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反送中與兩岸關係的未來◆文/施世駿(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交流雜誌108年10月號第167期(歷史資料)》

在中國大陸素有「逢九必亂」的說法,著名事件諸如1989年的天安門事變、1999年的法輪功事件與美機轟炸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意外;2009年則是新疆烏魯木齊七五事件爆發流血衝突,一直到現在維漢關係依舊緊張,衍生出近年來備受國際批評的維吾爾人再教育營政策。今年伊始,便已經流傳這種魔咒傳言,而且適逢「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習近平發表關於一國兩制的談話,定調未來統一的方式,引起台灣政界及國際媒體關注,似乎為後來的發展埋下伏筆。香港的反送中抗爭到現在仍舊紛擾未息,加上中美貿易戰的持續震盪,已經為「逢九必亂」的說法加上鮮明的事例,確定2019年也成為特別的一年。以下的分析將放在威權政體應對內外挑戰的回應,以及未來的展望。

香港反送中抗爭的發展

儘管今年初便出現「逢九必亂」的傳言揣測,大概沒有人料到最大的黑天鵝會是香港;甚至於習近平本人在內的北京高層,應該也不曾預期這個事態的演變會形成治理挑戰。這個起因於今年2月香港保安局就《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開始公眾諮詢的群眾抗爭,因為台灣及國際媒體的關注,大眾對於整個過程已然清楚,此處不贅述。在民主國家,抗爭不是什麼大事,同樣規模的法國黃背心運動,在馬克宏總統放下身段溝通讓步下平息。但是在中國大陸的威權體制下,任何反對聲音都會被視為對政權的挑戰,以及對於社會穩定的威脅。在缺乏促進互相溝通理解的政治機制下,反送中抗爭註定是持續的國家/社會衝突模式,因為習治下的威權政體不可能容忍香港人民對民主自由的渴望;而後者在回歸後所歷經的經濟剝奪感、政治自由緊縮的不滿也無從平息。

日前報載在深圳已經集結萬名武警與裝甲車,解放軍介入鎮壓的傳聞甚囂塵上,同時國務院港澳辦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在深圳共同舉辦香港局勢座談會,強調「止暴制亂,恢復秩序,共同守護我們的家園,阻止香港滑向沉淪的深淵」。港澳辦發言人楊光指出極端示威者「喪心病狂」攻擊警察,已構成嚴重暴力犯罪,並「開始出現恐怖主義苗頭」。官媒接連發文批判抗爭運動,例如《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堅決反對外力干預香港事務》,配合外交系統動員批評西方勢力介入煽動。依照中國大陸黨政運作慣例,可以看出黨政軍都開始動員的跡象,並且視情勢發展依序啟動不同等級的宣傳及官方回應。

目前的態勢看來,比較可能的情況發展是中共不會大幅讓步,因為時值建政70週年的敏感時刻,加上美中貿易戰的局勢,退讓將被視為軟弱。加上習近平治理訴諸民族主義,勢必強勢回應任何內外挑戰。但是除非情況進一步惡化,解放軍介入的機率並不高,這是全盤皆輸的下下策。尤其,香港做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對中國大陸國有企業與全球經濟接軌仍然重要,而且國際媒體注目,多少讓港府處理上必須謹慎。大陸官方媒體的言論以及深圳集結武警的畫面,很明顯是警告性質的訊息;目前特區政府的應對警力資源充足,仍可以應付目前狀況。儘管林鄭月娥的聲望很低,但是眼前仍需要她來帶領港府度過難關。

在北京當局、港府及港民各有堅持的情形下,反送中抗爭標示一個消耗戰的開始,目前還看不到結束的跡象。雖然,林鄭在9月初讓步,宣布正式撤回《逃犯條例》,卻因為沒有完整回應民間訴求,難以平息紛亂。港人過去遵循和平上街遊行的理念(和理非),在2014年的雨傘運動遭遇挫敗;再加上港警處理示威手段日益升級,間接導致抗爭的激烈程度升高。這將是一個中長期性抗爭,但是未來比較可能的發展有幾個方向:

1.一國兩制的框架將更為緊縮,香港慢慢成為中國大陸一個內地城市。這不會立刻發生,但已經是現在進行式。

2.代價是香港做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未來會下降,影響外資投資信心。雖然中國大陸因此須付出一些代價,但是習近平的強勢領導作風不會考慮這點,因為穩定壓倒一切。

