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不屈的鬥魂 兩岸電競選手懷抱夢想堅定前行◆文/蔡紹堅(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1-30

電子競技(電競)近年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競技活動之一,甚至是2022年杭州亞運的正式競賽項目。電競選手站上世界級的舞台為國爭光,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許多人對於「打電動=不務正業」的刻板印象。

電競運動力求擺脫負面印象 

2018年雅加達亞運已將電競列為表演項目,雖然表演賽獎牌數不列入正式項目的統計,但對於很多當年還不到20歲的小選手,產生很大的激勵作用。

大部分電競選手在入行前,都曾面臨家人反對。傳統觀念中,電競與「打電動」沒有差別,容易給人不愛唸書、不務正業,或是沒有前途等負面觀感。直到電競進入亞運正式競賽項目後,許多小選手才能理直氣壯的告訴家長,自己從事的是一項正正當當的工作。

兩岸三地的電競選手,在雅加達亞運已取得亮眼成績,中國大陸獲得2金1銀、臺灣獲得2銀1銅、香港獲得1面金牌。今年杭州亞運的賽場上,選手的表現更加出色,中國大陸包辦4金1銅,力壓國際電競強權南韓的2金1銀1銅,臺灣也奪下2銀2銅的佳績,讓國人看見他們的拚勁與努力。

中國大陸電競產業起步可追溯到2000年,當時最熱門的是射擊遊戲與即時戰略遊戲,報紙體育版甚至有「電競」專欄。但由於市場還不成熟,加上遊戲產業變遷快速,電競很快失去關注。直到2013年左右,《英雄聯盟》這類DOTA、MOBA遊戲在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後,電競賽事重新抓住大眾目光。

官方大力支持  中國大陸電競產業持續發展

至為關鍵的是智慧型手機普及,手遊選擇變多,遊戲族群擴大。2015年手機類MOBA遊戲《王者榮耀》爆紅,將電競賽事熱度推上新高峰,幾乎成為全民運動。

中國大陸官方對電競產業發展大力支持,2019年「電子競技運營師」和「電子競技員」被列入新職業項目,同時將電子競技歸類為與足球、籃球和排球同類型的職業體育競賽表演活動。

2個「世界冠軍」帶動臺灣電競產業成長 

至於臺灣電競產業發展,與2個「世界冠軍」有密切關係。2001年時,年僅17歲的「電玩小子」曾政承在世界電子競技大賽(WCG)的《世紀帝國2》項目中拿下世界冠軍,成為媒體競相報導的「臺灣之光」,將電競概念首次帶到大眾的眼中。

隨著即時戰略遊戲的式微,曾政承掀起的電競炫風很快消散,直到第2個「世界冠軍」-「臺北暗殺星」(TPA)戰隊在2012年拿下《英雄聯盟》世界冠軍後,電競又重新吸引大眾注意。

與曾政承一人參賽的模式不同,「臺北暗殺星」是由企業出資經營的戰隊,除選手之外,還有完整的後勤團隊。他們奪冠之後,許多企業都嗅到商機,紛紛出資籌組自己的戰隊,臺港澳在2015年正式組建自己的《英雄聯盟》聯賽LMS(League of Legends Master Series),進行常規性賽事。

中國大陸電競產業蓬勃發展,對臺灣、香港的從業人員產生難以抵擋的拉力,疫情之前,許多臺灣電競界優秀人才被挖角,例如臺灣《英雄聯盟》第一代人氣主播「長毛」,在2014年離開GPL賽區,轉往中國大陸的LPL賽區發展。

長毛並不是個案,他的後輩「記得」(王繼德)也在人氣最高時,突然從LMS賽區跳槽至LPL賽區,因兩岸沒有語言隔閡,赴陸發展後,馬上奪下2016 年 LPL 最佳新人賽事解說殊榮。

選手、教練、後勤人員被挖角相當嚴重,甚至有「整隊在對岸重逢」情況發生,最著名的例子是《英雄聯盟》「閃電狼」戰隊(已解散),包含教練、選手及後勤,有8名前成員同時在中國大陸發展。

臺灣電競人才大舉西進不是秘密,主要原因是兩岸電競市場規模懸殊,對岸的薪資待遇十分優渥。業內人士無奈表示,臺灣選手只要一打出成績、嶄露頭角,對岸很快就會有人出高薪挖角,導致臺灣電競體系幾乎淪為對岸的「農場」。

中國大陸嚴管青少年投入網路遊戲

不過,中國大陸電競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後,也存在不少隱憂。業內人士私底下透露,大陸官方對電競的看法,與運動項目有很大的差別,並未真正一視同仁。例如,中國大陸的電競比賽從來沒有在電視上轉播過,最多只能在網路直播,杭州亞運是唯一的破例。

此外,2021年《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沈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規定,所有網路遊戲企業只能在週五、六、日及法定節假日的晚間8時至9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多個電競聯賽隨即響應,宣布對參賽選手年齡進行審查,要求選手需滿18歲才能參加比賽。

顯示中國大陸官方表面上認可電競,骨子裡仍認為網路遊戲有沈迷、成癮的風險,需針對未成年人採取管控手段。然而在電競行業裡,人才是賽事發展的基礎,青少年反應快、體力好,可塑性高,只要稍加訓練,1、2年後就很有機會超越許多年紀比他們大的選手,很多電競選手從15、16歲開始養成。上述《通知》落實後,直接導致許多18歲以下的選手「原地失業」,不利於培養潛力新秀。

選手不輕言放棄 打到不能再打為止

一位16歲展開職業電競生涯,現年22歲的大陸《王者榮耀》選手狸貓(化名)表示,很多人都以為電競就是玩遊戲,但為了娛樂玩遊戲,與玩遊戲當職業,心態上完全不同。

狸貓提到,「我16歲離家住進戰隊的宿舍,接受集中管理,每天照表操課的練習一整天,若表現不好,必須接受教練的檢討,過程相當艱辛,尤其剛入行那幾年,年紀比較小,常常半夜想家想到偷哭。」

狸貓說,電競選手的黃金年齡大約17至24歲,年齡增長,反應逐漸變慢,「其實24歲已有點晚了,我現在22歲,感覺反應比以前慢很多,跟不太上18歲、19歲的練習生了。」

狸貓坦言,不知道自己還能打多久,也會擔心有一天會被迫離開賽場,他有一個夢想,就是拿下冠軍,達成目標之前,絕不輕易放棄,「父母好不容易答應讓我當選手,電競也進入亞運,不論未來如何,都會盡力讓自己留在賽場上,直到拿下冠軍,或不能再打了為止。」

臺灣《快打旋風》好手向玉麟現年已44歲,但還堅持訓練,今年站上亞運舞台,可惜金牌戰不敵南韓選手,最後收下銀牌。44歲的他在這個圈子已算是非常「高齡」,甚至有傷病狀況,因此雖然失落,仍感謝能站上賽場。

向玉麟心想,這次若能拿下金牌,就可以宣布退役,為電競生涯劃下完美的句點,最後卻差臨門一腳。雖然不知道自己能打到何時,但仍想一直打下去,為了自己而戰,也為支持他的家人而戰。

兩岸電競選手有不同的人生經歷,成長在不同的時代與環境,他們對電競有相同的堅持,毫不退讓為了夢想不顧一切、拚盡全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