官野史,但只要人類文明存在的地方,就有自己的妖怪傳說,像是西方的吸血鬼、狼人、巫婆、妖精、報喪女妖,日本的河童、飛頭蠻,甚至是席捲全球的「寶可夢」,近年都在電影、文學、漫畫、遊戲的重新詮釋之下為人熟知,以新的姿態重回世人眼光。

目光放到兩岸,台灣和中國大陸也都有自己獨特的妖怪傳說,日本研究妖怪的知名漫畫家水木茂曾估算,日本有70%的妖怪原型來自中國。像是中國的《山海經》記載遠古的神怪、《西遊記》取經途中遇到的神怪、《聊齋誌異》也記錄不少狐仙鬼怪傳說;台灣則有融合漢人、西方、日本殖民時期的傳說,當代的都市傳說以及原住民族的各種妖怪傳奇故事。

近年台灣「妖怪學」逐漸變成顯學,妖怪成為文創的熱門IP,像是《紅衣小女孩》電影熱賣,衍生出同名漫畫改編。近日位於台北前空軍總司令部基地的「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就舉辦「妖怪學院」展,從文學、插畫、動畫、建築、戲劇、視覺藝術等角度詮釋台灣妖怪,有如一場盛夏的妖怪嘉年華會。

中國大陸當代的插畫家、藝術家則是將目光投向《山海經》,將這部千餘年前的經典,放在當代社會呈現,有的人畫出仙氣逼人的絕美妖怪,有的人則用幽默漫畫的筆觸呈現。妖怪文創在兩岸當道,不免也透露出現代社會的光怪陸離,不亞於稀奇古怪的妖怪傳說。

台灣:多元文化,群妖亂舞

近年有非常多的台灣創作者和在地研究團隊研究台灣各地的妖怪傳說,再由插畫家為故事配上插畫,像是「台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出版了《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等書。作家何敬堯則是查遍台灣17世紀至今的文獻資料,在2015年出版妖怪集《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誌》,其中收錄229個本土特有妖怪,插畫部分由漫畫家張季雅繪圖,像是常見的虎姑婆、林投姐,還有找到中法戰爭時期,來台的法國士兵曾在書信中寫到淡水河裡有會唱歌的「音樂魚」,鹿港岸邊則有源自中國傳說、梅花鹿和鯊魚合體的「鯊鹿兒」等。

何敬堯在2019年又再出版《妖怪臺灣地圖:環島搜妖探奇錄》,以台灣各縣市分類,介紹60個作者踏查過的各地奇異神怪傳說,這次插畫部分則由漫畫家小G瑋負責。小G瑋擅長以水墨、復古風格入畫,主題多為東方玄幻,本身也有作品《轉生賦》,在《妖怪臺灣地圖》中,畫出尾巴有如一團火焰的「黑狗精」、雙眼發光的「鯉魚精」、南勢阿美族與撒奇萊雅族的巨人「阿里嘎蓋」等15隻妖怪。

擅長從台灣民俗取材的插畫家角斯,則是自2012年起投入妖怪創作,至今自費出版《台灣妖怪地誌》、《台灣妖怪卷壹-巨人怪說》、《台灣妖怪卷貳-怪生島》等作品。角斯的興趣最初是被新聞引起,他在網路上看到一則老人被溫泉燙死的怪異新聞,開始動念收集台灣的離奇傳說,像是過去電視節目出現過的「人面魚」等。在《台灣妖怪地誌》中,他收集9個故事,創作出有如日本時期手繪地圖般的插畫,搭配一張「妖怪新聞」,讀起來就像是一份人們遊歷於台灣時目睹妖怪出沒的紀錄。

台灣的妖怪傳說中,有一部分源自鄭成功來台期間留下的降妖伏魔事蹟,像是平定東部的大海龜、「劍潭」的由來、台北公館的蟾蜍精、六張犁拇指山怪手等。角斯的插畫中畫的是鶯歌的妖鳥,傳說中鄭成功軍隊用計讓鶯歌妖鳥與鳶鳥兩隻妖怪相鬥,鶯歌妖鳥有著巨大的嘴,口吐有毒的瘴氣攻擊鳶鳥,最後鄭成功砍下鶯歌妖鳥的頭,變成現在的鶯歌石。但事實上根據史實鄭成功在世時從未離開過台南,傳說就只是傳說。