3.另一方面,香港問題從一開始就已經國際化,成為西方和中國大陸在大國競爭中的一個角力議題。這點對於兩岸關係有很大影響,將在結論闡明。

維穩依然是重中之重

在香港抗爭吸引眾人目光之際,北京當局更加嚴密控制國內社會情勢。政府繼續加強社會各個層面的思想控制,要求各級大專及中等學校摒除西方思想,加強忠黨愛國教育,各級教師也必須接受政治課程。今年7月初中共中央與國務院發出《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品質的意見》,特別強調義務教育必須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近期也展開大規模舉動,力圖消除教育中的外來影響,包括禁止外國歷史課、取締自編教材;修改教科書,側重核心的共產黨思想等。

無獨有偶的是,當局控制的手腕已經延伸到私人教育機構。媒體批露政府為了推動更「乾淨」的愛國教育體系,中國大陸在線教育公司VIPKid監控外籍英語教師的課程內容,並警告數百名外籍老師,如果使用含有台灣或天安門廣場等內容的教材,將中斷合同。今年以來外籍教師遭拘捕與驅逐的案例大幅增加,包括因輕微罪行而拘捕或拘留外籍教師的情況。知名海外遊學機構Education First在今年6月發出內部通知,說明近幾個月中國大陸拘留外籍教師的人數大幅增加,當中涉及的罪名包括毒品、打鬥和違反網路安全,並表示校方收到大使館有關逮捕個案上升的警告。

再如,《美國之音》報導中國足球協會最近發出規定,要求外籍球員接受「傳統文化教育」:除要瞭解中國歷史,還要學中文、認識中國國旗、國徽、唱國歌,甚至對他們進行中共黨史及基本理論的教育。球隊應指定專人負責外籍球員的思想、生活、訓練、比賽的狀態追蹤,每月向中國足協提交書面報告。近年來類似的控制措施不勝枚舉,舉凡宗教、網路言論、媒體等,無一不落入這個整體社會治理的框架之中。瞭解這個黨意貫徹一切的大陸發展脈絡,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在民族復興與繁榮穩定的大局思維下,中共官方應對香港抗爭的態度及手段為何如此強硬。

未來展望

整體而言,2019年仍然是局勢撲朔迷離的一年,中國大陸面臨不少治理挑戰:正當外部面臨美中兩強長期戰略博弈的格局發展時,香港問題來得很不是時候,這是結構性矛盾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此而言,中國大陸必須處理以下難題:訴諸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復興的意識型態,對內壓制異議聲音,對外則訴諸中國模式的崛起,藉此對抗美國以及西方為主的「霸權」。前者引發的困局表現在香港抗爭,國內社會情勢也面臨很大轉折,經濟開始放緩後,一些社會問題將浮現;後者則是西方世界對於「中國模式」的日益警惕,導致中國大陸在國際外交中成為眾矢之的。

這樣的情勢對於兩岸關係有直接影響,海峽兩岸都面臨一些很困難的抉擇,必須運用智慧才能度過難關。香港局勢的轉變,已將未來兩岸關係切換到基本價值與發展模式的競爭型態。無論2020年國、民兩黨誰贏得總統大選,執政上將承受較大壓力,可以預見大陸當局更積極主導棋局,將之導向和平統一的目標。如何在陸方促統與台灣民意之間取得平衡,是未來執政黨的挑戰。從今年初「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的習近平談話後,中國大陸大幅限縮兩岸關係中能夠容許差異的彈性空間;晚近國台辦及官媒更指責台灣是香港抗爭幕後黑手之一,港府也加強台客入境香港的行李檢查,便是警訊。身處台灣的我們,此處的難題是:如何珍惜中華民國台灣得之不易的民主自由制度,同時謹慎處理好兩岸關係?隨著香港反送中抗爭的演進,這個問題似乎愈來愈難找到面面俱到的答案。

另一方面,香港反送中抗爭發生於美中貿易爭端方興未艾之際,加上台港間密切的交流關係,無形中讓這個問題引起廣泛國際關注。儘管大陸官方控訴西方粗暴干預內政,或是指責台灣方面的處理方式;但是反過來說,西方國家向來關注自由人權議題,視之為超越民族國家疆界的事務。就此而言,不論是兩岸關係或是香港治理演變,日後無可避免將成為中國大陸與西方國家的摩擦點,進而牽動兩岸間互動;再加上美中貿易戰的世局變化,台灣處於兩強相爭的第一線尷尬位置,確實難以持平處事,很容易動輒得咎。這個外在局勢的變化,值得關心兩岸關係的人留意,共同思考良策因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