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蘇清良的「匠人魂」 國寶師傅磚瓦背後的故事◆文/蘇福男(自由時報記者)

英雄不怕出身低,土水師傅也有出頭的一天。

現年88歲、工地案場上人稱「良伯」的蘇清良,16歲跟隨高雄市湖內區公舘里「韓基福」師父學習土水技術,至今從事土水行業超過70載。雖然小學沒畢業,古蹟修護技術卻備受各方肯定,是文化部2022年公告認定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土水修造技術」保存者,榮列高雄市首位「人間國寶」的專業職人。

登錄「土水修造技術」保存者 兼擅漢式與和洋式建築

文化部自2010年起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並認定保存者,截至2022年12月,國家級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已達10項、共16位保存者。

文化部表示,土水修造技術包含兩個系統,一是漢式傳統建築,內容包括整地、打地基、砌築臺基、砌牆(磚、土、石等)、立門窗、鋪瓦、抹灰、作脊收規、灰泥雕塑裝飾;二為和洋式近代建築,內容除漢式傳統建築外,還包括洗石子、拉線板,及水泥、灰泥為材之相關技術,為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建築群等有形文化資產進行保存及修復不可或缺的技術。

生於1935年(日治時期昭和10年)的蘇清良師傅,是目前少數兼擅兩大系統建築施作的傳統匠師,專擅傳統竹筒屋(竹籠屋)、土埆厝、漢式大厝、民居、寺廟、洋和建築的地基、主壁、屋脊、屋面蓋瓦灰泥裝修,以及灰泥線角修飾施作及知識技術,能正確體現並執行上述土水作保存技術的能力。

早期「良伯」主要承造傳統民宅和廟宇、現代住宅施作,直到1998年,參與修復臺北公會堂為契機,從此展開長達20多年的文化資產修復。他參與過的文資修復案例超過30件,遍及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屏東和澎湖離島各地,包含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國定古蹟新竹州廳、國定古蹟霧峰林家、臺中清水黃家古厝、臺南車站、臺南公會堂、水交社文化園區、高雄橋仔頭糖廠日式廠長宿舍、高雄市市定古蹟鳳儀書院以及國定古蹟恆春古城等,每一件修護案例蘇清良都親身參與,70多年累積的經驗技術,運用在修護經典建築作品上,再現百年風華。

蓋「土角厝」起家 因緣際會步入古蹟修護領域

2019年高市文化局以蘇清良「精通箄仔壁、土墼厝、壁體疊磚、屋面蓋瓦等建屋與土水技術,參與山場(墳墓)施作;對各項土水修造技術皆甚專精,具有一定之專業性;對各項土水修造技術所需之原材料,如麻苧麻絲、竹片、紅瓦、灰泥之來源、強韌度等甚為瞭解,實際運用於各類傳統建築的修復上,能深入掌握其傳統技術與知識。」公告登錄他為「土水修造技術」的保存者。

蘇清良表示,他小學沒畢業就拜師學習土水技藝,初始以稻草和泥曬成磚疊起「土角厝」;20歲左右以蓋房屋為業,建造三合院、單伸手、一條龍等大厝,70年代投入土水裝修工程,擅長修復日式與閩臺建築。20多年前原本打算退休,2000年,兒子的營造公司標到臺北賓館(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官邸)修護案,沒有人會「畫線」,只好打消退休念頭親自出馬。政府愈來愈重視古蹟修護文化資產,沒有蓋過大厝的年輕師傅,不知如何進行修護,標案陸續找上他,想退休卻退不了。

「我喜歡修復古蹟,因為古蹟比現代建築有藝術,技術運用也更多樣化,」外行人看古建築只看外表,蘇清良看到的是建築線條美和先人的建築智慧,恆春古城樓使用的「三合土」,包括土、沙、糯米、石灰、黑糖,有的加上稻草、粗糠和海草,光要調配材料就是一項大工程,他把古蹟修復當成藝術,以「修舊如舊,彷彿再生」為修復的最高境界。

文資修復人才斷層 擔任講師培養未來接班人

有鑑於國內文資修復傳統匠師人才出現斷層,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8年在臺南水交社文化園區開辦「傳統匠師(土水泥作類)人才培育計畫」,邀請擁有豐富古蹟修復經驗的傳統匠師蘇清良現場指導,2021年良伯也擔任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抹壁」、「鋪瓦」傳習課程講師,帶領學員完成崇聖祠後方建物整修。

蘇清良還收孫子蘇建銘為徒,蘇建銘不負眾望,取得文化部傳統匠師資格,祖孫傳承成為佳話,共同投入文化資產修復工程。2022年,師徒兩人一同參與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原高雄市役所)塔頂修繕工程,是古蹟修護界的盛事。蘇清良從一介土水師,轉型成從事古蹟修復的匠師,再成為傳授技藝於民的土水師傅,經歷蔚為傳奇。

職人百工是國家根基,匠人一生懸命的精神職志,象徵社會百業的朝氣,也為傳承臺灣文化努力,由文化總會製作的《匠人魂》影片第30集「與老建築對話」,首度紀錄高雄匠師蘇清良「自竹籠厝起到大厝,從大厝蓋到樓房」的經歷,記錄他以傳統土水工法與媒材修整的老建築,不僅外觀復舊如舊,更成為保存文化與技術的載體,展現深厚修造功力,傳承臺灣老建築的記憶與技藝。2021年11月,在全臺規模最大的古蹟書院鳳儀書院,文化總會副會長江春男與高雄市長陳其邁、文化局長王文翠等人共同向影片主角國寶級匠師蘇清良致敬。

陳其邁表示,與「良伯」聊天過程,充分感受到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肯定良伯一生懸命的奉獻精神,用技術、生命與人生經驗,讓文化與古蹟流傳下一代,正是他對臺灣土地的熱愛,陳其邁盛讚蘇清良是臺灣文化發展最重要「國寶」,也是高雄市珍貴「市寶」。

獲總統接見 畢生榮耀

蘇清良提到,土水修造技術十分繁雜,以前老師傅傳授技術會留一手,習藝要有相當的耐心,他經常跟徒弟說:「做慢沒關係,做好就不用改。我就在這邊,如果有不懂可以來問。」他很欣慰孫子繼承家族衣缽,也期盼有更多年輕人一起加入研習傳承。

回顧過往參與的古蹟修復案例,良伯認為鐵道部修復工程最具挑戰性也是最引以為傲的作品,憶起鐵道部開幕當天,他偕牽手蘇謝英受總統蔡英文接見,至今內心仍雀躍不已:「我做土水,一輩子也沒想過會和總統講話。」這次接見是畢生最大的榮耀!

蘇清良擁有一身技藝,堅持匠人手藝,一步一腳印參與臺灣文化資產修復工程與教學傳承,在文化資產修復工作場域上全力以赴。「人間國寶」的殊榮,為「良伯」逾70年且仍在持續中的土水生涯做了最好的註解。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