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世代崛起─兩岸銀髮經濟的現況與前景◆文/許瑞環
- 更新日期:112-02-10
兩岸都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順應高齡人口比重的增加,消費市場也在傾聽老年人的需求。相較過去,新一代的高齡長者不怯於科技產品,財務更自由,也更樂意享受人生,舉凡養老住宅、保健美容、居家服務,都因高齡世代崛起,發展出不一樣的經濟模式。
高齡化改變中國大陸經濟與社會結構
中國大陸第7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60歲(含以上)人口為2.64億人,占總人口18.7%,2025年將突破3億。官方在第5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公布的「中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城市能力指數研究報告2022」,預估2021年至2025年「十四五」時期,老齡化率將超過20%;到2050年前後,老年人口接近5億人,占比達到36%左右,老年人口規模及比重相繼達到峰值。
人口結構邁入高齡,勢必將改變經濟與社會結構,2013年至2022年的10年間,官方相繼針對高齡化推出國家級政策文件17份,密度之高前所未有。從2017年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寫入「十九大」報告開始,多次在文件中正式提及「銀髮經濟」,稱將積極發展養老產業。
兩岸銀髮市場大 老齡產業潛力無窮
2020年,中共在19屆5中全會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銀髮經濟;連續3年都強調發展銀髮經濟,推動老齡事業與產業等。2022年中共「二十大」報告也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
目前,中國大陸老年人口占全球老年人口的比重已超過20%,但銀髮市場占全球銀髮市場比重僅5.56%,銀髮市場發展大有空間。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對銀髮經濟前景很樂觀,預計到2050年,老齡人口的消費潛力將成長到約106兆元。
臺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率近15%,已達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高齡化標準,2026年更將步入「超高齡社會」。老年照護成為重要社會議題,另一方面,龐大銀髮族群的經濟需求,也在改變臺灣的市場方向,據工研院估計,臺灣的銀髮消費市場2025年經濟規模將達到新臺幣3.6兆元。
「有錢有閒」的老年人 花錢維持高品質生活
社會步入老化,兩岸皆然。戰後嬰兒潮世代,如今已經是兩岸財富最自由的一群人,經歷過經濟起飛、快速累積財富的過程,蓄積豐沛的消費能力;他們幾乎都擁有房產,沒有負債,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可自由支配;由於醫療進步,他們多數身體健康,是「有錢有閒」的一代。
當前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相較過去老年人,態度與觀念上都有顯著不同,新一輩老年人比起前代更有利已情懷,更具冒險精神,有時間也有體力,願意花錢充實自己的退休生活,他們的需求對國內經濟影響力正在增強。
與可支配財富增加息息相關的,是涵蓋食衣住行等各種養老條件的提升。平均餘命增加,活得久也要活得健康,因此,保健產品、補品始終高居銀髮族群熱賣品項第一名。有趣的是,近年來各種抗老科技療法也在銀髮族群之間掀起浪潮,包括肉毒桿菌毒素、雷射等美容治療蓬勃發展,而一般認為與老年人絕緣的化妝品、珠寶精品,甚至減肥塑身產品,客群年齡都有往上的趨勢。
這一代的老年人並不排斥科技產品,中國大陸老年消費者與全球同一年齡段的消費者相比,表現出更高的數位適應能力,直接使用手機上網、消費,成為網購主要消費族群之一,中國大陸網路消費平臺阿里巴巴2018年發布的「銀髮族消費升級數據」顯示,淘寶天貓的銀髮族3年來增加1.6倍,三、四線城市的漲幅明顯高於一、二線城市。
2017至2019年,老年群體消費金額複合成長率達到20.9%。2020年天貓雙11啟動後,阿里巴巴發布的「老年人數字生活報告」顯示,疫情期間,60歲以上老年人消費年增速第二,僅次於2000年出生的「00後」。
這些老年人的消費支出主要用於孫輩、保健養生、醫療護理、休閒服務、飲食和居住空間品質改善方面,其中,「60後」銀髮族的旅遊消費金額整體更是「00後」的3倍。
另一個成長快速的領域則是保險,以及財富管理、財務規劃等金融業務。當前老年人更普遍具有理財意識,希望為退休生活預做準備,或是將財富傳承至下一代。
傳統觀念養兒防老、三代同堂,在現代已經愈來愈難實行,這一代的老年人被要求更加獨立自主。愈來愈多的老年人住進養老之家,除了政府公辦的養老之家,臺灣多年前已有養生村等私營養老機構,中國大陸近期也有房地產商瞄準高所得老年人,推出高端老年住宅,主要訴求都是維持高品質的老年生活。
中國大陸銀髮經濟存在數位障礙與員工荒問題
中國大陸60歲以上的銀髮族群數位使用能力佳,態度也較積極,在用戶數量、消費金額上成長迅速,但仍有高比例老年人面臨數位障礙,企業沒有準備好相應的服務配套。人民網2022年11月報導,一家網路企業的研究人員表示,技能不足已經取代收入低下成為數位鴻溝產生的主要因素,為了讓老年群體更好適應數位時代,除促使他們提高數位技能,同時要研發適用產品。目前企業出於公益目的研發的適老化產品不足以支撐市場需求。
北京一家連鎖養老機構的管理人員表示,當前老年服務發展最大的痛點是專業老年服務人員的缺乏,經營的十幾家養老院都存在用工荒問題。
無電梯公寓成臺灣老年人住的大問題
相較中國大陸,臺灣的醫療資源、社會福利對老年人友善得多,但對於老年人「住」的需求,臺灣則有很大缺口待補。內政部統計,截至2022年第2季為止,全臺只有老年人口居住的住宅數超過68萬戶,其中僅有一名老人獨居的住宅數,更達51萬,顯示老年人口獨居問題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全臺過半房屋是沒有電梯的公寓或透天厝,居住在無電梯公寓的老人數量,從2018年的33萬,至今已經突破54萬。
資策會推估,10年後國內獨居與雙老住戶將高達125萬戶,「住」的成本相對高的臺灣,自有房屋的老年人可能因出外下樓不便而選擇繭居,經濟弱勢的老年人在租屋市場並不吃香,預估10年內,臺灣對於友善銀髮住宅的需求量將遠遠大於供給量。
除了硬體配備,老齡族群對居家服務的需求也相當高。資策會公布「銀髮住宅需求調查」中,需求最高的服務依序是居家修繕(39.6%)、家事清潔(28.4%)、健身促進(26.3%)、新科技使用(25.6%)、課程學習(23.5%)、就醫問題(23.9%)等。
有需求自然會有消費,當前銀髮市場得到重視,但尚未形成經濟規模,潛在商機相當大,如住宅等硬體建置,以及服務等軟體配套,兩岸當前都分別有不足之處。
銀髮經濟的核心根植於對老年族群的關懷,老年生活不該因老去而凡事「湊和」著過,當社會有意識地尊重、體察老去的不便與需求,才會有更多細膩貼心、更具創意的服務。
近來,市場已多處可見針對健忘、老花、耳背、力氣衰弱等老化症狀推出的產品,比如大螢幕大字體、警示音、智慧偵測瓦斯氣體或煙霧等等的智慧型家電。廠商針對老年人所設計的小巧思,未來勢必往食衣住行擴展,讓銀髮商機成為日常、形成更具規模的銀髮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