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藉疫管控 自由人權倒退◆文/許瑛仁《交流雜誌111年10月號第185期(歷史資料)》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兩年多,疫情前各國人民自由往來的榮景,暫不復見。疫情爆發初期各國大多採取嚴格的入境措施及隔離手段,以防止疫情擴散,自由與人權難免受到衝擊。然隨著病毒不斷變種,長期的封控終究不是應對疫情的最佳辦法,加上疫苗研發與施打率普及、變種病毒重症率降低,各國基本上自2021年開始逐漸放寬邊境管制措施,對本國人民也傾向與病毒共存策略,盡量讓生活逐步恢復正常,讓跨國流動更自由。唯獨中國大陸至今仍然採取嚴格的封控及清零政策,人權備受挑戰。

人類付出生命與自由的慘痛代價 但開放邊境勢在必行

截至今年8月31日,全球已有近650萬人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行動自由也受到限制,這種限制既來自配合政府的防疫管制,也來自民眾害怕感染而採取的自我防衛,包括不上餐廳、減少外出、遠離公共場所等等,為了防疫需求,人民讓渡部分自由權,成了現實上的兩難。簡言之,生命權與自由權,孰輕孰重,不僅主導了各國防疫政策的思考方向,也是爭議焦點。

對歐美日韓及臺灣等民主國家而言,儘管國情各自不同,但如何在人權與防疫之間取得平衡,是政策制定的核心思維所在。以邊境開放為例,長期的隔絕造成經濟嚴重衰退,以觀光收入為主的國家,更是苦不堪言;邊境開放不僅涉及人民自由流動的權利,為了挽救經濟也勢在必行。

歐盟於2021年7月率先全球推出疫苗護照,允許完成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在歐盟內部自由旅行,到達目的地後無需再隔離或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便利歐盟公民的流動。當然也有人抗議這種措施是對不打疫苗者的歧視,但普遍反應良好。美國則是採取較寬鬆的邊境管制措施,且自今年6月12日起,不再要求所有旅客在登機前必須提供1天內的病毒檢測陰性報告或康復證明。

日本近期宣布從10月11日起放寬管制,解除個人旅行禁令、取消單日入境人數上限;南韓也已取消入境前核酸檢測要求;臺灣針對入境隔離自6月15日起放寬為「3+4」,並逐步放寬入境人數,於10月13日開放為「0+7」。

整體觀察,隨著病毒不斷變種、重症率下降,為兼顧人權與經濟,多數國家已逐步放寬邊境管制,但中國大陸到目前為止,仍要求國際旅客必須在班機起飛前接受病毒檢測,並在抵達時進行「7+3」的隔離,嚴格的封控政策未解除前,邊境開放時間表仍在未定之天。

中國大陸動輒封城 民眾如坐監牢

在對內防疫政策方面,各國大多朝著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方向前進,多數國家已不再採取高強度的隔離措施,即使採隔離政策,也是逐漸減少隔離天數。但對中國大陸而言,隔離天數並無定準,而是一律局部封控到清零為止,武漢封城76天、上海64天,都是對民眾的磨難。然習近平今年6月28日考察武漢時再度重申:「寧可暫時影響一點經濟發展,也要繼續清零」,讓疫後「新常態」仍處於不斷封控的惡性循環中,民眾對行動自由的人權呼聲,卻如狗吠火車。

時間回到2020年1月23日凌晨,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當天早上10時起,武漢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民眾非必要不能出門。這道「封城令」讓武漢這座擁有1,100萬人口的大城市,陷入一片死寂,直到4月8日才解封,創下全球公共衛生史前所未有的紀錄。這段時間,核酸檢測試劑告急,大量病人無法及時收治,在家隔離卻傳染全家人;交通工具停擺,醫護人員疲累不堪;武漢民眾坐困愁城,憾事不斷,一幕幕人間慘劇持續出現。例如湖北電影製片廠導演常凱一家4口因新冠肺炎相繼去世,他的遺書感慨「位難覓」,錯失醫治良機;新冠疫情吹哨者武漢中心醫院醫生李文亮也不幸染疫身亡。

