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日本減塑 訂塑膠資源循環戰略◆文/楊光明(旅日作家)《交流雜誌108年12月號第168期(歷史資料)》

減少塑膠製品(減塑)已成國際問題,日本在減塑方面被說成是後進國,今年5月底日本訂出「塑膠資源循環戰略」,要減少用完即丟的塑膠垃圾25%、廢棄塑膠要進行百分百的有效利用,這被視為許下豪志。

全球每年至少有90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對海洋生物及地球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日本於今年6月底召開20國集團(G20)大阪高峰會時,居於主導地位促成與會國達成「大阪藍色海洋願景」協議,同意以2050年為目標,將海洋塑膠垃圾減到零。

塑膠垃圾資源回收 約6成被送進焚化爐燒掉

日本的說法是,日本排出的海洋垃圾不到全球的1%,塑膠回收率高達84%,算是全球頂級的水準,但有人不以為然,認為日本民眾努力做分類,希望能進行資源回收的塑膠,其中大部分卻被送進焚化爐,很多是在日本境內被燃燒處理掉。

日本的評論家夫馬賢治表示,日本在進行塑膠的資源回收方面有所謂的「3R」,就是塑膠的減量(Reduce)、重複使用(Reuse)、回收(Recycle)。日本政府及企業對於資源回收的概念是包括材料再生(Material Recycle)、化學再生法(Chemical Recycle)及熱回收(Thermal Recycle)這3種。

所謂材料再生,譬如將寶特瓶垃圾再利用製成寶特瓶,或塑膠垃圾製成鐵路月台的長板凳、桶子等。但若使用資源回收的方法,多次回收利用的塑膠分子會劣化,導致品質變差,無法使用,因此有待新的技術,也就是運用化學再生法。

化學再生法是將塑膠垃圾分解成分子之後,再變成塑膠素材的方法,分解工程需要大工廠,需有龐大資金。日本塑膠再生率84%當中,僅有4%進行化學再生法處理。23%是進行材料再生處理,其中15%出口到中國大陸進行回收,在日本國內進行材料再生處理的僅8%。今年因中國大陸政府禁止進口塑膠垃圾,所以日本相當傷腦筋。

在日本,塑膠再生率84%當中有將近6成是進行「熱回收」,譬如將寶特瓶等塑膠放進焚化爐燃燒,回收熱當做能源,這些回收熱可運用於火力發電、溫水游泳池,被稱為「垃圾發電」。

日本減塑創新商機 企業研發新材料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要減塑的課題就是塑膠垃圾量龐大,2017年的總排出量為903萬噸,比前一年增0.4%,時隔4年增加。去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報告顯示,在日本,使用於容器或包裝的塑膠平均每位國民約是32公斤的垃圾量,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

儘管業者推廣讓消費者購買洗滌劑時可買補充包以減少塑膠瓶罐包裝,但洗滌劑所產生的塑膠也在增加中。日本石鹼洗劑工業會的統計顯示,洗滌用的液體洗滌劑或洗髮精、潤髮乳等8項製造,2017年使用塑膠的總量為7萬9,000公噸,比前一年增加2.5%。

日經報導說,減塑的有效方法就是運用替代材料或資源回收成原材料,但是日本在這方面的作法還落後於其他國家。全球化學工業龍頭德國巴斯夫集團(BASF)、南美石化工業龍頭巴西Braskem等公司都陸續改為量產生物塑料產品(Bioplastic),現階段全球的使用量是日本的50倍,一年約200萬噸。

全球有些大企業愈來愈重視ESG投資,也就是將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ety)與公司治理(Governance)等面向的風險與績效納入投資考量。美國的跨國消費日用品公司寶僑(P&G)決定努力在2030年之前讓所有包裝可再利用。英國與荷蘭的跨國消費品公司聯合利華(Unilever)等公司也決定在2025年之前,將包裝用的塑膠改為可再利用、回收、具有生物分解性的材質。

日本的企業被指在友善環境的工作做得不夠積極,現在有部分企業開始動起來。今年1月,日本有265家公司及團體組企業聯合要提出減塑對策,擔任聯合會會長的花王公司社長澤田道隆表示,要研發塑膠垃圾的回收技術,不是讓塑膠垃圾丟進焚化爐焚燒就好。

