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告別囤積—兩岸居家整理師興起◆文/吳秋雨《交流雜誌108年10月號第167期(歷史資料)》

幾年前在台灣掀起一陣風潮的居家整理術,你應該不陌生,即使你沒看過書,也多少聽過朋友談論「斷捨離」或是「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不僅許多人開始實踐這些整理術,甚至還願意高薪聘用「整理師」來幫忙,從美國、日本興起的居家整理師,如今正在兩岸一起流行。

你是否也曾對自己的家感到煩心?這原本是讓自己好好放鬆、休息的空間,曾幾何時變得那麼有壓力,甚至讓自己喘不過氣。今年即將邁向 60 大壽的小玉姐,工作穩定,子女也各自成家,如今這個家對她來說,充滿回憶卻也失去魅力。透過朋友介紹,她找來了最近熱門的「整理師」幫忙,經過幾次溝通與上門實踐,小玉姐的家徹底變身,更重要的是,她自己重新找到了對生活的熱情。究竟整理師有什麼樣的魔法,能夠改造生活?跟居家清潔人員,又有什麼不同呢?

新興行業:專業整理師

居家整理師這個行業,最早出現於美國,由於地緣與文化關係,日本風格居家整理術,較為貼近台灣庶民日常。整理師作為一個職業,尚未獲得政府認證,也沒有所謂證照,目前在兩岸較熱門的整理師,都是靠著網路聲量與口碑經營,收費方式與服務內容也各有不同,是個新興行業。

台灣著名的整理師之一,何安蒔35歲創業了自己的整理公司,除了接案當整理師,她也兼任講師與培訓,訓練出來的整理師遍及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

整理師的收入並不固定,收費方式從時薪 400 元到 1,000 元新台幣不等,如果接案量多,月收入6萬以上不成問題。在對岸的上海,因為被 BBC 專訪成為「整理第一人」的韓藝恩,不僅個人收費高達每小時 1,000 元人民幣,她所創建的藝恩整理團隊,服務範圍廣達 50 多個城市,每一位整理師的收 入都能維持在日薪 1,000 元人民幣的水準。

整理師的另一項重要收入來自課程與演講,因為整理術是一種學問而不是苦力活,許多人更願意付費學習,然後嘗試自己動手,在許多整理服務公司中,課程收入甚至佔了一半以上的比例,當中也包含現在最熱門的線上課程。而頂尖的整理師,還有機會能夠出版著作,將一身功夫集結成書,更擴大自己的名聲。可以說,整理師的工作內容中,上門服務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其實是一種知識傳遞。

隨著家戶所得增加,擺脫貧窮,同時城市中也因為房價高漲,生活型態轉變,居家整理已經成為顯學,也讓整理師成為熱門的新興職業。但整理師究竟為何能夠拿到數倍於居家清潔的報酬呢?背後又有什麼樣的付出?

幫你、教你、陪你

一般的居家清潔人員,會幫客戶打掃家裡,最常見的就是浴室、廚房這些積病沈重,讓人不想碰觸的可怕地方;整理師則相反,她可能會翻出你凌亂的內衣褲抽屜,或是挖出你十幾年沒看過的舊相簿,而不是幫你清除抽油煙機上的油垢。 囤積是一種可怕的文明病,「我曾經花了兩天超過 24 小時,整理客戶的一間小套房。」何安蒔說,這個客戶18 年都不曾整理東西,工程浩大,最難的是溝通。一般來說事前溝通,少則 30 分鐘,多至兩三個小時都有可能,畢竟這牽涉到個人的隱私,整理師需要確保客戶真的了解服務的內容,更重要的是,了解客戶真正的問題。

不管是美國、日本、台灣或中國大陸,歷經高速經濟成長的社會,都難免要面對「囤積」這個文明病。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長輩愛物惜物,心態可以理解。每個家庭囤積的物品也各有不同,有些人家中的衛生紙堆到了天花板還在買,有些人則擁有大量的紙膠帶,其中所有人的共同毛病不外乎三樣:衣服、書本、食品藥品保健品,「搞定這3項,問題就解決了 90%」,韓藝恩說。

實際動手時,大家最頭痛的就是「要不要丟」,老公送的第一件衣服、自己存錢買的第一條口紅、很好用但卻不知道為什麼沒在用的各種東西,這是所有居家整理最常遇到的問題。而不同流派的整理師,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比如說,斷捨離派的觀點是,重新思考這個東西對「現在的自己」有什麼關係,如果它已經不需要、不適用、不舒服了,就應該勇敢的捨棄它。

怦然心動派則提出了一個取捨標準,拿起這個物品是否還有心動的感覺,如果已經失去了那份感情,就是該告別的時候。輕鬆整理派強調的則是,如何讓這個物品輕鬆的被取用,能否在家中找到這個物品的位置,就成了取捨的標準。居家整理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一旁引導客戶,如何取捨物品,如何重新思考人跟家的關係 ,進而改變生活空間,甚至改變人生。理論上來說,我們可能需要定期雇用居家清潔人員,但居家整理師可能只需要請一兩次,因為他不僅是幫你解決問題,更多的是在教你解決問題。

最需要整理的是你的心

你是否也有過這種經驗,刻意留下了某樣東西,想著如果發生了什麼,可以派上用場。等到事 情真的發生時,卻怎麼樣都找不到那樣東西。更讓人嘔氣的是,在重新購買了這樣東西後,原本收起來的突然又出現了。抱持著同樣的心態,再次收起來的話,很可能會反覆上演相同的戲碼。更糟糕的是,當這樣的狀況發生在各種場景時,我們的身邊就逐漸堆滿了重複、暫時用不上的、不小心買錯的、親戚送來卻沒有用的東西,而那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就這樣被淹沒在其中。

居家整理,其實也是一種人生整理。成長是由一連串的告別累積而來,捨不得告別的話,也就失去了成長的可能。從物質面來說,我們累積了許多不必要的物品在身邊,斷捨離不僅要斬斷 過度的追求,也要捨棄沈重的過去,從精神面來說,當我們的家裡充滿了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也等於是充滿了對生活的無奈跟妥協,只有勇敢的告別,才能重新看清楚自己最重要的目標。

殘酷的現實是,沒有足夠的購買力支持的話,人們很難認真的去整理東西。然而,假如身處在 窮困的環境中,其實更需要整理身邊的資源,明確自己的目標,才有機會改變現況。如果你還沒準備好面對自己的家,或許可以考慮尋求專業整理師的協助,又或者,找一個我們身邊都有的,特愛整理的那種朋友聊聊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