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自「綠」生活 臺灣的低碳轉型之路◆文/蔡敏姿《交流雜誌111年12月號第186期(歷史資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全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人類的生存危機迫在眉睫,當各國紛紛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邁進,臺灣作為地球村一員,更要積極推動永續。今年3月國發會公佈「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四大轉型方向為「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與民眾最息息相關的,莫過於從食、衣、住、行落實淨零理念的「生活轉型」,如低碳飲食、衣服少買、住循環建築、搭乘大眾運輸等。現階段已有不少「生活轉型」案例,值得全民學習、效法。

無包裝商店 用多少買多少

首先是無包裝商店,這些商店的商品以「裸裝」或採用最少包裝的狀態販售。走進無包裝商店,放眼望去幾乎都是用玻璃罐裝著產品,每間商店銷售的品項不同,有些專賣食物,有些專賣日用品,也有類似雜貨店全都賣,但共同特色是客人必須自備容器來消費。

位於北投的「簡塑慢行」,店內販售堅果及雜糧,還有沐浴乳、洗碗精及洗衣精等清潔用品,幾乎都以無包裝形式陳列。位於板橋的「零居─Zero Living」也是無包裝商店,它結合Vegan(純植物主義)的概念,不賣含動物性成分的商品,店內同樣以無包裝的方式,販售美妝、清潔用品、辛香料、果乾等。

超商、惜食社團 搶救NG食物與剩食見成效

無包裝店家均鼓勵客人用多少買多少,由客人自己裝,再進行秤重與結帳,減少包材塑料,行減碳目的,因塑膠生產過程碳排量占全球碳排量有一定比重,且塑膠產品本身的碳足跡也很高。隨著無包裝店家逐漸普及,代表民眾的接受度提高,臺灣也進一步往低碳島持續邁進。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1/3食物被浪費掉,高收入國家丟棄的食物比例更高。農作物及家畜在生產、加工過程及能源使用上,會產生許多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這些被浪費掉的食物,每年造成全球超過20億公噸的碳排放。

為減少食物浪費,許多剩食、惜食社團應運而生,例如有人便當訂太多,在剩食相關臉書社團貼出訊息,被轉載後,將便當讓給其他需要的人;有人節慶禮盒吃不完,或點太多菜,也可透過相關社團轉送出去。另一種樣態是NG食物,外型雖不討喜,但只要沒有壞掉,也可以分享給消費者。

主打快速享用鮮食的便利商店,也紛紛提出剩食解決方案,全家便利商店在2019年推出「友善食光:鮮食到期前7小時享7折優惠」機制,是臺灣首家針對即期品報廢問題,以系統性方式解決的零售通路品牌,推出後每月平均減少300公噸食物浪費,等同於10萬多公斤的碳排放量。

二手衣重生 躍時尚寵兒

據統計,臺灣2020年的舊衣回收量達到7.8萬公噸,創下10年來新高,其中高達3成5的回收舊衣,最後被送進焚化爐焚燒掉。然而,衣服製作過程和銷毀同樣都會增加碳排放。「舊衣重生」既能解決斷捨離又不會浪費,像本土服飾品牌Story Wear就透過時尚設計,使用即將淘汰的二手衣布料,做出讓人驚艷的服裝。

另外,由時尚設計師周裕穎創立的永續時尚品牌Luxxury Godbage,曾以回收尼龍布打造東京奧運中華代表隊進場團服,也是將布邊料、二手衣等服裝廢料解構重組,透過再設計、再製造、再利用的方式創作新的服裝,深受許多名人喜愛。

除了日常吃的食物、穿的衣服,民眾遮風避雨的住宅,因普遍採用大量鋼筋水泥,碳排量同樣驚人。因此,標榜永續減碳的循環宅或綠建築儼然已是大勢所趨。臺糖位於臺南歸仁區的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園區,就是循環住宅的典範案例,該案的圍籬是用五分車的閒置鋼軌所組成,門牌也是回收龍柏再製;住戶使用過的水或雨水,也可回收過濾,重新注入園區內的生態池,或用於灌溉農園;廚餘回收製成有機肥,用於農園。

臺南智慧綠能循環住宅 年省146萬電費

另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園區的屋頂裝設太陽能板,其所產生的電力每年可節省146萬元的電費支出,電力替代率高達60%。臺糖強調,採用鋼構的沙崙循環住宅於設計階段進行碳足跡評估,未來60年可減少排放21,406噸當量的二氧化碳,該案更獲得LCBA鑽石級低碳建築候選證書。

同樣是綠建築的標竿,臺北市北投圖書館在2006年落成時就成為當地知名地標,木造的材質搭配類似木船的造型,被譽為「知識方舟」。館方透露當年選用木頭為主要建材,是因為它能吸收二氧化碳,木頭本身有固碳作用,可防止二氧化碳回到大自然中,對於減碳能發揮高度作用。另外,北投圖書館屋頂設置雨水回收利用系統,將雨水儲存起來,供廁所小便斗、馬桶沖水使用,達到循環目的。

近3年因為疫情,許多民眾確診居隔或減少出門避免染疫,帶動網購銷量,物流業變得非常熱門,但車輛本身產生的廢氣和碳排量都不小,必須落實「綠色物流」或「永續物流」,其中降低運輸影響的方法,就是將路線進行優化。過往物流業者在配送商品時,多半由送貨司機自行決定送貨順序。現在可透過AI演算法指派配送車輛、規劃最適當的路線,以系統運算結果取代人工排車,減少依賴人工經驗及車次安排時間,節省抵達目的地的時間與距離,降低燃料消耗。

AI取代人工 降低車輛碳排放

開車時,時常會發生繞場找停車位的情況,造成不必要的碳排。有業者推出共享車位服務,將閒置車位設置「IoT智慧地鎖」,透過物聯網技術,提供給有停車需求的駕駛,直接以APP預約停車,減少找車位繞場排放的廢氣,同時為車位主創造收益。國內共享車位的領導品牌USPACE,過去5年總合作車位數已突破45,000格、超過500個停車場,累積超過200萬張訂單與50萬車主會員資料。以每張訂單為車主節省約8分鐘時間,每單約省下1kg碳排量,換算累積的訂單約減少2,000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約5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的碳吸附量。

節能減碳從自身做起,民眾無論在消費、居住、停車上,都能找到減碳方式,或許單一個人落實的減碳成果,與減少石化工業或綠能轉型的減碳程度相比,小巫見大巫,但一群人長久累積的結果,將是地球永續發展的最強動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