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極端清零與解封 新冠3年的社會省思◆文/陳原寬

2022年12月18日,距離農曆春節還有一個多月時間。因為買不到從臺灣直飛上海的航班,在蘇州工作的臺幹Justin只好先飛北京。18日這天臨近中午時分,Justin在海淀解除入境隔離,搭上網約車前往東單一家經濟型酒店,打算在北京待上一晚,次日再乘高鐵回蘇州。

當車子從海淀一路開進市中心時,曾在北京待過數年的Justin發現,街頭的人車竟然比以往過年時還要少,整個北京城靜得有些詭異。

第二天一早,Justin來到北京南站,準備搭乘9點的G5列車到蘇州北站。過去一向人聲雜沓的高鐵站內,候車的旅客同樣少得出奇。Justin說,他從未見過這樣的北京南站。

驟然解封疫情蔓延 北京一度淪為空城

這一切全都是新冠疫情造成的。北京近乎成為空城,並不是因為像上海早前實施嚴格的封城防疫,反倒是由於防疫解封所致。

2022年12月7日,中共官方公布俗稱「新10條」的最新防疫政策《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不得採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不得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等10條防疫新政策。但因事先未做好相關準備就驟然鬆綁,後果就是疫情在各地迅速爆開。

醫療資源不足、就醫難如登天,藥房各種退燒藥、感冒藥又短缺,許多民眾為求自保只好盡量減少出門,導致疫情近3年來從未封城過的北京,一度出現類似封城的弔詭景象。新冠3年,中國大陸的防疫作為,從一個極端,瞬間轉為另一個極端。

習近平親自指揮部署 卻錯失備戰防疫黃金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漢爆發後,同年1月28日,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時明確表示:「我一直是在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可見近3年的防疫政策,基本上由習近平一人拍板決定。

不可否認,憑藉著強大的社會控制力,透過嚴格限制人員移動,加上大規模的核酸檢測,疫情初期,北京當局確實很快就控制住疫情,並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當世界各國紛紛陷入醫療擠兌、人民大量染疫死亡、經濟停滯等混亂之際,中國大陸成功維繫住了相對正常的生產及生活秩序。

這也讓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2021年12月3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大言不慚地說道:「中方在新冠肺炎疫情問題上是無可指責的」;「中國人民可以說,已經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略性勝利」。他甚至教訓外媒:「包括你們在座的這些外國記者,你們能夠在抗擊疫情期間,生活在中國,你們就『偷著樂』吧!」

北京當局或許沒意識到,自己很外快就將陷入初期防疫成功的陷阱之中。當西方各國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及疫苗的逐步普及,開始調整防疫作為之際,中國大陸既未進一步推進疫苗接種、仍持續抗拒引進更有效的外國疫苗,也未在病床、藥物等醫療資源上,做好日後一旦疫情爆發的準備。

反觀英國儘管Delta變異株導致確診者激增,但時任英國首相強森仍下令英國於2021年7月19日「全面解封」,英國政府並將這天訂為「自由日」;中國大陸直到2022年即將結束的12月26日才突然宣布,2023年1月8日起,取消對入境人員的隔離管理,對國內的新冠感染者也不再實行隔離措施,同時將「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換句話說,中國大陸整整晚了1年半,才跟上英國的步伐,加入「與病毒共存」的世界大潮流中。這並不代表中國大陸的整體社會運行將很快恢復常態,反而由於近3年,尤其是2022年的諸多極端防疫作為,在若干領域,中國大陸甚至可能已經「回不去了」。

防疫倉促「躺平」 導致大量人民染疫與死亡

整個2022年,中國大陸一直將大量資源傾注於廣建臨時性「方艙醫院」和大規模核酸檢測。各種實證研究都顯示,中國大陸國產疫苗對抗新冠病毒,尤其是變種病毒效果不佳,因此各方均預期,大量人員染疫與死亡恐無可避免。

