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中國大陸清零抗疫 臺商應留意對供應鏈的衝擊◆文/吳孟道(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 )《交流雜誌111年8月號第184期(歷史資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近期中國大陸經濟情勢愈加嚴峻。堅持動態清零,雖讓短期疫情獲得有效控制,但嚴厲的封控措施,卻使得人流及物流大量受阻,對經濟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尤其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下,嚴格管控人員移動加上封城,除了打擊內需消費與服務業市場外,也加劇生產端的供應鏈斷鏈風險,讓搖搖欲墜的經濟更為脆弱不堪。

清零衍生經濟風險持續擴大

上海封城兩個月的經濟表現,就是絕佳例證。根據上海市統計局4月經濟數據,無論是在消費、投資、生產及進出口方面大幅衰退。其中,代表生產活力的工業生產總值衰退幅度最大,高達61.6%,其他包括社會消費品零售銷售、出口及外人直接投資總額,分別年減48.3%43.8%40.8%,整體衰退幅度都在4成以上,顯示封城的後座力確實不容小覷。而上海作為中國大陸經濟核心(GDP占全中國大陸比重約4%),也是重量級的國際金融與貿易中心(對外貿易占全中國大陸比重約20%),經濟情勢自然大幅牽動整體中國大陸經濟發展。

5月底,兩家重量級投資銀行摩根大通及瑞銀陸續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分別將今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從原本4.3%4.2%,大幅下修至3.7%3%。尤有甚者,彭博經濟(Bloomberg Economics)更預測今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將會一路下探至2%左右,恐寫下自1976年以來最低紀錄。這似乎意味著,在嚴峻的清零抗疫政策下,相關的經濟風險與不確定性正大舉升溫,可能讓今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不只無法保五,甚至連保四都有問題。

中共推穩經濟一籃子政策

日益嚴峻的經濟情勢,促使中共不得不上緊發條,加快擴張性財政及貨幣政策的力道與步調,以免經濟硬著陸。5月底,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罕見地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警告目前中國大陸經濟情勢在某種程度上,可能不輸給2020年的疫情衝擊。因此,李克強要求各地方政府在5月底前,要提出穩經濟一籃子政策並發布實施細則,確保未來經濟可以在合理區間運行。

隨後,各地政府在5月底中共中央提出的涵蓋財政、貨幣金融、消費投資、糧食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及基本民生等六大面向33項穩經濟措施的基礎上,各自推出因地制宜的一系列擴張性財政及貨幣政策。例如,上海「50條」穩經濟措施側重在推動半導體晶片及新能源汽車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加快落地,給予置換純電動汽車的個人消費者一次性補貼(1萬人民幣),同時針對房地產項目建立前期審批綠色通道;而珠三角製造業重心廣東省更一舉推出「131項」具體措施拚經濟,項目涉及留抵退稅、支持中小微企業、加大穩就業、貸款支持及穩投資促消費等;其餘包括浙江、吉林及福建等,也分別推出各自的「38條」、「43條」、「48條」等重點穩經濟作法。解封後,拚經濟儼然已成為中國大陸的一致共識。

從中國大陸各省級行政區主要的穩經濟重點工作落實項目可看出,超過20個省級行政區將穩經濟重心放在基礎建設、就業、消費及工業上。不過,如果再進一步以地域劃分,可發現東部地區較注重工業的供應鏈恢復,中西部地區則著重基礎建設的投資。若從項目來看,為配合中國大陸整體產業轉型需求,新能源車及節能相關的補助,幾乎是各地方政府的標準配備,但基於拉抬刺激消費的考量,部分地區對於傳統燃油乘用車的購置仍有補助,某些地區則是直接取消,顯然各地穩經濟作法,仍存在著些許差異與區隔。

供應鏈斷鏈危機不容輕忽

儘管中國大陸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正透過一系列擴張性財政及貨幣政策,全面加大穩經濟力道,但若不能排除因疫情復發而封城的不確定性,恐怕會讓刺激經濟措施大打折扣。迄今為止,北京從未鬆口動態清零政策有所調整,這意味著,疫情反覆衍生的不確定性仍持續困擾中國大陸拚經濟的腳步。在此前提下,今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難以樂觀。

另一方面,封城效應的影響不僅中國大陸自身經濟,封城造成的停工停產行為也讓全球供應鏈大受阻礙,甚至引發斷鏈危機。特別是在疫情陰影揮之不去且俄烏戰爭演變成長期對抗下,全球供應鏈本來就相對緊張,中國大陸堅持動態清零,就好像在傷口上灑鹽,進一步加劇全球供應鏈的壓力。根據WTO統計,2021年全球貿易總值44.8兆美元中,中國大陸6.05兆美元就占了13.5%,高居全球第一。這背後寓意著,中國大陸作為世界工廠,從原物料到中間財零組件再到終端消費產品,占有一定的生產與供應地位,全球很難擺脫中國大陸的供應鏈,即使美國想要重新打造一個「非紅供應鏈」的威脅一直存在。

以電動車組裝生產製造為例,這一波中國大陸嚴厲的清零抗疫,導致全球電動車供應鏈系統難以正常出貨。也就是說,在整個電動車生產供應鏈環節中,從細微的車用晶片、感測元件到驅動的關鍵零組件,再到提供電力的電池設備,甚至是整車組裝,幾乎都在封城管理中停擺。當各個生產環節主要一級供應商的中國大陸廠商無法出貨,全球相關車廠自然也大受影響。

日前,面板大廠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受訪時指出,中國大陸封城效應對產業鏈衝擊,遠比預期嚴重。不只中國大陸自身供應鏈受到影響,全世界都陷入供應鏈阻斷的大麻煩。他特別提醒,即使上海解封後大規模復工復產,但由於很多物資及原材料供應不齊,且生產人力可能無法立即補足,估計整個斷鏈衝擊要恢復到完全復工復產與全面暢通,至少還得等一個季度,才能達成。這還得在疫情沒有再度爆發的前提下,方有機會達到這個目標。無獨有偶,花旗銀行在6月的供應鏈報告中亦表示,當前全球供應鏈壓力對比之前,顯得更為持久且根深蒂固,短期內不存在任何改善空間。接下來影響中國大陸經濟與全球供應鏈的最大不確定性,還是中國大陸的動態清零政策。

臺商需更加留意北京政策變化    ​​​​​​​    加快調整產能

面對日益險峻的中國大陸經濟情勢,儘管臺商在美中貿易戰的壓力下已陸續調整產能,不再將全部雞蛋放在中國大陸的籃子,改採市場多元化布局,但實際上調整速度曠日廢時,無法一步到位,衝擊還是在所難免。光以臺灣電子五哥(廣達、仁寶、英業達、緯創、和碩)來看,4月筆電總出貨量943萬臺就較31,600萬臺大減41%,即便5月回溫到1,250萬臺,但仍與封城前的數字有著明顯差距。更不用說,其他下游或周邊衛星工廠與中小型供應商,衝擊勢必更大。

短期看來,中國大陸不會輕易調整動態清零作法,供應鏈阻斷的不確定性依舊存在。處在高度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中,臺商不能輕忽隨之而來的風險,得更加留意北京政策的變化,審慎評估加快調整產能、市場多元布局的成本與效益。畢竟小心駛得萬年船,及早未雨綢繆、預做準備,才是上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