總社位於東京的生活日用品大廠花王積極減塑,推出產品補充包商品後,產品所使用的塑膠減少了9.3噸,儘管比例只占日本整體的1%以下,但花王目標在2030年之前,包裝容器採用生物塑料,一年流通量3億個,藉此可對環境造成較低的負擔。此外,花王目標包括工廠在內的所有據點,塑膠垃圾的再生率達100%。

生產高機能纖維、樹脂、化學品的知名日本廠商庫拉雷(KULARA)設在美國的工廠將斥資1,500萬美元生產用於食品包裝用的保鮮膜生物塑料,預定2020年初開始生產。

此外,去年8月,日本第一大餐飲集團雲雀(Skylark)控股公司決定在2020年之前旗下餐飲店將禁用塑膠製吸管,創日本大型外食產業首例。這個集團一年所用的塑膠吸管多達1億5,000萬支。此外,餐廳連鎖品牌Gusto推出以玉米為原料的環保吸管,取代塑料吸管。今年初開始,東京有些大飯店開始使用木製吸管。

日經報導指出,日本以前在汽車的環保規制、家電產品的節能技術方面強,成為產品的優勢。為了環保,今後如果能集結智慧進行創新,譬如改變素材、加強回收技術等,估計可帶來相當於日本國內生產毛額(GDP)4%,約20兆日圓(約新台幣6兆元)的經濟效益。

約9成日人關心海洋污染 但塑膠袋一年用約305億個

日本內閣府10月25日公布一項有關塑膠垃圾問題的民調顯示,有89%的民眾關心塑膠垃圾造成海洋污染。對於塑膠垃圾的問題,33%民眾回答「非常關心」,55.5%民眾回答「算是關心」。9.1%回答「不太關心」、1.7%回答「毫不關心」。

民眾被問到利用塑膠有過度服務的情況為何,在複選的情況下,回答「裝便當用的分裝容器或擺飾」為50.3%、「購物塑膠袋」為50.1%、「網購等的商品包裝、緩衝或保護材料」為45.8%、「飲料的吸管、攪拌棒」為44.8%。

日本環境省(相當於環保署)估算,日本一年的塑膠垃圾量約900萬噸,塑膠袋的年間消費量是30萬至40萬噸,約占總體塑膠垃圾量的3%至4%。另方面,日本聚酯纖維業界團體的說法是,在日本流通的塑膠袋一年約20萬公噸,以數量來說,約為每年垃圾總量900萬噸的2%。

東京農工大學教授高田秀重指出,塑膠垃圾污染海洋、河川,最多的就是寶特瓶,其次是食品的包裝等。日本環境省的主管也表示,日本的食品有過度包裝的情況,不僅是要減少塑膠袋,也要減少這類的塑膠製品。

高田說,塑膠袋容易被風吹走,飄到河川或海洋,雖然塑膠袋垃圾數量占整體塑膠垃圾量的比例小,但已是海洋垃圾的主因,一定要採取對策。

在日本,部分地方自治體已實施針對塑膠袋的措施。富山縣是日本地方政府中率先實施與縣內超市等簽協定,2008年4月起停止提供免費塑膠袋。超市的一個塑膠袋收費5日圓、洗衣店一個塑膠袋收費10日圓,11年來已減少使用約15億7,000個塑膠袋,約減少了1萬6,000噸塑膠垃圾。富山縣民眾由10%至20%自備環保袋的情況提升為95%,居日本全國第一。

台灣的超商、超市大致上已實施購物塑膠袋收費,但日本因為許多超商、超市抗拒這樣的措施,若是外國人看到日本超商或超市,結帳店員迅速用大大小小的塑膠袋包裝時,應該會很驚訝。2002年統計指出,日本使用塑膠購物袋的情況是一年305億個,有人指出,將近20年來這數字應該更多。

日本政府11月4日決定明年7月1日起所有零售店的購物塑膠袋,若是用石化資源等製成,業者有義務要向消費者收費;但如果是以植物為原料、生物塑料含25%以上的塑膠袋,或是可在海中分解成水、二氧化碳的塑膠袋,厚度0.05公釐以上重複使用的袋子就不需付費。

日本環境大臣(相當於環保署長)小泉進次郎11月1日在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表示,藉由購物塑膠袋的收費,希望能讓民眾加深對塑膠垃圾問題的了解。

推動減塑政策需要魄力,日本政府也摩拳擦掌,準備洗刷「後進國」的稱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