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永續城市 一呼一吸不擔心◆文/李育琴、彭瑞祥《交流雜誌109年2月號第169期(歷史資料)》

提及「永續城市」,必須先檢視「永續發展」的原意,永續發展的英文為「sustainable development」,有的中文翻譯成「可持續的發展」,意即「在不影響後代福祉的原則下滿足當代人之需求」。也有學者把永續看成是「生態、生活、生產」或者是「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的均衡發展。

根據聯合國人居署(UN-Habitat)—《2016世界城市狀況報告》(The World Cities Report 2016),全球排名前600名的主要城市中居住著5分之1的世界人口,對全球生產總值的貢獻高達60。如果不進行適當的規劃和管理,不均衡的城市化會導致不平等、貧民窟和氣候變化災難性影響的增長。

ICLEI扮演永續城市的重要平台

1990年來自43個國家的200多個地方政府,群聚在位於紐約市的聯合國總部,共同參與名為「地方政府的永續未來世界會員大會」(World Congress of Local Government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經過4天會議的討論後,成立了一個以地方政府組織為主要成員的國際性聯盟─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Local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簡稱ICLEI。今天的ICLEI,已是全球最主要的永續城市治理政策交流平台,主要概念是提供一個能強化地方政府合作與支持地方永續發展的國際性政策討論環境,全球已經有越來越多個的城市加入,台灣也有11個地方政府成員。

ICLEI所談論的主題和方向,經過20多年的發展由原來的環境和氣候議題,擴展至不同的主題,包括交通、低碳、綠能經濟等,後來加入生物多樣性、幸福城市、韌性城市等,也開始注意到城市治理的各個面向,包括財務資金來源。目前已經發起綠色氣候城市計畫,透過會員城市的治理行動,朝以下幾個共同的目標實現:

1.建立並促進全球100%再生能源城市網絡,以刺激綠色經濟,強調地方韌性與低排放發展。

2.推動「化石燃料減少投資」,以(地方)再生能源取代。

3.發展溫室氣體盤查工具。

4.發展城市氣候規劃員認證訓練計畫,將與GPC溫室氣體排放盤查彙整及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之能力培養連結。

5.協助會員改善空氣品質並減少排放,以實現健康的城市加入城市固體廢棄物行動(CCAC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itiative),支持會員開發資源與計畫。

6.協助地方政府與私部門最佳化能源系統的效率。

7.為城市建立有效的機制,打造綠色、再生能源建築。

「新加坡指數」被廣泛使用

除了ICLEI的城市結盟機制,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所設立的「愛知目標」架構下,也要求各國將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納入國家與地方政策中。聯合國最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第四版,城市和地方政府對於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實施有重要影響。全球城市化如果依目前的行為、消費、生產和經濟模式照舊且持續下去,全球生態系統將無法滿足未來人類的需求。但該報告指出,這些挑戰或有轉機。城市的優勢是擁有較多資金、知識機構,資訊和人的網絡,能夠迅速轉變且做出因應。透過地方政府的環境影響評估,和研究得到的精準數據,可以針對生物多樣性嚴重喪失的地區,加以量化,並且制定減輕全球環境影響的措施。透過政策,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或可在城市的優勢中實現。

例如,既是城市也是國家的新加坡,便在其國家公園局2015年提交給生物多樣性締約國大會(CBD)的「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育報告」中,描述該國的生物多樣性城市治理成果。新加坡政府提出的「新加坡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SI),就是為城市或地方政府而設計,這項指數提供了一項監測和評估工具,並發展出「新加坡指數」操作手冊,在了解城市的基礎背景資訊與生物多樣性現況後,透過23項指標,衡量城市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服務,以及對生物多樣性的管理。目前「新加坡指數」在全球至少有70多個城市開始應用。

2030年非洲城市人口將達50%

不只發達國家,部分非洲國家的城市也感受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一般認為,非洲大陸經濟發展較遲緩、基礎建設和知識相對落後的地區,然而根據聯合國《全球都市化展望》報告,非洲大陸的城市化正在加速,預估2020到2050年間,將成為全球城市化最快速的區域。到2030年,非洲的城市土地面積將比2000年成長700%,城市人口也達到50%。

馬拉威的首都里朗威(Lilongwe)是非洲快速發展的城市,人口有67.5萬,每年以4.3%的速度成長。生物多樣性所提供的公共利益,包括人民食物、庇護處所、藥物和耕作收入等價值,開始影響馬拉威的國家政策,促使該國重新擬定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和行動計畫(NBSAP)。里朗威市也參與了ICLEI城市生物多樣性中心等國際組織共同合作的「非洲都市自然資產計畫」(UNA Africa),這項計畫協助撒哈拉以南城市了解自然資源管理所面臨的挑戰。儘管先前里朗威市大部分市政官員對於生物多樣性都還很陌生,但透過ICLEI的支持,已完成了生物多樣性報告,包括濕地、公園和植樹林等,也規劃出保護城市自然資產的制度規範。

高雄簽生物多樣性MOU為永續城市奠基

在台灣,「生態城市」也是地方政府努力的目標。例如高雄市政府於2011年與世界其他城市簽訂了《地方生物多樣性行動備忘錄》(Local Action for Biodiversity MOU),作為高雄提升都會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宣示。2012年,在此目標下,市府提出了為期3年的「高雄生物多樣性保育短期行動方案」,執行期間,成立跨局處的工作小組,共同檢討高雄生物多樣性保育和生物多樣性城市的經營。並訂出七大策略方向:永續資源管理、環境教育推廣、工程生態考量、都市土地規劃、傳統生態智慧、夥伴關係建立及資訊整合管考。

此外,高雄生物多樣性基礎資料庫的建立,也為後續的保育行動和政策施行奠立基石。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建置後,可與政府的都市計畫區和保育圖層套疊,分析出高雄生物多樣性分布的熱點和生態敏感區域,作為未來開發計畫參照。從高雄經驗來看,透過永續城市治理的推廣,可讓缺乏聯合國參與機制的台灣,有機會透過國際性平台,與各個城市和地方政府彼此學習,做更多的連結。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