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全球新世代、新媒體、新領袖的崛起◆文/譚思瑜《交流雜誌109年6月號第171期(歷史資料)》

從318太陽花學運到香港反送中運動,新世代展現出對公共事務的熱情、組織領導能力與思辨能力,隨著科技不斷推陳出新,新科技、新媒體、新世代蹦發出潛在能量。

新世代力量崛起,打破了學生在學校乖乖唸書的規則,為了參與公共議題積極吸收相關歷史知識、不斷磨練論述能力作為武器,台灣和香港街頭成了新公民參與公共行動的場域。

千禧世代VS嬰兒潮世代

不只太陽花和反送中,不只香港的「藍絲」和「黃絲」,槍口對準嬰兒潮的世代衝突,似乎成了全球流行現象。嬰兒潮世代係指1946至1964年之間出生者,X世代出生於1965至1980年之間,Y世代(又稱千禧世代)約為1981至1995年之間出生者,而Z世代特指在1996至2000年代出生者。

所謂的「千禧世代」,在社群媒體上談到新冠疫情時,會標註「Boomer remover」,Boomer原意是嬰兒潮人口,現已泛指老年人,把Boomers都移走了,意謂著新冠疫情是一場消滅老人的瘟疫。

千禧世代的紐西蘭25歲國會女議員斯瓦布里克(Chlöe Swarbrick),在議場談論氣候變遷議題時被資深議員打斷,她隨口反譏一句:「OK, Boomer.(好啦,嬰兒潮老人)」,在各國媒體及社群網站上爆紅,大量梗圖及抖音短片不斷流傳,甚至製成T恤熱賣。

在多數西方國家的千禧世代與Z世代眼中,嬰兒潮世代享受經濟成果、重視個人享受,卻不關切長期且屬於多數人的利益,更是造成當前各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的元凶;而嬰兒潮世代則認為年輕世代欠缺責任感,沒有經歷過冷戰的緊張時刻、對戰爭無感。

因此,雙方對議題出現歧見時,青年世代多以較為嘲諷的「好啦,嬰兒潮世代」、甚至略帶憤怒與無力感地說:「別管我,行嗎!」(Leave me alone!)回應資深世代;而後者亦可轉化成為對「美國優先」論述的支持。

歐洲政壇年輕化 少年總統登上舞台

近年歐洲政壇愈趨年輕化,每次大選都會冒出不少政壇新星,其中芬蘭由34歲的交通部長馬琳(Sanna Marin)接任,較2019年8月成為烏克蘭史上最年輕總理的岡察魯克(Oleksiy Goncharuk)還要小1歲。

目前歐洲有多名年輕的國家領袖,當中不乏政治素人,烏克蘭可說是當中的佼佼者。

2019年5月,41歲的喜劇演員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以政治素人之姿在大選中拿到70%選票勝出,成為烏克蘭總統。他隨後委任同樣是政治素人、35歲的律師岡察魯克成為烏克蘭史上最年輕的總理。岡察魯克擔任總統辦公室副主任,只有三個月的政府工作經驗。

澤倫斯基上任半年,被捲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通烏門」事件,又因2019年9月與俄羅斯及烏克蘭東部地區的武裝份子達成協議,承諾賦予東部頓巴斯地區特殊地位,並舉行地方選舉,被批評是向俄羅斯及分離份子投降,觸發民眾抗議。

這些年輕國家元首往往有別於傳統的政治人物,有其獨特的經歷,亦成功吸引新一代選民支持。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與年長24歲妻子的師生戀。馬克宏於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中勝出,39歲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不過,比起澤倫斯基及岡察魯克,馬克宏從政經驗相當豐富,他由法國前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一手提拔,曾出任經濟部長,2016年才辭去職務,發起「前進黨」政治運動,組織總統競選活動。

愛爾蘭總統瓦拉德卡(Leo Varadkar)2017年成為愛爾蘭總理,當時年僅38歲,但已有13年從政經驗。他在2015年愛爾蘭修憲公民投票期間出櫃,公開同志身份。

