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創意輸出 中國大陸瘋臺式文旅◆文/林勁傑(媒體工作者)

隨著中國大陸疫情解封,沉寂3年的旅遊業蓄勢待發,自由行未中斷前,「臺式文旅」已在對岸蔚為風潮,每年吸引超過百萬人次陸客來臺觀光。臺式文旅重創意、人文與體驗,大至文化創意園(華山文創園)、藝文旅館(誠品行旅)、多元經營模式書店(誠品書店),小到寵物咖啡館、文創民宿等文化旅遊經營模式,都受陸客青睞,也因此被大量複製到大陸各地,其中投資的臺商、參與設計經營的臺青是幕後推手。

「勝華文創公寓」融合臺灣文創與廣西特色

廣西臺商、也是南寧民宿旅遊協會成員的林大為可說是廣西臺式文旅「第一人」,早在6年前就在南寧創立廣西第一間民宿公寓「勝華文創公寓」,引入臺灣的服務理念,結合當地文旅地圖,號召藝術學院學生採用手繪藝術,以東協商務區為沿線,勝華文創公寓為載體,舉辦創意地圖繪製比賽,《東盟商務區手繪地圖》獲一等獎。另邀請臺灣藝術家吳家榮、張棣楨以該圖為主軸,花了半年時間研究廣西民俗風情、實地考察當地特色文化,並結合臺灣文創理念設計《南寧晃遊記地圖》,融合臺灣文創與廣西特色。

林大為定義文旅是以文化為機體,將當地文化用創意的方式呈現出來,期間他也在東京投資青年旅店,在臺灣墾丁投資營地泡泡屋,持續轉型並打造文旅品牌。他指出,臺式文旅能在中國大陸掀起風潮的主要在於文創表述方式與說故事能力。近年對岸官方重視文化旅遊產業,可分為城市民宿、鄉村民宿、農業民宿,仿效臺灣早期的觀光工廠,中國大陸腹地相對較大,背後有政策支持推動,增添助力。

「說故事能力」是臺式文旅核心資產

中國大陸的「臺式文旅」,有臺灣的「民宿邏輯」,如早期臺灣代表性的文旅品牌「薰衣草森林」、被譽為臺灣最美麗民宿的南投「天空的院子」,都是中國大陸取經的對象,邀請有名氣文旅老闆赴陸交流演講,吸收軟實力。林大為觀察最新趨勢,臺灣玩生活美學、當代創意實驗場等,臺灣人的「說故事能力」是核心資產,一切緊扣於此,其中不可諱言「誠品」孕育了臺灣「80年代」一代人的文化機體。

繼打造書店成為華人第一文創品牌之後,誠品系列品牌之一坐落臺北松山文創園區的「誠品行旅」提出「人文、藝術、創意、生活、自然」五大概念,彙集松山文創園區及鄰近創意街區的設計商店、咖啡館、書店、藝術電影院、表演廳等場所與誠品集團的豐沛資源,主打體現臺灣風土民情,連結國際文創風華的風格,推出全臺第一家聚合人文閱讀、文創展演、音樂、電影的藝文旅館,占地5273坪,全館有104間客房,4處餐廳,可說是臺式文旅指標。

「薰衣草森林」打造文旅村    提供創業平臺

中臺灣知名文旅休閒品牌薰衣草森林於2017年西進,在南京成立中國大陸總部。薰衣草森林執行長王村煌表示,前後接觸400個主動找上門的項目,最後只選擇4個合作對象。與南京市委書記洽談據點時,對方「要五毛給一塊」,直說:「我給你一個村子。」這個村子面積80公頃,相當於臺中新社薰衣草森林的12倍大,當地政府希望將原有的農村,打造為現代人的美好生活。

談到將臺灣生活產業輸出中國大陸,王村煌曾透露,大陸正在發展鄉村建設,跟臺灣的園區結構不同,而是「村」的概念,把薰衣草精神、臺灣年輕人、生活產業輸入,集結臺灣人在大陸深耕的臺灣元素,讓他們有據點、經營項目被看到。

