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健康成顯學 兩岸健檢夯◆文/金玉芬(文字記者)

  • 更新日期:112-06-16

忍著8小時禁食禁水的無奈,一大早就到醫院健檢中心報到的張先生,希望趕快做完健檢後去大快朵頤一番,然而報到櫃臺早就大排長龍,且老中青面孔都有,他驚覺,原來臺灣健檢市場這麼火熱,健康意識已普遍抬頭。

不想躺著過晚年 預防勝於治療

衛福部資料顯示,臺灣人的「不健康餘命」平均約8年,也就是老年人失能、臥床等病痛纏身的時間平均長達8年以上,對家庭及社會都是沉重的負擔;加以人均壽命不斷延長及少子化,臺灣預計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為了健康的晚年,不累及家人,健康意識漸成顯學,健檢所倡導預防醫學的概念,漸被大眾接受,普遍化是必然趨勢。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長達3年,健康議題深植國人的意識。

全國最大數位醫療網「醫聯網」進行「後疫情健康-疫後健康行為調查」問卷,發現多數民眾更重視健康資訊及飲食管理,原本已有定期健檢習慣,在過去一年維持或增加健檢次數比例達47.3%,原本無定期健檢習慣,過去一年開始健檢達15%,未來考慮定期健檢的比例更高達30%。此外,從醫療支出變化也可以看出產業趨勢。根據資誠(PwC Taiwan)的調查報告,全球醫療支出不斷增加,從2018年10.6兆美元增長到2030年15兆美元,未來醫療將從疾病治療延伸到預防保健,用於預防保健、精準診斷、數位健康等支出,從2018年0.74兆美元,增加至2030年的3.45兆美元,大幅成長365%。目前臺灣每年至少有740萬人健檢,健診市場商機超過700億元,愈來愈多人願意定期健檢,許多企業也重視員工身體健康,提供定期健檢補助。

除了及早發現潛藏的疾病,健檢也有利增進對自己身體的瞭解,透過保健縮短「不健康餘命」年數。過去健診主要鎖定在中壯年族群市場,但現在重視預防保健和健康年齡延長,未來高齡者健康管理服務是值得開發的新藍海市場。

臺灣健檢聞名國際    朝全年式精準健康目標邁進

民眾健康意識成長,帶動愈來愈多醫學中心及專業健檢診所投入自費健檢產業。健檢可為醫療機構帶來豐厚收益,競爭十分激烈,臺灣健檢環境、設備與技術不斷提升,尤其費用比先進國家低廉,不只讓國人享有「物美價廉」的健檢資源,也聞名國際,吸引海外人士慕名而來。2012年1月1日臺灣開放陸客來臺健康檢查與醫學美容後,不少陸客一下飛機就直奔醫院進行高級的全身健檢;號稱中國大陸首富的富商陳光標曾於2013年5月來臺花費20萬安排高檔健檢,他很滿意,自認沒得癌症,是因為「好人有好報」,發言不改直率作風。

《遠見雜誌》曾針對國內進行「民眾健檢大調查」,受訪者最重視的健檢六大服務要素,依序為:醫師解說詳細、高階醫學影像儀器、價格合理、檢查項目選擇多、健檢環境舒適、醫師醫術/知名度高。以著名的美兆及長庚診所健檢中心為例,雖然營運思維不同,但從空間設計的角度來看,營造流暢的檢查動線、注重客戶隱私及便利的舒適環境,卻是一致的規劃重點。

而現代科技發展持續提高醫療檢查設備的精巧性及精準度,讓檢查及判讀時間縮短。網路興起則讓穿戴、量測工具的24小時監控,發揮健康管理工作的效益。很多人認為做完健檢後並未變得比較健康,然而,現在與傳統健檢不同,健檢結束後可由後端的健康管理持續追蹤。坊間多家健診中心除針對對象做客製化配套服務外,也把一日健診拓展到「1+364健康管理方案」,意即健診不只是一日檢查,而是延伸到後端全年式的健康管理,包括飲食、營養保健、運動、生活型態和生理監測等服務方案。醫聯網也透過數位平臺聚集與健康產業相關專業人員,包括醫師、營養師、健康管理師和護理師等,為客戶提供多元的健康管理配套。

