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2023年全球經濟情勢及產業展望◆文/孫明德(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

  • 更新日期:112-02-10

2022年,儘管全球仍受Omicron變種病毒威脅,然因疫苗覆蓋率已高,病毒致病力減弱,住院及死亡人數並未呈大幅上升,歐美各國於2022年上半年陸續撤除管制措施,亞洲國家亦於下半年解除邊境管制,除中國大陸外,疫情對經濟活動影響已明顯淡化。然2月下旬俄烏兩國爆發軍事衝突,國際原油價格漲勢再起,帶動大宗物資價格維持高檔,影響全球經濟表現,其中又以歐洲經濟受害最深。

隨著俄烏戰事持續進行,推升全球通膨壓力,各國央行開啟史無前例的緊縮週期,一改過去寬鬆貨幣政策的資金環境,美國聯準會於2022年全年共升息17碼,為1980年代以來最強的升息循環,歐洲央行也於同年7月宣布升息,結束2014年以來的負利率時代。利率走升抑制民間消費及企業支出,全球經濟需求於下半年明顯降溫,此一疲弱態勢將延續到2023年。

俄烏戰爭、新冠疫情持續 2023全球經濟疲軟

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經濟展望》表示,全球經濟活動普遍放緩且比預期更為嚴重,通膨處於幾十年來的最高水準。各國面臨生活成本危機,多數地區的金融環境不斷緊縮、俄烏戰爭、新冠疫情持續不退,都對經濟前景造成嚴重影響。全球經濟成長率從2021年的6.0%下降至2022年的3.2%和2023年的2.7%。如果不算全球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最嚴重階段,這是2001年以來最為疲弱的成長表現。全球通膨從2021年的4.7%上升到2022年的8.8%,2023年和2024年將分別降至6.5%和4.1%。IMF表示貨幣政策應繼續以價格穩定為目標,而財政政策應著重於緩解生活成本壓力。

貿易方面,WTO於2022年11月28日發布最新《貨物貿易晴雨表》,隨著全球經濟繼續遭受強勁逆風的衝擊,貿易成長在2022年第4季和2023年放緩。最新的WTO商品貿易指數(Goods Trade Barometer)為96.2,已降至長期趨勢值之下。其中,出口訂單(91.7)、空運(93.3)和電子元件(91.0)的細項指數拖累整體表現,顯示商業信心降溫和全球進口需求疲軟,而集裝箱航運(99.3)和原材料(97.6)指數僅略低於趨勢,已失去動力。唯一的例外是汽車產品指數(103.8)高於趨勢,主要受惠於美國汽車銷售強勁、供應狀況改善和日圓大幅貶值導致日本出口增加。整體來看,WTO預測2022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年成長率為3.5%,大幅低於2021年的9.1%,2023年續降至1.0%。

高利率影響企業投資意願 庫存壓力攀高

俄烏戰爭目前仍看不到盡頭,俄羅斯總統普丁已明確表示不會停止行動,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亦宣示絕不投降,顯示俄烏戰爭將延續,甚至有戰事升級的可能。加上全球氣候已連續 3 年面臨反聖嬰現象,增加各地旱澇風險,全球糧食等大宗商品供應不確定性加劇,全球通膨壓力仍高,降低民眾可支配所得。此外,2022年以來,主要經濟體啟動升息循環,高利率影響企業投資意願,各國製造業活動已明顯放緩。

最後,中國大陸疫情政策突轉向,病例數激增,短期恐導致生產供應鏈再度中斷,加上美中科技戰與各國半導體晶片保護主義再起等變數,持續加深全球經濟前景疑慮,國際主要預測機構皆認為2023年全球經貿成長速度較2022年放緩。就國際貨幣基金(IMF)、埃信華邁(IHS Markit)、經濟學人(EIU)對2022年與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來看,從2022年的2.9%~3.2%降至2023年的1.6%~2.7%;全球貿易受到商品需求降溫,貿易成長續緩,供應鏈瓶頸持續改善,全球貿易預計從2022年的3.7%~4.3%降至1.6%~2.5%。

各國建立半導體製造能量 2023年上半年可望回復成長

產業展望方面,全球電子終端消費產品需求受俄烏戰爭、通膨加劇等因素尚未淡化下,加上中國大陸疫情再起影響供應鏈生產,半導體產業成長力道自2022年下半年逐漸趨緩。受到下游客戶及供應鏈進行庫存調整,美國對於中國大陸管制力道持續擴大,各國逐漸建立半導體製造能量,導致相關訂單能見度較為模糊,市場預期半導體供應鏈庫存水位要到2023年上半年過後才有機會回到成長。

化學材料業方面,預期原料成本支出可望緩解,又東協、印度等海外市場經濟展望較為樂觀,中國大陸經濟表現回溫,終端塑膠製品消費意願提升,且受惠全球太陽能、新能源汽車以及綠色材料需求擴大,相關塑膠原料產品需求展望較為樂觀;惟受到中國大陸、美國同業產能競爭壓力,特別是2023年上半年中國大陸中石化海南二期、中石油廣東輕油裂解項目進入投產階段,使烯烴、人纖原料供過於求,壓力仍存,產品價格表現較為疲弱。

鋼鐵業方面,主要國家通膨壓力仍高,影響當地消費意願及工業生產表現,臺灣產業外銷訂單減緩,下游業者庫存過高且需求不振導致庫存去化不易,致使整體回補需求疲弱。然由於臺灣公共工程用鋼需求尚屬平穩,中國大陸穩增長及刺激房市車市相關政策,可望帶動當地用鋼需求回溫,預期下游庫存調節可望於2023年第2季告一段落,加上主要業者積極提升高附加價值精緻鋼品出貨比重,有利於2023年下半年產業景氣止穩。

汽車及其零件業方面,國內經濟成長趨緩、物價高漲與金融市場資產大幅下滑,衝擊民眾的實質購買力,且原物料價格維持高檔,多數車廠將於2023年起調漲汽車售價,導致2023年上半年國內車市買氣較不明朗。然隨著晶片短缺問題逐漸趨緩,有助國產車遞延訂單的出貨量能增加,加以全球電動車銷售量持續上揚,有助於推升臺灣相關供應鏈廠商的訂單量與出貨量。

地緣政治風險升溫 美中爭端衝擊全球化發展

展望2023年國際政經情勢,全球經濟前景仍面臨諸多下行風險,如美、歐等主要央行同步大幅升息,資金環境緊縮,美元走強令具有大量美元計價負債的經濟體益發脆弱,直接危及金融穩定,這些經濟體不斷擴大的債務危機將嚴重拖累全球經濟成長。尤其,美中爭端衝擊全球化發展,美國對中國大陸實施晶片出口管制,且積極與國際結盟對抗中國大陸;美國於2022年3月提出Chip 4聯盟,旨在增強半導體供應鏈「安全性」和「彈性」,包括減少世界對中國大陸製造晶片的依賴。受到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影響,主要國家持續推動關鍵物資供應鏈在地化與區域化,美、歐等國陸續推出晶片法案,鞏固其半導體供應鏈安全,恐將改變全球供應鏈分工布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