九份茶坊搬到浙江大峽谷    成網紅打卡地

臺青張育銘的「相見茶舍」民宿開設在杭州市臨安,把九份茶坊的氛圍搬到浙西大峽谷。臺灣茶飲是民宿的靈魂,房間家具圍繞茶桌特色布置,原木空間為基底,茶舍還經營木作坊、評茶會、峽谷音樂會等體驗項目。溫情的臺式服務、優美的自然環境,可以坐在落地窗前沏一壺茶,欣賞窗外雲霧環山繚繞,茶舍成為「網紅」打卡地。張育銘說,民宿85%都是上海來的客人。

在浙江,民宿正成為越來越多臺青創業的落點。當地政府「培育50個臺青參與合作的民宿項目」政策之下,目前在浙臺商臺青參與合作的民宿項目至少31個。除了投資建造民宿,臺青還在浙江探索民宿品牌化。「留住」是臺青李國妃打造的民宿品牌。2006年,李國妃到大陸,她從酒店做起,恰逢大陸民宿熱,相繼在嘉興西塘和杭州桐廬開了兩家民宿。

臺灣民宿的精髓及成功原因為何?擔任臺灣民宿客棧協會副會長多年的蔡幸爵說:「比起一百萬人造訪,卻只願造訪一次。不如經營一萬人,但每人願意造訪100次。」這是蔡幸爵10多年來一直引用的一句話。他認為,民宿的「民」是指百姓的生活方式,民宿吸引客人的,不在於金碧輝煌、山珍海味,而是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內涵。

蔡幸爵強調,民宿設計需以堅持「文創+民宿」思路,圍繞「眾創+體驗」元素來展開,民宿作為主詞,文創作為副詞。傳統的經營模式是靠賣民宿賺錢,而貼近心靈的模式是靠「體驗」賺錢。

中國大陸推旅遊轉型 文旅兼鄉村振興

目前,中國大陸旅遊業正值產業轉型期,伴隨小康社會及經濟條件成長,消費者觀念從「重觀光」升級成「重體驗」,經營者需從「重在地資源」提升到「文化創意經營」。政府亦推動旅遊業升級轉型,《「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畫》指出全面小康社會後,民眾旅遊消費需求從注重觀光向兼顧觀光與休閒度假轉變。要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希望旅遊業發揮「一業興,百業興」的加乘效應。

文旅產業跨界融合,與其他產業協作發展,成為新趨勢。觀光農業是大陸較早跨界融合的旅遊產業,在「鄉村振興」中佔有一席之地,是謂「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1989年出生的林智遠是嘉義人,也是福建平潭「北港民宿第一人」,2015年,林智遠到平潭島東北部的偏僻小漁村北港村,租下幾棟空置的石頭厝,打造集民宿、咖啡屋和文創空間於一體的「石頭會唱歌藝術聚落」。平潭島曾經「風沙滿地跑,光長石頭不長草」,他以在地特色文化「石頭」為靈感,將平潭的石頭創造出有IP價值的鄉村旅遊。在林智遠帶動下,北港村逐漸匯集眾多兩岸青年創客和民宿業主,「石頭會唱歌」也成為平潭國際旅遊島知名的旅遊文創品牌,平潭文創與民宿業熱度跟著水漲船高。

「文旅康養」新模式輸入台灣

另外,中國大陸面臨補教行業轉型、體育產業騰飛、養老產業起步等市場機遇,都是旅遊業轉型的好時機。兒童研學營、瑜伽靜修小院、康養中心等「文旅+」項目已在中國一線城市流行,並向二、三線城市逐漸滲透。尤其是「文旅康養」為熱門新興產業,人們追求健康的生活觀念在疫情後更盛,操作模式有旅居度假型康養,將養生養老與度假旅遊結合,針對有經濟基礎的中老年群體。此產業亦有臺商積極跨足,甚至輸回臺灣。

疫情肆虐3年,航空、鐵路、飯店、民宿、景區、演出等文旅產業鏈被迫休養生息,如今終於等到重振旗鼓的契機,再出發亦需適應市場新變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