有趣的是,角斯不只是畫傳說中的妖怪和自創的妖怪,他也將當代傳說融入作品中。像是玉山的「黃色小飛俠」為臉上有6個眼睛、穿著黃色雨衣的妖怪,源自排雲山莊的鬼故事。很多山友表示,曾在狂風暴雨時,看到有3位身穿黃色雨衣的「人」,突然出現又消失。據傳原要到排雲山莊休息的旅客,在途中遇難過世。插畫呈現「黃色小飛俠」的某個傳說中,幫路過山友拍照的畫面。
除了插畫,近期也有與台灣妖怪相關的漫畫作品。預計在2020年推出長篇動畫電影《妖怪森林》的原創動畫,近日和大辣出版社合作,推出漫畫《妖怪森林外傳》,邀集曾耀慶等6位台灣漫畫家,各自以不同的妖怪來創作短篇漫畫。例如台灣原住民邵族的「逐鹿傳說」,一隻白鹿帶領族人找到日月潭定居;台灣傳統竹製燈架則會幻化為搗亂的「燈猴」;泰雅族傳說中的「禍伏鳥」會取走人命;迷惑、拐騙人入山的魔神仔;貓屍埋在土中、吸收地氣而成「貓鬼」和少女求神問卜的「椅仔姑」。

綜觀這些作品,台灣的妖怪傳說來源非常多元,除了漢人的傳說,也融合原住民、西方和日本的故事,更融入當代的都市傳說,忠實反應出島嶼的多元文化風貌。

中國大陸:放眼經典,古籍尋妖

相較於台灣妖怪傳說的多元,中國大陸的妖怪故事由來已久,最知名如《山海經》、《西遊記》和《聊齋誌異》,甚至成為不少日本妖怪的雛形,但在1680年清朝的《聊齋誌異》之後,就沒有新的以妖怪為主題的創作。直到近年,由於日本妖怪小說、漫畫、遊戲爆紅,喚起人們對中國妖怪們的注意。許多創作者回頭再從古籍中尋找靈感,試圖重新詮釋傳統的神怪故事。像是百度有「中國妖怪」的專門討論區,許多年輕作者試著取材山海經,自創新的志怪小說。不少年輕插畫家、繪師也以山海經為靈感,畫出屬於自己的妖怪,宛如中國版《怪獸與他們的產地》。

在這些「畫妖」的繪者中,90後插畫家杉澤的《觀山海》以《山海經》為本,從2015年開始,以讀書筆記的形式畫下《山海經》裡的妖怪,花費3年時間逐漸發展成書。杉澤畢業於四川大學藝術學院,他以細膩鮮豔的水墨畫筆,重現196隻奇獸異族,像是山神「武羅」、炎帝的小女兒「精衛」、瑞獸「騶吾」等。在中國大陸出版簡體中文版後,也在台灣出版繁體中文版。除了山海經的神怪,目前杉澤也在發展「中國百鬼」系列,在微博上發表作品。

另一位插畫家陳絲雨,也以《山海經》為題,她筆下的妖怪插畫只有黑白紅3色,細膩的筆觸,展現出冷豔、美麗和高貴的形象,許多裝飾元素則是參考漢代的漆畫和敦煌壁畫構思而成。陳絲雨畢業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紐約視覺藝術學院插畫學系碩士班,作品曾入選美國插畫年鑒,完成《山海經》之後,她也為《楚辭》畫插畫,2018年出版。

同樣是90後,也同樣以《山海經》為主題,25歲的廣東插畫家羅元則是採取不太一樣的創作形式。他筆下的妖怪全部都是「Q版」,用代針筆和麥克筆手繪,密密麻麻的畫在一張張的四開畫紙上,目前已經畫出了1,200多個妖怪造型。採用「Q版」、漫畫的形式,源自於羅元成長過中接觸的漫畫、插畫和繪本,像是台灣漫畫家敖幼祥《烏龍院》裡人物的誇張動作和表情、日本漫畫《航海王》裡多變的人物造型,還有台灣插畫家幾米人物造型的故事感。

羅元喜歡密集、細膩的繪畫。對他而言,《山海經》是一本用文字或白描的圖來描繪神怪的奇書,他想用更現代的風格來詮釋,出版成《山精海怪:萌系山海經完全圖譜》一書。除了《山海經》,他也將各種中藥、疾病化成妖怪,創作「本草妖物」系列,預計要畫到一萬多種。

無論是台灣或是中國大陸的插畫家,都是在西方、日本妖怪文創紅遍世界的情形下,開始從自己的文化中尋找創作的機會,試圖找回自己的「妖怪詮釋權」。而在重新發掘自己獨特的妖怪文化過程中,或許也能從中找到屬於東方、華人文化在當代與全球文化交流與推廣的新契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