解封後,中共官方很快就不再逐日公布疫情數據,因此外界對於疫情真實情況不得而知,但所有社交媒體和公開報導呈現的訊息都顯示,2022年底,中國大陸各地已接連爆發醫療擠兌以及大量染疫民眾死亡。

美聯社2022年12月26日報導稱,鄰近北京的河北省保定第二醫院,病人擠滿了急診部的走廊,病重的人要靠呼吸罩幫助呼吸。醫生告訴一位女性家屬她的親人已經死亡後,這名女子忍不住尖聲痛哭。

報導也描述保定第二醫院當時的景象:「由於急診部病人過多,擁擠不堪,一些救護車被迫離開。在幾位家屬將一位病患從救護車上抬下來準備推進醫院時,一名醫護喊道,已經沒有氧氣了。如果不能給病人上氧氣,怎麼救治?如果你們不想耽誤的話,趕快離開,到其他醫院看看。這些家屬只好將病人又推回救護車,救護車閃著燈離開了。」

美聯社指出,許多專家都預測,到2023年底,中國大陸將有100到200萬人死於新冠病毒感染。臺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及其團隊成員林庭瑀甚至預期,至2023年3月底,中國大陸總染疫死亡人數將達到255萬人。

重新認識中國大陸 新冠重創中共的執政信心

很難想像,大量人民在短時間內染疫、死亡,不會對中國大陸的社會、經濟造成衝擊。但真正深遠的影響還在於,經過新冠這3年,各方對中共政權執政能力和中國大陸未來前景的信心已經動搖。

從早前「動態清零」導致各地頻生各種「次生災害」,到如今解封後許多民眾真實面對自己及親人生病後求醫無門、病故後遺體不能及時處理的悲劇,在親身經歷過這些無助、憤怒、錐心之痛之後,許多人對中國大陸有了深刻的思考與重新的認識。

2022年4月上海封控期間,到上海工作已經7年多的阿凱表示,過去回到臺灣有人問起,他總會驕傲地說自己在上海工作。除了薪資待遇較好外,比起臺北,上海才是真正的國際大都會。他一直認為,只不要去管政治,在上海,日子可以過得很「滋潤」。

但突然的封城讓他驚覺,那些理所當然的自由,原來可以輕易被剝奪。阿凱曾計算,從3月到4月29日,已經被關了43天,做了18次核酸、37次抗原(快篩)。更別說解封後的整個下半年,核酸跟小區動不動被封,已經成為上海每一個人的生活日常。

2022年6月解封後,許多臺灣人跟阿凱一樣,決定捨棄上海的一切,回來臺灣。從臉書和微信的臺灣人社群不時有網友找人協助將寵物帶回臺灣,也能看出確實不少臺灣人準備離開這個過去許多人口中的「魔都」。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早前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也表示,「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中國,這很清楚。我們已經看到,大約50%的歐洲人已經離開中國。」

伍德克表示,雖然在中國大陸的歐洲企業尚未離開,但目前歐盟商會的企業對泰國、東南亞、印度,甚至離歐洲更近的土耳其和東歐有了更多的興趣。原因很簡單,公司的高層們進出這些地方「很自由」。

2022年將盡之時,中國大陸資深媒體人連清川在社群媒體發表題為「關於這個冬天,我有無數無解的問題」長文。連青川在這篇質疑官方防疫作為的文章中寫道:「只要人是自由的,我們就能夠有很多可能性。」

這篇一萬多字文章在微信、百度、微博很快就被大量瀏覽、轉傳,但也很快就被下架。嚴密的網路監控和審查可以很快地封鎖連清川的文章,卻禁止不了廣大人民在歷經3年新冠後對現況的各種省思。

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尹艷林2022年底在一場論壇中說:「眼下,又到了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時候」。他強調,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將會是今年中國大陸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

隨著大批民眾染疫又康復後,北京的街頭在2022年底已經逐漸恢復生氣。不過,展望今年及未來,比起提振市場信心,如何重拾中國大陸人民和外商對中共執政的信心,或許才是北京當局更迫切需要面對的難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