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辜汪會談30年後的國際新局 民主與獨裁對抗影響兩岸關係◆文/尹麗喬(臺灣大學大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 更新日期:112-06-16

1993年的辜汪會談,開創了兩岸的新局。會談時,蘇聯剛解體,冷戰結束,共產陣營崩潰。美國則沉浸在冷戰勝利的喜悅之中;政治學家福山甚至於1992年寫到,歷史已以自由民主的勝利為終結。中國大陸正開始從天安門事件後的國際孤立中走出,持續改革開放、發展經濟、韜光養晦,不與美國起正面衝突的戰略路線。在美國主導的後冷戰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下,兩岸春暖花開,交流破冰。

辜汪會談以來的30年間,國際情勢起了巨大的變化。歷史沒有終結,民主沒有勝利,而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開始裂解為民主及獨裁陣營,俄國更是悍然入侵烏克蘭。30年前的我們,沒能預見這些發展。那麼,民主與獨裁的國際對抗局勢,現在情況如何?民主與獨裁的對抗,對兩岸關係又有何影響?

俄烏戰爭前的美國外交政策及民主同盟

拜登上任後,大國競爭進入新階段。川普任內,美國優先,奉行單邊主義(unilateralism)。拜登任內,強調和盟邦合作,奉行多邊主義(multilateralism)。川普時的中美對抗,是一對一的拳擊,拜登時的中美對抗,是壁壘分明的團體戰,抗中的脈絡與民主及威權陣營的對峙交織在一起。

俄烏戰爭前,美國建構民主同盟面臨三大挑戰。一,民主陣營對如何保衛自由主義國際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意見不一。例如,美國視中俄為對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一大威脅,但其他民主大國,如法國及德國,對中俄的態度則較為複雜。一方面,德法兩國在意識形態上,和中俄的威權主義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德法認為中國大陸的市場廣大,為經濟發展應與中國大陸保持一定關係。俄國則是德法兩國能源的重要來源。美德法三個民主陣營的核心強權,對中俄有如此不一看法,遑論印度等其他民主國家。

其次,民主陣營也有不少利益分歧。例如,2021年簽訂的美英澳三邊盟約(AUKUS),包括澳洲與英美合作發展核子動力潛艇計劃,但是簽訂AUKUS 前,澳洲和法國已有共同發展傳統動力潛艇計劃,因AUKUS,澳洲撕毀和法國簽訂的協議,令法國暴跳如雷。民主人權儘管重要,但沒有民主國家領導人能夠罔顧自己的國家利益。

最後,民主陣營為了重要的全球利益,在許多議題上仍須與獨裁國家合作。這些議題包括氣候變遷、遏止全球傳染病流行,以及建構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等。

總的來說,俄烏戰爭前,民主陣營儘管總體實力大於獨裁強權的總合,但是利益紛雜與意見分歧,對中俄獨裁強權的態度常常曖昧不明,為獨裁國家以收買分化的方式挖民主陣營的牆角創造了機會。中國大陸「一帶一路」(Belt Road Initiative, BRI)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都是例子。

俄烏戰爭後民主與獨裁的對抗局勢

2022年2月24日開打的俄烏戰爭,民主陣營朝一致對外的方向轉化,轉化的背後,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俄烏戰爭讓民主國家的民眾和決策者更深刻地體會到獨裁國家對世界秩序的嚴重威脅。二戰以來,歐洲大陸幾乎從未有一國對另一國發起全面的侵略戰爭。俄烏戰爭讓民主國家有切身即時的戰爭恐懼。民主陣營在部分議題上須與獨裁國家合作,但遏制侵略擴張更為重要。如果民主國家在烏克蘭問題上讓步,可能會使中俄食髓知味,進一步推行「有所作為」的攻式戰略(offensive strategy)。

2023年1月底,澳洲和法國在「潛艇事件」後破冰,決定共同合作,援助烏克蘭彈藥。這是民主國家在俄烏戰爭之後放下利益衝突,先對抗獨裁擴張的重要範例。

二,俄烏戰爭給予美國機會,將中俄形塑成獨裁陣營連線。俄烏戰爭前,民主陣營對獨裁強權的看法不一,對中國大陸的可能威脅常常無感。俄烏戰爭後,美國發動外交攻勢,將中俄掛鈎,華府強調,中俄聯合,對內維護獨裁體制、侵害人權,對外恣意擴張,破壞國際規則,美國的說帖,鼓勵美國的傳統歐洲民主盟邦,更加注意中國大陸及印太。

三,俄烏戰爭使民主國家更清楚地意識到對獨裁國家的經濟依賴,可能的嚴重後果。俄國能源在俄烏戰爭中,成為莫斯科勒索威脅歐洲各國的籌碼。在民主國家,領導人無法指揮企業,獨裁國家一切領導人說了算。因此,獨裁國家利用經濟手段達成政治目標的國際遊戲中,有很大的優勢。
總體而言,俄烏戰爭開打後,民主陣營各國對中俄看法的分歧減少了,民主與獨裁對抗的態勢明顯升高。

民主與獨裁對抗 兩岸關係國際化

民主與獨裁對抗對兩岸關係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從積極面來說,民主同盟的強健,使臺灣能獲得更多國際支持,抵禦中國大陸對臺灣的軍事、經濟、及外交壓力。今天,兩岸關係的穩定,不再僅僅是臺北及北京,或北京與華府的問題,也是所有民主陣營國家的問題。臺海有事,就是民主陣營有事。法國曾在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去年夏天訪臺,中國大陸舉行軍演恐嚇臺灣時,派出護衛艦通過臺灣海峽。最近,更傳出國際情報聯盟「五眼聯盟」(英、美、加、澳大利亞、紐西蘭)會與臺灣即時交換情報的消息。民主與獨裁對抗局面的形成,使兩岸關係「國際化」。

從消極面來說,中國大陸對外關係和緩,或對外國有期望時,兩岸關係會比較平靜。因為中國大陸處理臺灣議題須顧慮到各界,尤其是美方的態度。1993年辜汪會談得以展開,部分原因是中國大陸希望可以加入蘇聯解體後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兩岸關係的改善可幫助北京形塑中國大陸的正面國際形象。

而中國大陸對外關係緊張時,兩岸關係可能比較複雜且問題較多。美國形塑的民主與獨裁對抗局勢,讓北京有四面受敵,被各國圍堵的感受,儘管美國政府官員很小心地不以「新冷戰」形容現在的國際趨勢,討論中國大陸時也未使用「圍堵」或「遏制」這類名詞。誠如中國大陸國際關係專家王緝思最近直言,中國大陸似乎已不對改善中美關係抱任何期望,這可能會使北京對臺的壓迫更沒有顧慮。

中國大陸對外關係緊張時,北京也利用對臺灣的施壓來測試各國對中意圖。具體來說,中國大陸可能拿臺灣開刀,測試美國及其民主盟邦保衛區域秩序的決心。在民主與獨裁對抗的格局下,臺灣很難不站在風口浪尖上。

如此局勢下,兩岸交流會談破冰,有一定難度。我們希望辜汪會談是空前,但不是絕後,而這需要兩岸及世界共同的智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