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外送興起 兩岸上演「食」代革命◆文/邁博《交流雜誌108年12月號第168期(歷史資料)》

滑滑手機,動動手指頭,幾十分鐘後就有熱騰騰的美食送到家門口,這是都會人越來越流行的飲食消費模式,走在台灣街頭,foodpanda、Uber Eats的外送機車更是隨處可見。而在中國大陸,這樣的消費模式比台灣更早興起,高達700萬的外送大軍還被譽為「銀河護『胃』隊」,成為大陸十一國慶遊行的主角之一。隨著外送的普及,食品衛生如何管控、騎士安全怎麼保障、對實體店帶來的衝擊為何,都是兩岸同時面臨的課題。

據第三方諮詢機構發布的「2018-2019中國在線外賣行業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大陸外賣用戶達到3.58億人,市場規模突破人民幣2,400億元。不過短短幾年,外賣從一個新鮮事物,成長為與大陸民眾生活密不可分的行業,甚至成為一種「中國特色」的生活方式。要支撐起這樣的消費力,自然需要龐大的外送小哥大軍。

根據艾媒諮詢的資料顯示,24歲以下人群是中國大陸外賣訂單的主體,其中24歲及以下用戶在「餓了麼」平台占比高達65.27%,「美團外賣」上則占比52.59%。「95後」、「00後」撐起了外賣訂餐的「半壁江山」,成為外賣經濟的主力。

數據顯示,台灣目前約有5萬多名外送員,而中國大陸的外賣小哥註冊人數,超過700萬,他們風雨無阻,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中為食客們送餐,大陸網民稱他們是「銀河護『胃』隊」、「最熟悉的陌生人」,2019年大陸十一國慶的群眾遊行環節,一群外送小哥車隊亮相,更掀起現場高潮。

交通安全》台納意外險 陸違規者停工

這群外送大軍上街,為了在限定時間內送達食物,自然增加了交通安全的隱憂,外送員的交通事故也頻傳。台灣勞動部職安署不久前就邀集業者座談,達成4項共識,包括改善APP派單機制、強化外送員保險保障、提供反光背心等安全防護措施,並強化「食物外送作業安全指引」的法效性。

台北市勞動局首創「台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草案)」,管理規範外送平台業者與外送員保護方式,包括強制業者須為外送員投保意外險、颱風天應停止外送等,同時將食品安全、交通安全與消費爭議機制全納入規範。

台灣協作暨共享經濟協會也公布了「業者自律公約」,要求須確認外送員於上線提供服務前應備有相關保險保障;確認外送員具備相關駕駛執照與資格;提升外送夥伴道路交通安全意識;比照政府機關颱風與異常氣候標準,暫停平台服務或調整服務範圍,保障外送員安全等。

至於大陸,許多城市相繼頒布法規處理外送員的交通安全問題。如深圳市於2019年11月起,當月內1次交通違規的騎手停工1天、2次違規停工2天、3次則停工5天,4次(含4次以上)違規者直接納入黑名單並停工一年,停工期間各平台均不可錄用,這些違法騎手還要上交通安全課程。

北京市針對快遞外賣行業所使用的電動自行車,實行「五統一」管理,即統一車輛顏色、車輛標識、車輛編碼、發放從業人員學習卡和購買車輛交通意外保險。南京市則提出「六統一」舉措,統一車輛號牌、統一編號管理、統一佩戴頭盔、統一服裝樣式、統一持證上崗、統一購置保險。在此之前,外賣平台很少購買第三責任險,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騎手常遇到沒錢賠的窘境。

外送員薪水》台一單70元 陸一單35元

這樣的規範,能起到多大效用,還有待時間觀察,但對外送員而言,最實際的還是收入的多寡。

大陸各外賣平台的外送騎手,工資分為專送(專職)和眾包(兼職)兩種形式。食物外送平台,如美團、餓了嗎,通常都只有五險,而沒有住房公積金,其他平台甚至還常缺一到兩種保險。許多大陸外送平台為節省人力成本、不願承擔「五險一金」。

