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新冠肺炎疫情未止 宅經濟發威◆文/程澈《交流雜誌109年6月號第171期(歷史資料)》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下,民眾的工作與生活習慣,受到破壞式影響力,卻也意外加速線上產業發展,各式雲端上課、在家上班、線上娛樂、外送平台與共享體育,成為另類熱門活動。

今年第一季受到疫情影響,百業蕭條,失業率創新高。國際勞工組織(ILO)3月發布最新報告推估,全球將增加近2,500萬失業人口,與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時期更多。台灣勞動部5月公布無薪假最新統計,約922家公司行號、近2萬人被迫放無薪假。

民眾宅在家,直接衝擊民生經濟,所幸現在4G科技已相當成熟,「網路」搭起更多橋樑,讓在家工作、娛樂、運動、休閒與社交活動不中斷,「宅經濟」大發威。

疫情成了消費形態改變的強力推手。台灣最大網路購物-PChome網路家庭日前公告,今年第1季突破百億營收,創歷史新高紀錄,並增開300個職缺。同樣活躍於線上零售業者-momo,今年累積第1季合併營收約新台幣151.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8.7%。

美國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增聘10萬名倉務人員;沃爾瑪(Walmart)App 在4月日均下載量,分別比1月增長460%,甚至擠下亞馬遜的購物App成為全美App下載榜首。

疫情改變生活型態:買菜都要網路購物

在指揮中心多次呼籲民眾減少外出之後,生活型態開始出現變化。花蓮在地有機青農陳柏叡接受媒體訪問指出,不只平時實體通路客戶貨量增35%,網路訂單也增加2成。平常傳統市場的蔬果批發商也改變銷售策略,從飯店廚房的生意轉到個人廚房,個人戶的買氣成長兩成。老字號台糖面對疫情也順勢轉彎,為因應近期已成長60~70%的網購營業額(約2000萬元),已研擬2020年下半年推出手機App,讓網購通路更輕巧快速。

餐廳搶進午晚餐便當市場。由於民眾減少外食讓餐飲業者生意滑落,為了求生存,陸續祭出外送菜單、積極與外送服務合作。經濟部也祭出「推動餐飲業上架外送服務方案補助」,編列1.65億元(每店上限1.5萬元)經費協助,讓更多業者與外送平台搭上線,成為餐飲業的新聯盟。

根據外送服務公司空腹熊貓Foodpanda統計,2月中後申請加入平台的店家數倍數成長。此外,疫情爆發後截至3月,整體業績增長4成以上,其中生鮮、雜貨外送需求更是明顯成長,也帶動外送人員需求人數,增加5成以上的外送人力,提供大量放無薪假的勞工賺取額外收入的大好機會。

遊戲影音、集體線上健身 跳舞撫慰人心

拜疫情推波助瀾,線上影音串流巨擎Netflix第1季付費用戶增加1,577萬人,比原估的700萬人多一倍,並高於華爾街分析師預估的847萬人。更在使用流量負荷不堪之下,4月分區逐步實施網路流量降速25%,在網路流量衝擊最大的義大利和西班牙率先運行後,擴大到歐洲其他地區與英國、再延伸至亞太地區。

電玩不僅玩家回流,也有更多新用戶。美國市調公司「超級數據(Super Data)」統計,3月數位遊戲支出達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10億元),創史上單月新高,個人電腦(PC)單機遊戲消費總額增56% ,達5億6700萬美元(約新台幣171億元);手機遊戲成長15%,達到57億美元(約新台幣1716億元)。

最近一機難求的日本任天堂(Nintendo)Switch,遊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上架全球就熱銷500萬套,打破史上電玩主機遊戲單月銷量紀錄。其遊戲主機因產量受疫情嚴重波及,全球缺貨,還出現二手機比新機貴、黃牛賣家、黑交易等現象。

「宅」在家除了追劇、打電動以外,線上體育也是熱門選項。調查發現,Google Play用戶下載非遊戲應用程序為55%,蘋果App Store非遊戲應用程序更是占下載量的65%,其中「健康與健身」、「教育和商業」兩個類別的App均有3成以上的成長。

在家維持生理健康很重要,運動不可少,不只健身房教練轉而推出教學影音,而各種居家健身器材甚至出現熱銷。英國《BBC》報導分享,人們因為居家隔離,更希望把握每天唯一的出門機會運動一下,折疊自行車製造商布朗普頓(Brompton)的銷售增加了15%。戶外和室內遊戲器材供應商貝爾斯福德(Andy Beresford)表示,去年此時只賣出15個乒乓球桌,今年同一個星期賣出了124個乒乓球桌。

軟體業者推出新產品swiftz,搭配居家健身器材,就能與全球挑戰者連線「226公里超級鐵人三項賽」;還有埃及旅遊局免費推出4個5千年以上遺蹟景點的3D導覽圖,讓大家解解旅遊悶。

台灣本土電商業者也統計,居家健身器材銷量躋身總排名前五,像是乒乓球訓練器,一週銷量超過300組;瑜珈滾輪業績漲3成,拉筋版跟手足腳踏車熱搜度也成長5成。

中國大陸疫情肆虐,湖北封城期間,民眾平日傍晚在附近公園集體跳廣場舞運動被嚴格禁止,改成晚上七點「同時上線」,透過網路視訊線上廣場舞,不僅健身運動,還能在螢幕上見到朋友,互相排解焦慮與壓力,成為疫情下的特殊現象。

真的什麼都能改線上嗎?

科技雖然是這次疫情解憂好幫手,但也不能百分百救援成功。企業間、教育單位間、個人都面臨不同形式的數位落差,以科技替代的效果本身也有數位落差。

花蓮縣教育處率先在4月下旬,全縣小學同步演練遠距教學,更著手研擬「月段考評量系統」。此次演練收集不少經驗,例如,各學校頻寬都已提升至300M、民間電信業者提供4G網卡給家中沒網路的學生申請;類似情況也發生在中國大陸,線上學習不但沒有改善城鄉差距,反而加深彼此鴻溝,根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欠發達地區學生信息化學習情況調查」,城市學生約80%按時上網修課,農村只有54%,33%農村學生學習時間低於1小時,落差相當大。

美國截至目前為止,至少26所大學有學生表示並未得到校方承諾的優質教育,甚至對學校提出訴訟,要求退還部分學雜費,其中學生主張,「線上課程是教室學習糟糕替代品」。美國《CNBC》4月調查發現,只有24%民眾希望維持居家辦公,55%希望能回辦公室上班。

全球疫情在數位時代下,迸出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火花,讓人類有機會學習更進一步的科技技能,也再一次反思我們與科技的關係。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