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走出臺灣的烘焙之路◆文/吳倩倩《交流雜誌111年8月號第184期(歷史資料)》

過去10年,從吳寶春到王鵬傑,臺灣麵包師傅在世界各主要烘焙競賽大放異彩,他們除是臺灣之光,更掀起一股從臺灣逆襲全球烘焙市場的力量,論人才專業度,臺灣不乏國際肯定。

臺灣首奪「世界盃麵包大賽」團體冠軍

4年舉辦一次,有「烘培界奧運」之稱的「2022路易樂斯福世界盃麵包大賽(Coupe du Monde de la Boulangerie)」,由法國烘焙大師克里斯提恩.瓦勃烈創辦,屬於全球性的烘焙賽事,今年326日至29日於巴黎舉辦,包括法國、挪威、荷蘭、摩洛哥、韓國、丹麥、塞內加爾等11個國家的隊伍代表參加。臺灣隊由吳武憲教練帶隊,武子靖、李忠威、徐紹桓等烘焙師傅代表參加,分別負責歐式麵包、甜麵包、藝術麵包等項目。我國選手不負眾望,拿下團體賽冠軍,這是繼吳寶春、王鵬傑等選手獲得個人冠軍後,臺灣烘焙選手首度在團體賽中奪冠,寫下臺灣烘焙歷史新頁。

以藝術美學征服人心

以食材連結在地情感

此次競賽中,武子靖、李忠威、徐紹桓分別拿下歐式麵包、甜麵包、以及藝術麵包比賽項目的第1名,除表現卓越的技術外,團隊絕佳的信任默契及合作精神,更是奪冠關鍵。其中,呼應本屆主題「愛」的藝術創作麵包-團隊的冠軍得獎作品「美女與野獸」,以麵團做出玫瑰花與半透明玻璃罩的新技法,令人讚嘆。

連結在地的概念,也是贏得賽事的亮點之一。在甜麵包比賽項目將宜蘭的金棗、臺南的愛文芒果、苗栗大湖的草莓做成果乾,融入西方元素,把對臺灣土地的愛加入烘焙,獲得評審高度評價。臺灣本非歐式麵包國度,為什麼能在國際大賽頻頻獲勝?以米食為主的臺灣,小麥栽種量雖少,但麵包師傅卻很有想法,將「在地食材」融入歐式麵包,屢屢出奇制勝。臺灣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交織出多元樣貌,更孕育出各式特有食材。這些獨特的臺灣滋味,搭配麵包師傅的料理專業,詮釋在地食材,將平常熟悉的臺灣味,注入新意。

用職人精神征服麵團

教練吳武憲受訪時表示,為了準備這場比賽,選手必須暫停原本工作,每週五到週末還要進行個人與團體練習,所幸公司與家庭都給予最大的支持,才能心無旁騖專注投入訓練,選手把壓力化作助力,麵包變成藝術創作,不再遙不可及。團隊成員之一的李忠威,花費20年鑽研烘焙,屢經挫折,從中汲取教訓,化為進步的養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在限定時間內做出重量、長度、寬度、外型、口味都達到標準的麵包,只有苦練一途。

拿下第一屆世界麵包大師個人冠軍的吳寶春曾表示,每天工作之餘苦練8小時,練完還要分析、檢討以及寫筆記。「我不只是學習麵包製作的技術,更要學習凡事精細、凡事堅持的態度。」還沒得到世界麵包比賽冠軍之前,大部分的消費者並不在意口中那塊咬來麥香撲鼻的麵包,背後的功臣是誰;當吳寶春的麵包店1年可創下單店破億元的營業額,臺灣麵包師傅地位明顯不同以往。麵包師傅把麵包視為創作,研究麵團、酵母之間的親密關係,雙手認真與麵團打交道,在溫度、溼度之間來回測試,思考如何研發一款新麵包挑動顧客味蕾,嚴肅看待自己的職業,一絲不苟的職人精神,累積專業,贏得大家對專業的尊重。

尤其,臺灣農特產伴隨麵包走向世界,用多元的飲食文化征服眾人的味蕾,麵包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不論傳統味或新「臺」味,臺灣麵包師傅注入熱心與熱情,透過令人讚嘆的麵包,將溫暖臺灣味傳達給全世界。

回頁首