哈佛健診創辦人王欽堂,觀察20多年來健診市場的變化,臺灣第1代健診,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開始萌芽,第2代開始提倡健診後健康改善方案;健診3.0時代,則是透過虛實整合、移動裝置、LBS、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落實健診後的健康改善方案。工研院推估,2020年全球精準健康市場規模為3,198億美元,2025年將達5,847億美元,臺灣的精準健康市場規模不容小覷,因為擁有領先技術的ICT與醫療保健系統和人才、醫療技術等優勢,2020年規模約新臺幣87.5億元,預估2025年將達142億元。

中國大陸健檢覆蓋率偏低    市場空間大

中國大陸過去親友之間見面打招呼「吃過了嗎?」,現在流行問候語是「今年體檢過了嗎?」的確,很多新聞報導某名人發現癌症、某明星猝死等令人唏噓的消息,「健康」成為人生主要目標與座右銘。沒有健康,人生從彩色變黑白。中國大陸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受一胎化政策影響,許多人老無所依,不得不重視晚年健康,尤其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大陸民眾對健康醫療的重視程度驟升,當年3月支付寶聯合阿里健康公佈資料顯示,健康醫療類服務消費暴增16倍,健檢銷量是2019年同期的3倍。該平臺針對疫情過後健檢意願調查,2,300多名用戶參加問卷調查,高達7成受訪者表示,疫情讓大家瞭解身體健康的必要性,更重視健檢,有23%的人表示,已給自己或親友購買健檢卡。

從消費能力考量,健檢需求與生活水準提高向來都是呈現正相關,中國大陸亦同。據中國大陸「觀研報告網」發佈的《中國健康體檢行業發展趨勢研究與未來投資分析報告(2023-2030年)》顯示,近年隨著人口年齡結構性變化、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非健康人群數量不斷上升,民眾對於以預防為目的的健康管理理念逐步增強,「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已是普遍共識,健檢需求呈現逐年遞增趨勢,不像過去多數人抱著「只要不去檢查,身体就没毛病」的僥倖觀念。

2017年至2021年中國大陸健檢人次數由4.06億人次增長至約4.88億人次;2018年至2021年健康體檢市場規模由1511億人民幣成長至2011億人民幣。與先進國家相比,中國大陸健檢覆蓋率偏低,2019年僅為30.5%,美國、日本在2017年體檢覆蓋率就超過70%,德國更高達95%以上。因此,中國大陸健檢市場發展空間仍大,預估2025年健檢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人民幣。

觀察中國大陸健檢機構,公立醫院健檢占比超過7成以上,而民營健檢機構不足21.5%,呈現「公立醫療機構為主,民營體檢機構為輔」的市場格局。公立醫院因政策限制,只能設立單一的體檢中心,民營專業健檢機構經營機制靈活,近年快速發展。慈銘體檢、愛康國賓、美年大健康等多個民營健檢機構正積極搶佔市場。

智慧化檢後服務 追趕時代潮流

疫情前,兩岸醫療交流熱絡,不少中國大陸醫療參訪團來臺取經, 借鑒臺灣醫療系統與經營理念,健檢是其中重要的一環。目前中國大陸開始學習臺灣透過人工智慧等,落實全年式的檢後改善方案,每年都會健檢的王先生就說:「沒有檢後健康管理的體檢是不完整的,不知道自己該怎麼進行後續調理。今年換一家有檢後健康管理服務的體檢中心,他們根據我的身體狀況制定運動飲食計畫,定期推送健康科普資訊。」這不僅是王先生的個人觀感,也是中國大陸健檢市場的當下現象,求有又求好。

兩岸健檢市場雖蓬勃發展,全年式檢後服務興起,服務內容曾多,涉及層面涵蓋飲食、營養保健、運動、生理監測等,人力包括醫師、營養師、健康管理師和護理師等,多數中小型體檢機構受限資源與人力,難以勝任,因此資源整合與大者恆大,將是兩岸未來健檢市場的潮流與發展趨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