儘管悲劇不斷、亂象叢生,但封城模式依舊成為中共應對疫情的「法寶」,一旦發現疫情,便立即採取斷然手段加以封控,不達清零誓不休。兩年多來,中國大陸封控亂象未曾停歇;今年1月西安封城,有孕婦或危重病人遭到醫院拒收引發民憤;3月,深圳南山區民眾因封控,餓死家中,爆發官民衝突。最讓國際矚目的是,上海從3月27日到6月1日,超過兩個月的封控措施。

這場被習近平稱為「大上海保衛戰」的封控措施,撼動全球,不僅因為上海人口多達2,300萬,更是中國大陸的國際之窗。兩個多月封城,上海市民每天須將快篩結果上傳社區群組,向鄰居證明自己陰性,遭批有如獵巫行為,堪比「文化大革命」,尤其,上海人對被送去方艙醫院隔離的擔憂,遠超出對病毒本身的恐懼。封控以後,以「社區」為概念,讓居委會保證篩檢的秩序、充足物資、醫療轉運等流程,但社區各自為政,根本窒礙難行。缺食物、缺藥品、求診無門等無助的吶喊,透過網路傳到全世界。

高壓式防疫 外籍人士逃離中國大陸

上海常住外籍人士多達27萬,對這些向來重視人權與自由的外籍人士而言,更無法接受高壓式的防疫手段。網路流傳一名旅居上海的法國籍男子情緒激動,大半夜硬闖社區封鎖柵欄,遭防疫人員強行壓制,男子不斷哭喊「我要死了,沒人在乎」。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指出,封城給居民生活帶來的嚴重困擾,是一種「無休無止的集體懲罰」。據香港《福克斯傳媒》(HK Focus Media)旗下英文媒體《這是上海》今年 4月的調查結果,85% 外國人表示封城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自己的未來,48% 受訪者預計未來 1 年內離開。若該調查是在 5 月底,數據恐會更難看。上海也是臺商、臺幹、臺生的重要聚集地,經過封控的慘痛教訓,即使已經返臺,依舊心有餘悸。

健康碼淪為中共「維穩」工具

中國大陸除了嚴厲的封控清零措施,還發明所謂「健康碼」。健康碼最早是2020年2月9日由騰訊在深圳推出「防疫健康碼」;同年4月底,中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個人健康資訊碼》系列國家標準,實施全國統一的個人健康資訊碼,無論境內外人士都可選擇支付寶、微信或省級政務服務客戶端,申報領取。

健康碼的資料包括交通、金融支付、核酸檢測、疫苗接種,以及和是否去過中高風險地區等,有「綠碼、黃碼、紅碼」3色動態管理,各地規定雖有差異,名稱也不同,例如廣東稱「粵康碼」、江蘇稱「蘇康碼」、上海稱「隨申碼」,但綠色普遍代表處於健康狀態,可正常通行;黃色、紅色則代表需要隔離或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不可正常通行。中共指稱推出健康碼,是為了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更加高效、精準、科學、有序,但健康碼應用程式與官方追蹤「重點人員」的系統是同一套,具大規模監控功能。人權觀察組織中國研究員王松蓮就認為健康碼是「中國開展大規模監視歷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健康碼的問題不只涉及隱私,爭議還包括:被賦予顏色後缺乏申訴管道、系統故障欠缺補救措施、個資外洩、地域歧視頻傳、官方有權隨意轉換顏色等。典型的案例是今年發生在河南多家村鎮銀行的儲戶無法正常取款,且健康碼被賦予「紅碼」事件。今年4月起,河南禹州新民生村鎮銀行等6家銀行陸續有儲戶發現線上提款困難,儲戶親赴鄭州了解狀況,健康碼無端變成「紅碼」而被限制移動,輿論嘩然。今年6月24日中共國務院雖聲明絕不允許非疫情因素對健康碼賦碼變色,但難保防疫技術一再淪為「維穩」工具。專家指出,病毒變異株將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健康碼可能成為民眾生活的「常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