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精準防疫 台灣模式發光發熱◆文/簡熙嵐《交流雜誌109年6月號第171期(歷史資料)》

自中國大陸爆發新冠肺炎以降,全球疫情失控,至5月已逾300多萬人確診,死亡數更破20萬人,災情遠勝當年SARS。相較於疫情嚴重的其他國家,台灣─這個離中國大陸只有130公里、通商頻繁密切的國家,竟未如預期疫情大爆發成為重災區,人民依舊能維持正常生活,各國開始紛紛探究:台灣究竟怎麼辦到的?

曾被預測第二慘 防疫模範生翻紅

1月底,正當新冠肺炎在中國大陸境外出現第一例時,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布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擴散預測圖」,台灣被預測是全球第二慘的疫區。然而,台灣在防疫上的超前部署及後續多項防疫措施的奏效,打臉了這項預測,截至5月1日,台灣在世界各國的確診人數排序中,已遠低於其他100多個國家,堪稱防疫模範生。

各國領袖、企業家、公衛專家,乃至於演藝圈名人,更紛紛稱讚台灣防疫表現。被稱為「4大頂級醫學期刊」的《美國醫學會雜誌》,3月初刊登一篇介紹台灣防疫的文章便直指,大數據分析、新科技及主動篩檢是台灣能有效防疫的關鍵,並細數台灣這次至少採取了124個行動策略來對抗疫情。

綜合各方專家觀察,台灣這次能精準防疫、守住疫情不擴大,可歸功於邊境管制、科技防疫,以及包含口罩在內的公共衛生策略等3大防疫措施的超前部署。

其中,防堵境外移入感染擴大,有效採取邊境管制措施成為防疫最大關鍵;回顧台灣這次面臨疫情爆發後的第一波中國大陸武漢、乃至於第二波歐美大浪來襲,都能有效且及早採取策略。

邊境管制殲病毒 跨年夜超前部署

被視為最關鍵的邊境管制措施,要回到去年12月31日、中國大陸首次向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武漢出現27起原因不明肺炎病例的那一天,當民間歡心迎接跨年夜之際,我國行政院已啟動第一波防疫應變,當天首度召開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疾管署並在同天宣布,自武漢直航入境的班機須「登機檢疫」,入境旅客必須申報健康狀況。

隨後,疾管署1月15日公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即武漢肺炎)」為第5類法定傳染病;16日又馬上宣布將武漢市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二級警示,20日更三級開設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較於鄰國日本,直到1月28日才宣布新冠肺炎為「指定感染症」,台灣在1月21日出現首起確診病例之前,早做好了防疫先期準備。

當歐美疫情失控、台灣3月18日確診人數首度破百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旋即升級一連串邊境管制措施,當月19日起全面限制入境,少數情況允許入境的不論本國或外國籍,都須居家檢疫14天;另把居家檢疫對象往前回溯,3月8日到18日間自美國、東亞國家入境有症狀者,均須居家檢疫14天並採檢,希望及早找出感染者以切斷感染傳播鏈;隨後在當月24日起,更全面禁止旅客登機來台轉機。

科技追蹤阻感染 插卡便知旅遊史

對抗新冠肺炎,台灣的科技防疫也備受國際讚譽,「電子圍籬系統」等科技防疫措施,至今已三度升級、翻新,不但便於疫調時釐清接觸者,更能對疑似的感染者提前示警,甚至多個國家都前來向台灣取經,希望複製台灣經驗用於防疫上。

1月底,政府先整合了健保卡以及入出境資料庫,二套資料相互勾稽後,民眾看診時只要健保卡一插,旅遊史便一覽無遺,方便醫師判斷是否為高風險族群;同時,為讓邊境檢疫更精準,政府也發給居家檢疫者防疫手機,透過電話、 LINE訊息和定位系統掌握行蹤,確保他們都能乖乖待在家。

到了2月中旬再推出「旅客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電子化系統」,民眾入境時掃描QR Code後,就可線上填報入境健康聲明卡,移民官可同步知道旅客是否需要居家檢疫。3月18日再啟動「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透過手機基地台定位,居家檢疫或隔離者只要離開檢疫範圍,系統就會自動發送「告警簡訊」給當事人及民政、衛政單位與轄區警察,若手機關機,就會有人登門拜訪。

台灣使用的科技追蹤技術,為了避開隱私爭議,主要採用基地台的訊號來定位,而非GPS定位;例如一度引發台灣恐慌的鑽石公主號,當時下船3000人趴趴走,政府就是透過基地台電信訊號,將他們的足跡交叉重疊後,撈出51個北北基熱點,並發出國家級細胞簡訊向可能的接觸者示警。

除對入境者與境內可能感染者採取一連串措施,同樣被國際稱讚的,就是台灣及早因應、隨狀況不斷調整而「逆轉勝」的口罩政策。

口罩政策逆轉勝 守住國內還援外

台灣出現首起確診個案後的隔2天(1月23日),行政院就明快宣布禁止口罩出口,相較於其他國家遲至2月、甚至3月後才宣布禁止出口,台灣在口罩政策未雨綢繆,是民眾能落實個人公共衛生防疫工作的關鍵。不過,民眾買不到口罩的恐慌仍爆發了囤積、搶購潮,為解決「口罩之亂」,台灣化危機為轉機,陸續精進口罩購買的機制與片數。

首先,指揮中心自1月31日起全數徵用國內口罩,並開放超商通路每人一次限購3片;2月6日再推口罩實名制,讓民眾使用健保卡赴藥局購買,7天內限購2片;3月12日「口罩實名制2.0」除了藥局排隊購買,搭配手機APP的網路預購、超商取貨制度,成人口罩7天增至3片、兒童7天5片;4月9日網路預購再改成雙週制,成人口罩一次可預購9片、兒童一次10片;4月22日推出的「口罩實名制3.0」民眾更可直接到超商憑健保卡購買口罩,縮短購買流程及時間。

政府搭配科技而不斷翻新的口罩政策最後「逆轉勝」,不僅解決國內口罩荒,更引起國際關注,日本媒體便稱讚我國「數位政委」唐鳳,是「智商超過180的天才科技大臣」;除預購APP研發,由他率領打造的線上「口罩地圖」,透過立即數據,每家藥房每3分鐘更新一次口罩庫存,讓資訊更透明。

而我國2月上旬宣布打造的「口罩國家隊」共90條產線也陸續上線,每日產能上看1500萬片,已躍居全球口罩生產第二大國,不僅滿足國內需求,也讓台灣有餘力與美國、歐美及邦交國等展開「口罩外交」;指揮中心4月底更推出「護台灣、助世界」活動,民眾可透過APP捐出自己的口罩配額給其他國家,至5月初已破40萬台灣人響應,共捐出逾300萬片,平均每人捐出8.4片。

儘管國際地位處境艱難,我國至今精準防疫的表現已使台灣模式發光發熱,不僅守住國人健康,更向全球防疫貢獻己力,讓「Taiwan can help」、「Taiwan is helping」不只是口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