至於芬蘭新任總理馬琳,由同志雙親扶養長大,青少年時期在麵包店打工。她於27歲當上市議會議長,自此在芬蘭政壇快速崛起,今年接下交通部長一職,轉眼已登上總理之位。馬琳算是前衛的左派,所屬的社民黨跟工會關係親密,也想縮減化石燃料用量,並支持強健社會福利制度。她表示,沒想過自己的年紀和性別,只心念當初從政的理由。

近年歐洲小國聖馬利諾亦接連選出年輕的首席執政官(相當於該國元首),其中2018年選出年僅28歲的首席執政官齊亞奇(Matteo Ciacci),堪稱最年輕國家元首。不過,聖馬利諾採雙首席執政官制,且任期只有半年。

值得一提的是奧地利前總理庫爾茨(Sebastian Kurtz),他於2017年創下最年輕總理的紀錄,當時年僅31歲,但今年5月被國會通過不信任案而解除職務。

除了歐洲,2017年上任的紐西蘭女總理阿德恩(Jacinda Ardern)、薩爾瓦多總統布格磊(Nayib Bukele)分別是38及37歲。持續年輕化的歐洲元首,引起全球關注。觀察家認為,庫爾茨、馬克宏等年輕政壇新星的顏值高,加上親和力,即使沒有很亮眼的政績,但只要沒有犯過大錯,在各國選民求變的心態下,渴望政壇新人帶來新風氣,這些年輕政治人物在短短幾年內人氣急升,甚至一躍成為國家元首。

千禧世代消費大不同 高價體驗活動當禮物

根據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 Board)在2018年《千禧世代和其他世代不一樣了嗎?》(Are Millennials different?)研究報告中指出,以消費偏好來說,千禧世代與嬰兒潮世代沒有顯著差異;但在消費模式上,千禧世代偏好虛擬消費的體驗,這與三個因素有關:

首先是富裕程度降低。千禧世代的消費者或許可以從實體店面去了解、觸及、以及試用商品,但這些傳統通路卻未必是千禧世代的實際消費地點。主因是,跟家裡的線上購物相比,外出的通勤費用、時間成本較高。另外,相較於同年齡,千禧世代不如上幾代人那麼富裕,收入更低,資產也更少。

實際上,千禧世代花費在食品、酒類、家具、外食、住房等類別的總支出占有率並沒有太大差異。千禧世代偏好線上購物的主因並非消費心理不同,而是收入降低造成減少外出購物。

其次是社群媒體的影響。社群媒體對於千禧世代的消費行為影響巨大,這點在精品業中最為明顯,根據德勤全球(Deloitte)發表的研究報告《Bling It On》指出,20.5%千禧世代消費者透過社群媒體接收新的奢侈品和趨勢。

尤其,若預算充足,有一半的千禧世代選擇高消費的體驗活動做為禮物,這和大眾對於千禧世代的預期很不同,也讓許多精品企業甚感驚訝。雖然千禧世代高度仰賴社群媒體的分享,但同時體驗式活動本身就是產品,千禧世代對於這類產品接受度高。

第三,總體經濟(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全球經濟大蕭條,失業率達新高,一般大眾對市場沒有信心,千禧世代的消費行為也跟著受到影響。債務增加,通貨膨脹,以及石油和原物料價格上升,導致千禧世代傾向降低消費,並將收入存在銀行,連帶消費力隨之下降。

然而,經濟不會一直處於停滯狀態,從德勤全球的《The consumer is changing, but perhaps not how you think》的產業報告可知:由於千禧世代現在還處於成長時期,在金融危機等不景氣時代中裡長大的經歷,是否會對他們的消費心理產生永久性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新世代的核心素養 自發、互動、共好

根據《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2019年一篇文章〈Hao, Boomer!〉指出,台灣的嬰兒潮世代出現時序是東北亞國家當中最接近美國經驗者,台灣對冷戰的立場也跟美國相同。若以美國經驗為參照,今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及選後民眾對於相關外交及兩岸政策的看法,亦顯示出世代的差異。

入選美國《外交政策》期刊全球「百大思想家」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曾受訪表示:「我們剛出生時,並不受限於接觸哪些事物,但到了就學期間卻被剝奪了學習的選擇權,甚至要進行各項學科的排名競爭。然而,離開校園開始接觸各行各業,又提倡團隊合作。」他認為,新世代的核心素養就是「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