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編輯手記》「缺工荒」如何解?

  • 更新日期:112-08-15

員工不夠,餐廳被迫提前打烊;人力網站一排刷下去,各大企業都在徵人,「人力危機」拉警報!

全球經濟匍匐前進,百業重開後,勞動需求助長缺工情況。本期《交流雜誌》特地從全球、臺灣及中國大陸的視野觀察,探討缺工危機與因應之道。伴隨人口結構老化、年輕人就業型態改變,未來各國是否慣性地引進外籍移工,導致對其依賴過甚,需審慎以對。

綜合觀察發現,缺工衝擊三大產業,分別為製造業、物流業以及醫護人力。值得關注的是,「新人逃、老鳥退」,醫護人員疫後大量離職,成為世界各國醫療體系的最新挑戰。國際護理協會的報告指出,面對世界各地迫在眉睫的護理人員短缺,以及疫情引發的創傷和倦怠程度不斷上升,護理人員的現狀應被視為「全球衛生緊急情況」。

另一場沒有武器的戰爭正悄然升溫。隨著俄烏戰爭、糧食保護主義興起,全球性糧荒隱然成形。中國大陸除到處搜購糧食,更祭出「退林還耕」新措施;在「一刀切」的粗暴作法下,缺乏農民養護照顧規劃,更使原本具水土保育功能的林地付之東流,如何在「整改復耕」與花木產業取得平衡,才是最大的考驗。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大陸青年(16至24歲)失業率達21.3%,再創新高。為改善經濟下滑壓力,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陸續發布放寬「地攤經濟」的相關政策,以「邊擺攤邊玩」方式製造「城市煙火氣」,試圖拉抬經濟,拯救龐大的青年失業人口。

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顧及永續發展。減碳遏阻全球暖化,已是全人類的共識,正當許多工業化國家專注發展更環保、更有能源效益的汽車,愈來愈多的兩岸民眾選擇以自行車取代汽車、機車為代步工具,騎行自行車不僅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種全民運動。

兩岸人民美好的生活需要穩定和平的環境,但國際局勢牽一髮而動全身,全球高度關注臺海局勢,海基會特別於6月29日至30日於臺南關子嶺舉辦兩岸關係研討會,邀請相關領域學者剖析當前兩岸情勢,提出因應策略與政策建議。

資本固然重要,但信任才是長久的基石,唯有信任,才能讓人安心,誠如南昌臺商協會會長賴建宏,秉持「用心就是專業」的精神,努力追求鞋品品質,在業界打響口碑;在資訊化講求新、快的年代,復古的情緒或能安定心神,期盼兩岸年輕人喜愛收藏舊東西的同時,也能增進共同世代對和平的想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