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美中科技角力 臺灣高科技產業挑戰與契機◆文/高仁山(元智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 更新日期:113-02-19

在全球科技競技場上,美國與中國大陸兩大經濟強國的科技角逐愈演愈烈,在半導體、電動自駕車、人工智慧、5G通訊等關鍵領域,雙方角力愈加激烈。美國以一連串的貿易限制和技術出口管制作為手段,力圖壓制中方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中共則積極推動科技自主,降低對外部技術的依賴。「科技冷戰」不僅重構全球的科技供應鏈,同時對包括臺灣在內的經濟體產生廣泛影響。

作為全球科技版圖的重要一員,臺灣的高科技產業在這場力量較量中迎來史無前例的機遇與挑戰。以台積電為首的世界級半導體製造商使臺灣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尤其美中科技衝突激化,台積電供應鏈體系成為多數科技強國爭取合作的對象。

對臺灣高科技產業而言,這個局勢既吸引投資與擴展市場的機會,卻不可避免地招來地緣政治壓力。在當前國際政治與經濟交錯的複雜環境下,臺灣高科技產業的未來將如何平衡外來壓力與內在發展需求,尋求與國際社會新的合作方向,利用存在的機遇,應對未來可能帶來的各種挑戰,尋找立足之地,至關重要。

美中科技角力的背景

全球化和科技快速演進,美中兩國在科技領域的競爭塑造全球政經新格局,並擴展至軍事力量、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及全球領導權的對抗。

中國大陸長期面臨先進技術國家的指控包括:仿冒、竊取技術機密及智財權、工業間諜、網路黑客攻擊、強制技術轉讓等,進一步激化與美國的緊張關係,使得西方國家對其技術崛起保持警惕。

2018年,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以及隨之而來的技術產品和投資衝突,凸顯科技領域在美中角力的核心地位。2021年拜登政府加強出口限制與投資管制,意在削弱中方在先進計算和半導體生產等關鍵領域的能力,減緩軍事現代化進程。中共在面對來自美國及其盟國的技術封鎖壓力下,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力求在半導體、5G、人工智慧等領域減少對外部技術的依賴。

俄烏戰爭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帶來劇烈影響,進一步推動對科技供應鏈多元化與地理政治風險評估的需求。而COVID-19暴露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迫使國際社會重新思考依賴中國大陸「世界工廠」供應鏈模式的風險,加速供應鏈移轉及重構;美中在科技標準和國際規範的分歧越發明顯,不僅挑戰全球科技合作的基礎,同時迫使許多國家和企業在選擇科技合作夥伴時面臨困難抉擇。

美中衝突中的機遇

美中科技競爭引起全球科技產業結構與政策取向的重大轉變,對全球經濟發展造成深遠影響,也為臺灣的高科技產業帶來挑戰和機會。對臺灣而言,如何有效應對美中科技角力的影響,充分利用作為民主自由國家高科技供應鏈的優勢,是當前的關鍵課題。

臺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占有一席之地,發展策略應謹慎規劃,保持與民主國家的互信與緊密聯繫;防止關鍵技術流向潛在對手,如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等國家,並防止技術被運用在軍事用途,這不僅是臺灣的責任,也是所有民主國家共同的目標。臺灣必須加強與其他民主國家在資金、技術、資訊安全和人才的投資與合作,促進創新和科技進步,並築起技術壁壘。

另一方面,則需持續提升產業和創新能力。外資在臺灣科技產業的投資成長,顯示國際市場對臺灣的信心,尤其,研發活動增強臺灣的經濟活力並促進創新生態系統的發展,是持續推動產業進步的動力。為保持全球供應鏈的關鍵角色,臺灣科技界必須重新構思「護國神山」的戰略思維,持續支持並保護關鍵產業,特別是半導體領域的優勢,進一步強化作為高科技供應鏈不可或缺的地位。

美國對中國大陸半導體技術的出口限制日益嚴苛,全球科技企業正重新評估供應鏈結構,尋找更可靠的合作夥伴。在此情勢下,臺灣憑藉在半導體製造領域的領先地位,成為眾多企業追尋的重要來源。不可諱言,部分國家和地區也可能尋求與美中科技圈不同的合作夥伴,臺灣可望成為新市場的關鍵供應方,並在全球科技生態佔據一席之地。臺灣企業應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與產品可靠性,積極進軍新市場,與其他國家的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人才的吸引和培育 營造有利環境

臺灣政府與企業應強化與國際科技社群的連接,促進技術交流和人才流動,積極推進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這些政策的目的在於為高科技產業發展營造有利環境,吸引更多外資及國際人才到臺發展。人才的吸引與培育至關重要。鑒於臺灣在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和政治環境的穩定,臺灣有潛力吸引更多國際科技人才。同時,臺灣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機構也致力培養本土的科技人才,以滿足高科技產業的人力需求。

在美中科技競爭的大背景下,臺灣有機會成為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在亞太地區的關鍵科技合作夥伴,共同推動全球科技發展與創新,也可利用技術優勢和地理位置,成為串聯美國、歐洲與亞洲市場的橋樑。綜觀而言,美中科技競爭雖帶來不確定性,卻創造新的發展機遇。藉由持續創新、政府支援及國際合作,臺灣有望在全球科技舞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故此,必須爭取在美日臺韓的「Chip4聯盟」的關鍵角色,帶領半導體技術的創新突破。

中共政經施壓    對臺灣科技外貿構成挑戰

臺灣的地緣政治位置賦予美中對峙的戰略意義,卻也遭受來自中共加劇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壓力,對臺灣的科技產業及外貿構成實質挑戰。全球供應鏈重構可能對臺灣的科技供需造成影響,例如,美國對中國大陸技術、設備及元件的出口限制,恐對臺灣企業的供應鏈帶來間接衝擊,技術封鎖和貿易限制亦將波及臺灣,尤其是對那些與中方維繫著密切商業關係的臺灣科技企業,不容小覷。

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也可能使外資對臺灣科技產業的投資信心造成影響,進而影響臺灣企業的海外投資與業務拓展。面臨這些挑戰與風險,臺灣政府與企業界需要共同作出回應,藉由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強化國際合作,維護和促進臺灣科技產業的韌性與可持續發展,探尋新的成長驅動力,確保臺灣在美中科技競爭的格局中維持全球科技領域的關鍵地位。

臺灣可望成為科技供應鏈樞紐

面對美中科技競爭與衝突的持續演變,臺灣的高科技產業在挑戰與機遇中尋求平衡與發展。可預見臺灣將成為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重要樞紐。政府的支持、技術創新和國際合作將是推動臺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三大關鍵因素。同時,臺灣也需面對並化解來自地緣政治壓力、供應鏈不穩定和人才流失。

總結來說,美中科技對決無疑為臺灣的高科技產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透過精準的策略定位和不斷的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臺灣的高科技產業累積令人矚目的科技實力和韌性。臺灣的企業和政府仍需持續共同努力,確保臺灣高科技產業在這場全球科技角力中持盈保泰,發展出臺灣的新成長動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