以上海為例,美團一單分給全職外送員8元人民幣(約台幣35元),晚上10點後一單給10元人民幣;餓了麼單價較低,白天一單在6、7元。一位美團的全職外送員受訪表示,平均每個月接700單左右,正常收入約6,000元人民幣,上萬的也有,但那是很厲害的。

台灣外送員的薪水獎金,一單約可賺70元,若達到一定的量,單位獎金又再提高,但因為接連發生外送員交通事故,讓外送業者以調高安全保障、調降獎金的方式作為因應,這也讓不少外送員陷入掙扎。

如foodpanda 2019年10月公告,配送金最低門檻從180件提高至191件;原第180至375件區間,每單85元,提高到191件至412件區間,原本601件以上,每單配送金額可達120元則取消。

一位Uber Eats前外送員洪先生就認為,不認同外送平台從承攬制改為雇傭制,因為納入勞健保後,收入勢必會減少,月入破10萬的外送神話可能走入歷史。原本跑愈多趟、賺愈多績效獎金,如果外送平台變成雇傭制,加入勞健保後所提高的人事成本,不僅會轉嫁到消費者下單的金額,也會影響原本的獎金計算,連帶外送的時間也不再彈性。

食安把關 線上線下需一致

「行」的安全得到關注,「食」的衛生同樣需要把關。過去不時會出現食品衛生不佳的新聞,有些店家食物生產流程隱蔽,無法監管。中國大陸在國家食藥監管總局2017年11月就發布了《網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明確要求網路銷售和實體店銷售的食品質量保持一致、明確配送過程食品不受汙染、展開網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檢測等。

2018年8月起,中國大陸還展開為期一年的「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針對無照經營、品管不善等問題,一年來下架了將近6萬家網路餐飲店。

至於台灣,勞動部正研擬修正「食物外送作業安全指引」及「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未來若業者違反指引,將開罰3至30萬元不等。

外送興起 大陸擴及跑腿業

食品衛生把關了,如何讓食物在最美味的狀態送到消費者面前,則是許多大品牌的實體店家,面臨的共同難題。

經營鼎泰豐小籠包的大成食品董事長韓家宸就透露,早在4、5年前,大陸外送平台就找上鼎泰豐談合作,但當時為了講求食物品質,擔心外送會讓小籠包涼掉、也無法提供頂級服務,因此沒有同意;但如今外賣已是大趨勢,因此這一兩年鼎泰豐就開始與大陸外送平台合作,使用保溫袋,採精緻包裝,就是力求顧客叫外送也能享受到與餐廳一樣的食物水準。

韓家宸說,外送平台不一定會「衝擊」實體店,但這是正在發生的消費習慣改變,因此餐飲業者與外送平台合作,是必然趨勢,如果不加入,就會影響市佔率,他強調「雙方相輔相成,不是有你就沒有我的零和關係」。

目前台灣的外送還僅限於食物餐點,不過大陸的外送行業已經擴及生鮮超市、鮮花、代購藥品,便利商店的生活用品,甚至是跑腿行業,這些經驗都值得台灣未來參考借鏡。

塑膠餐盒 環保隱憂

用餐前的細節都想周到了,用餐後的環保問題,也是必須面對的。因為外送,產生了大量的一次性餐具,塑膠垃圾快速成長,對環境造成傷害,台北市中崙市場一家麵攤老闆就估計,外送興起後,內用與外帶的比例,從2:1上升到1:4,一來一往差了8倍。

再看對岸,北京於2019年10月頒布《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正案》草案,其中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或者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調羹等餐具的,旅館經營單位主動向消費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的,經相關部門責令整改而不改正的,處1,000元以上5,000元(人民幣)以下罰款。就是對外送的垃圾問題,祭出一記重拳。

從食品衛生、交通安全、權益保障,再到環境保護,在便利享受美食的同時,一場「食」代革命,正同時在兩岸上演。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